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善思、多总结”催我奋进

“勤学、善思、多总结”催我奋进

袁晓敏 性别:男

成绩:2004年江西省崇义县

高考文科状元

院校:厦门大学中文系

现职:海西晨报社海西采访部

主任助理

自制煤油灯艰苦求学

袁晓敏的老家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一座偏远的山村,村子不算小,可学有所成的人却不多。而从小学到初中,袁晓敏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样样比赛都拿奖,成了村民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为了教育,小时候,父亲专门到学校借粉笔,而大伯用木板做了一个小黑板,教我认字、写字。”袁晓敏说,当时邮寄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但他依然可以每月收到一本《作文之友》的期刊,这是父亲专门到邮局为他订的。

1998年袁晓敏到乡镇中学读初中,他回忆起当时的校园生活。“那时,每到下雨天,学校就会停电,我们就用胶水瓶和墨水瓶自制煤油灯。晚自习的时候,每个人的书桌上都点着一盏微弱的灯。煤油的味道很大,一到下课时分,大家就都冲出教室外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袁晓敏说,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当时真的太苦了,但也正是那些“星星”般火光照亮了山里孩子的求学路。

二次高考终占鳌头

2000年,袁晓敏考入了县城重点中学崇义中学。他说:“当时从农村到县城,心里有些自卑.当城市的孩子都在谈论OICQ时,我都不懂,只能埋头读书,而且成绩有些跟不上。”不过,经过一年的适应和调整,袁晓敏的成绩从中上游上升到年段前列,他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勤学、善思、多总结”。每次拿到试题,袁晓敏并非从头做到尾,而是拿出相关的三四套试题进行同类型对比,总结解题方法。

然而,2003年的高考袁晓敏发挥失常,没有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他在家待了整整一个月,最终选择回到高中复读。2004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荣登县城高考文科状元。

主动请缨挖掘翔安新闻

袁晓敏最终考入了厦门大学中文系,他说,当时县里许多爱心企业都有奖学助教的优良传统,他也得到了他们的爱心资助,时任崇义县的县长还与他结对子进行了四年的学习资助。对此,他十分感谢,也常写信给县长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心里暗下承诺“改变自己命运,改善家庭环境,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袁晓敏把高中养成的“勤学、善思、多总结”的好习惯运用到工作中。没有采访任务时他就自己出去找线索,一星期搭乘一条公交线路,每逢站点必下车,走到村里找到村干部介绍自己、推荐自己,还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即使不懂闽南话,也要想办法聊出点什么。在采访过程中,袁晓敏善于总结同类型的采访稿件,在采访回来的路上,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稿就已谙熟于心。

那年的高考已经过去,但高考时的那些热心人、学习品质让他受益匪浅。“无论何时,学习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高考正是教会了我怎么去学习。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现在一直支持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