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拿着手机的你,对网络安全了解多少?

可是,亲爱的朋友们,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手机早已经超过电脑成为第一大互联网终端,在网络领域而言,电脑和手机同样都是联网的互联网终端,没有差别。网络在给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如影随形。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不经意、不设防、不小心,或蹭网,或轻易相信中奖信息、点击不明网址等,都将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

我们平时的手机生活实用中,需要将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通过互联网上传给各类应用服务商, 也就催生越来越多的黑客开始利用移动网络硬件或系统漏洞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不法侵害。黑客将恶意程序伪装成正常应用,通过钓鱼短信、自制网页、社交平台等渠道散播,欺骗用户安装后窃取个人信息,进而实施精准网络诈骗。在产业链下游,以骚扰、广告、诈骗电话为代表的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不仅影响了网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4G应用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迁移,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大量出现,威胁网民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据统计,2017年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253万余个,同比增长23.4%。而通过对恶意程序的行为统计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流氓行为类、恶意扣费类和资费消耗类。

大到国家层次,最近闹的很凶的美国贸易制裁,对中兴的打压,对华为的调查,也处于一种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政府多次以安全为由,不允许美国本土的移动运营商销售华为手机。这是一个号称“自由市场”国家,政府却动不动干预市场规则,为何?害怕华为即将推出的5G网络会威胁他们的数据安全。美国也对国外通讯公司进入美国,或者收购本土高科技企业异常警惕,很多禁止销售、禁止收购的命令都由政府管控。

小到个人而言,曾经一种名为“勒索病毒”的电脑病毒通过邮件、程序木马、网页挂马的形式在全网传播。用户文件一旦感染,即被锁定,必须拿到解密的私钥才有可能破解。而拿到私钥的方法就是付费解锁,相当于“勒索”。这种病毒对用户财产和手机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

还有一些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加上违法成本较低,致使大量个人信息在网上肆意传播,严重侵犯个人隐私,有些甚至引发命案。2016年,山东女学生徐玉玉因为被诈骗电话骗走大学学费9900元,伤心欲绝,最终心脏骤停死亡。警方调查发现,原来犯罪分子从网上购买了5万余条山东省2016年高考考生的信息,这是导致徐玉玉被骗的根源。

国家网信办也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天天拿着手机的你,对网络安全了解多少?

对公民个人而言,保护网络安全需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主人翁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学习必备的防护技能,培养文明的网络素养和守法的行为习惯。网民只有做到人人当主人,个个担责任,才能汇聚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动力,构筑起网络安全的坚固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