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的四大關鍵問題

美國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幾乎招致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此舉不僅使伊朗核協議瀕臨死亡邊緣,也給國際和地區安全帶來一系列重大消極影響。如何挽救伊朗核協議、如何確保美國“退群”不會使得緊張的地區局勢進一步升級,已成為當下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難題。

特朗普接連“退群”的新高潮

對於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國際社會雖然一片反對之聲,但並不特別吃驚。畢竟自特朗普上臺以來,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到《巴黎協定》,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移民問題全球契約》,美國已多次高調、任性“退群”,退出伊朗核協議只是一個新的高潮而已。

總的來看,特朗普此番“退群”,既在核,又不在核。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一直對伊朗核協議持批判態度,他認為伊朗核協議不僅存在落日條款等“先天不足”,而且不能限制伊朗“破壞地區穩定的活動”,包括“支持恐怖主義的行徑”。特朗普執意退出伊朗核協議,與其對伊朗核協議的偏見以及對伊朗的負面認知有關,也與其身邊團隊、地區盟友的緊密公關有一定關係。總體而言,特朗普及其中東政策團隊有著反伊朗、反伊斯蘭、親以色列的鮮明特徵。全面遏制伊朗、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是特朗普中東政策的兩大核心。2017年10月,特朗普公佈美國最新對伊朗戰略,正式明確美國政府遏制伊朗的政策。特朗普的這一戰略包括與盟友一起打擊伊朗“在地區造成不穩定的行為”及“支持恐怖主義的行徑”,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以阻止其為“恐怖行為”籌集資金,解決伊朗擴散導彈和武器威脅鄰國的全球貿易和自由航行的問題,絕不讓伊朗擁有核武器。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出臺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也明確將伊朗視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和挑戰。在特朗普看來,奧巴馬政府與伊朗達成核協議不僅會讓伊朗走上核武器發展道路,助長地區核軍備競賽,還使伊朗成為地區霸主。因此,退出核協議其實是特朗普否定前任政府對伊政策、全面恢復對伊遏制政策的中心一環。

地區衝突風險大增

特朗普政府在缺乏伊朗違反核協議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宣佈退出,除了以色列、沙特、阿聯酋和巴林等少數幾個國家,國際社會對此幾乎一片反對。而且,美國的盟友如歐盟、土耳其、日本和加拿大等都表示反對特朗普的決定。對於美國而言,特朗普政府再次單方面任性“退群”,無疑會進一步損害美國的國際信譽,再次向世人證明其不可靠性。近日,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就批評特朗普,直言美國正面臨道德與誠信的雙重危機。對於其盟友而言,特朗普不顧盟友的勸說和反對一意孤行,也使得美歐裂痕持續加深,甚至在價值觀、全球秩序、利益和戰略等方面漸行漸遠。比如,歐洲議會議長安東尼奧·塔亞尼就明確表示,特朗普此舉會使美國陷入孤立。

