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國企工資的改革?怎麼改?是漲了還是降了?

想要報考國企的同學們,這裡有一條關乎大家切身利益的消息,好好看下去哦!

25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一份影響著近4千萬國企員工工資的重磅文件正式面世!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國企工資的改革?怎麼改?是漲了還是降了?

《意見》要點

改革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改革工資總額確定辦法,完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分類確定工資效益聯動指標。

改革工資總額管理方式。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週期,強化工資總額預算執行。

完善企業內部工資分配管理。完善企業內部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深化企業內部分配製度改革,規範企業工資列支渠道。

健全工資分配監管體制機制。加強和改進政府對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的宏觀指導和調控,落實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職責,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國有企業工資分配信息公開制度,健全國有企業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制度。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國企工資的改革?怎麼改?是漲了還是降了?

據財政部統計,全國有3000多萬國企職工。此次出臺的《意見》,將對他們產生哪些影響?哪些人的工資將會上漲?

機制變化

從“單一掛鉤”轉變為“一適應、兩掛鉤”

現行的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特點是工資增長與經濟效益“單一掛鉤”,而在改革之後,國有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將轉變為“一適應、兩掛鉤”,即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多因素綜合決定,統籌考慮企業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勞動力市場價位對標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發佈的工資指導線等多重因素。

這一做法不是弱化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性,也不是隻講公平不講效率,而是希望能夠激勵企業經濟效益更好、勞動生產率更高、勞動力市場價位更合理,核心內涵仍是咬定“效益”不放鬆,這也與此次《意見》中明確“要完善工資與效益的聯動機制,分類確定工資效益聯動指標”並行不悖。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國企工資的改革?怎麼改?是漲了還是降了?

經濟效益增長的:

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範圍內確定。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勞動生產率未提高、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明顯高於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於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

;對主業不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政府職能部門規定的調控水平及以上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於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且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不得超過政府職能部門規定的工資增長調控目標。

經濟效益下降的:

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下降、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明顯優於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明顯低於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當年工資總額可適當少降。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國企工資的改革?怎麼改?是漲了還是降了?

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

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企業按照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工資總額,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但發生兼併重組、新設企業或機構等情況的,可以合理增加或者減少工資總額。

內部分配

向一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傾斜

《意見》指出,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以崗位工資為主的基本工資制度,以崗位價值為依據,以業績為導向,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並結合企業經濟效益,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加強全員績效考核,使職工工資收入與其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緊密掛鉤,切實做到能增能減

。可見,有真本事的國企人才,將成為工資增長的重點對象。

此外,線人還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國家的政策導向也一直在向高技術人才傾斜。例如,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建立企業技術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資增幅應不低於本單位管理人員人均工資增幅。

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對國企工資的改革?怎麼改?是漲了還是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