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善思、多總結”催我奮進

“勤学、善思、多总结”催我奋进

袁曉敏 性別:男

成績:2004年江西省崇義縣

高考文科狀元

院校:廈門大學中文系

現職:海西晨報社海西採訪部

主任助理

自制煤油燈艱苦求學

袁曉敏的老家在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一座偏遠的山村,村子不算小,可學有所成的人卻不多。而從小學到初中,袁曉敏門門功課都名列前茅,樣樣比賽都拿獎,成了村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為了教育,小時候,父親專門到學校借粉筆,而大伯用木板做了一個小黑板,教我認字、寫字。”袁曉敏說,當時郵寄不像現在這麼方便,但他依然可以每月收到一本《作文之友》的期刊,這是父親專門到郵局為他訂的。

1998年袁曉敏到鄉鎮中學讀初中,他回憶起當時的校園生活。“那時,每到下雨天,學校就會停電,我們就用膠水瓶和墨水瓶自制煤油燈。晚自習的時候,每個人的書桌上都點著一盞微弱的燈。煤油的味道很大,一到下課時分,大家就都衝出教室外大口呼吸新鮮空氣。”袁曉敏說,現在回憶起來覺得當時真的太苦了,但也正是那些“星星”般火光照亮了山裡孩子的求學路。

二次高考終佔鰲頭

2000年,袁曉敏考入了縣城重點中學崇義中學。他說:“當時從農村到縣城,心裡有些自卑.當城市的孩子都在談論OICQ時,我都不懂,只能埋頭讀書,而且成績有些跟不上。”不過,經過一年的適應和調整,袁曉敏的成績從中上游上升到年段前列,他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那就是“勤學、善思、多總結”。每次拿到試題,袁曉敏並非從頭做到尾,而是拿出相關的三四套試題進行同類型對比,總結解題方法。

然而,2003年的高考袁曉敏發揮失常,沒有考上理想的重點大學。他在家待了整整一個月,最終選擇回到高中復讀。2004年,他再次走進高考考場,榮登縣城高考文科狀元。

主動請纓挖掘翔安新聞

袁曉敏最終考入了廈門大學中文系,他說,當時縣裡許多愛心企業都有獎學助教的優良傳統,他也得到了他們的愛心資助,時任崇義縣的縣長還與他結對子進行了四年的學習資助。對此,他十分感謝,也常寫信給縣長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並在心裡暗下承諾“改變自己命運,改善家庭環境,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

為了儘快熟悉業務,袁曉敏把高中養成的“勤學、善思、多總結”的好習慣運用到工作中。沒有采訪任務時他就自己出去找線索,一星期搭乘一條公交線路,每逢站點必下車,走到村裡找到村幹部介紹自己、推薦自己,還到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即使不懂閩南話,也要想辦法聊出點什麼。在採訪過程中,袁曉敏善於總結同類型的採訪稿件,在採訪回來的路上,一篇結構清晰的文稿就已諳熟於心。

那年的高考已經過去,但高考時的那些熱心人、學習品質讓他受益匪淺。“無論何時,學習都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而高考正是教會了我怎麼去學習。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也感謝現在一直支持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