對於伊朗而言,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很可能加劇伊朗國內局勢惡化。雖然伊朗核協議達成後,美國對伊仍保留了一定製裁,導致伊朗投資環境並無根本變化,但是伊朗石油生產得以恢復,並重返國際石油市場。如今,美國威脅全面恢復對伊制裁,尤其是在石油出口和金融領域的制裁,將使得伊朗石油生產和出口面臨重大打擊,伊朗投資環境也可能重新惡化,進一步加劇伊朗國內高通脹、高失業等危機,甚至可能改變伊朗國內政治格局,以魯哈尼總統為首的務實派將面臨強硬派的嚴重擠壓。長此以往,伊朗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增多,不排除有發生嚴重社會動盪的可能——去年12月伊朗多地爆發的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就是一個信號。特朗普曾表示,伊朗在國際制裁下本已危機四伏,可惜奧巴馬政府用核協議在關鍵時刻挽救了伊朗政權,而“我不會像奧巴馬那樣對伊朗那麼好”。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伊政策以及退出伊朗核協議,很可能使地區衝突風險大增。特朗普政府雖然無意在中東發動一場新的大規模戰爭,但明確表示其對伊政策目標就是政權更迭,主要手段是通過支持伊朗反對派來顛覆現政權。在此刺激下,伊朗與美國走上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難以排除。而且,特朗普政府全面遏制伊朗,還可能鼓勵以色列、沙特等方面與伊朗之間的對抗。毫無疑問,特朗普政府對伊政策的背後有沙特和以色列的影子。據信,沙以兩國政府都認為,特朗普執政時期是“剪除”伊朗這個地區最大敵人的最好機會,試圖“借刀殺人”,慫恿和推動特朗普政府對伊動武。有媒體報道說,在特朗普宣佈退出核協議之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出面,亮出摩薩德從伊朗獲取的核武器計劃文件,渲染伊朗發展核武器的“險惡用心”。未來,沙以兩國對伊政策可能會更激進與冒險,與伊朗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增大。此前,伊朗對以色列一再打擊其在敘利亞軍事目標的行動採取謹慎回應態度。但在特朗普宣佈退出核協議的第二天,伊朗首次對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軍事設施進行了導彈襲擊,作為對美國退出核協議和以色列轟炸其敘利亞軍事基地的報復。可以預料,伊朗與美國、以色列、沙特等國在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也門等問題上的博弈將更加激烈,並給地區局勢以及相關熱點問題帶來消極影響。如果伊朗在重壓之下重啟核計劃,那麼特朗普擔憂並以此作為退出核協議藉口之一的地區核軍備競賽很可能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沙特已明確表示,一旦伊朗發展核武器,沙特將跟進效仿。

核協議“保衛戰”已經打響

由於美國退出以及威脅全面恢復對伊制裁,伊朗核協議的存廢確實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歐盟在美國的壓力下能否堅持履行核協議;二是伊朗面對持續上升的內外壓力能否保持戰略耐心。截至目前,英、法、德、俄、中等相關方均表示將繼續履行核協議,並展開了密切的外交磋商。伊朗政府雖然對美國表示譴責,發出了退出核協議和重啟核計劃的威脅,不過伊朗暫時不會退出核協議。畢竟在當前形勢下,留在核協議內在外交和道義上都對伊朗有利。而且,伊朗當初簽署核協議的主要目標是改善外部環境,尤其是推動石油出口,這一目標和需求至今未發生改變。

國際社會尤其是中、俄、英、法、德和伊朗必須保持團結,加強磋商與對話。當前,有四大問題頗為關鍵:第一,如何說服伊朗不要退出核協議和重啟核計劃,伊朗方面已明確表示,要看到歐洲在克服美國製裁方面取得實際成果才會決定留在核協議中;第二,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核協議繼續得到履行;第三,如何緩解地區緊張形勢;第四,如何聯手反制美國的制裁並保障各國與伊朗的正常商業往來。從目前來看,要想解決這些難題並不容易。在這其中,歐洲將扮演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一週後,伊朗外長扎裡夫在布魯塞爾會見了英法德三國外長以及歐盟方面代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稱,正在考慮制訂旨在抵消美國製裁影響的“可行的解決方案”。目前正在專家層面研究制訂相關方案,將涉及繼續深化和伊朗的經濟關係、繼續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銀行轉賬和保持陸海空聯繫。莫蓋里尼表示,目標是在“未來幾周”在這些方面取得成果,但各方也知道落實此事並不容易,因為歐盟必須考慮如何讓歐洲企業既能繼續在伊朗投資,又能避免成為美國製裁的目標。有媒體報道稱,法國國民議會外交委員會成員、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運動議員塞巴斯蒂安·納多表示,目前布魯塞爾正積極準備能使歐洲公司規避美國可能制裁的影響的文件,不排除會以歐盟上世紀90年代為應對美國對古巴貿易禁運而採取的調解機制為模板。當時,歐盟得以在法律上使自己的企業豁免美國製裁的超地域適用原則。不過,這些措施能否為伊朗核協議繼續得到履行提供足夠保障還不能確定。而面對不斷升級的伊朗與沙、以等方面的矛盾,國際社會的調解難度更大。

從目前來看,美國退出並不意味著伊朗核協議走向死亡,預計未來還將保留“一個沒有美國的伊朗核協議”,不過這一協議很可能處於勉強維持存活的狀態。

(本文首發於《世界知識》雜誌2018年第1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