感悟《梁家河》|碑林区人民法院院长张琳明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

纪实文学《梁家河》以纪实细腻的笔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成长历程和奋斗足迹,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省市区委对《梁家河》一书的学习宣传高度重视。在省委、市委的领导下,碑林区积极安排推进学习宣传《梁家河》的工作。

今天让我们跟着

碑林区人民法院院长张琳明

一起来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

感悟《梁家河》|碑林区人民法院院长张琳明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

碑林区人民法院院长 张琳明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简短的一句话,阐述了一个伟人的理想在7年的知青生涯中形成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而且将为此奋斗终生。

七年的时光在人生的长河中是短暂的,在短暂的时间里,对一个年仅15岁的青年来说究竟遇见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使他能够形成如此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带着这些疑惑,我翻开了《梁家河》这本书,进入了一个伟人的成长历程。

无奈的“逃离”,习近平来到了梁家河。一次“逃兵”经历,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我就是一个农民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使他成了种地的好把式。艰苦生活的磨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 “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为人民做好事、谋利益,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基本形成,正如他说的“我在这里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我这个人是有农村情结的。1969年1月份插队,老百姓帮助我,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钱送一点儿,谁送我一碗酸菜,我说我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现在我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啊,我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心在哪里”。书中描写的习近平动人的故事非常多,都非常的感人,但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分救济粮的故事。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能多分到一些粮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在饥饿面前,每人都想多分到一些粮食。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习近平提出,大家一起挨家挨户的查看各家存粮的情况,再做分配。在事实面前,救济粮公平的被分配给各家,所有人都没有意见。习近平说:“要当好一个村干部,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十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习近平的做事雷厉风行,实事求是,一碗水端平的处事原则,梁家河的村民到现在还是如数家珍。接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记忆尤为深刻。他说“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让谁也没有机会投机取巧。一碗水端平,首先是个做人问题,人有私心,一碗水怎么端平。” 习总书记离开了梁家河,但是石春阳对“一碗水端平”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他发现,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注重的是公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一碗水端平”最重要的是碗里有水。

时代还在发展,“一碗水端平”的故事还在续写。发展没有句号,“一碗水端平”的故事也没有句号。

现今我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不同层次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加,而法院是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化解地。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使得涉外经济活动频繁,由此产生的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诉讼案件不断增加,法院的审判任务压力剧增,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充分利用法律解决矛盾、化解纠纷是法院的应有之义。公道自在人心,公平公正的处理案件是我们法院的生命线。怎样去做,我认为习总书记一语道破,那就是“一碗水端平”。我在想,一方面,一碗水端平是一种工作方法,要求我们必须严格依法审判,在查明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作出裁判。一方面是对法官的品质要求,只有大公无私的人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另外,一碗水端平还是一种精神,其核心的就在于以人为中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而这种精神要不断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目前,我们法院在积极探索和发扬枫桥经验在城市基层法院的模式,主动将法律服务向法院外延伸,我们积极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商会、社区互动,寻求建设完善快速便捷的化解社会矛盾的多元化机制,对应枫桥经验提出了“小事不进门”“一审定纷争”“信访化矛盾”的新理念,力求从根源上解决纠纷和矛盾,为碑林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大西安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而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一碗水端平”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

感悟《梁家河》|碑林区人民法院院长张琳明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