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也就是河伯是個風流神

在中國古代,河流湖泊眾多。人們選擇的棲息之地通常都是在有水的地方,或就在河水附近,這是因為在生活中人們不能缺少水,水源對民眾來說,就是生命的保證。正是由於對水的需要,人們對水產生了無窮的

想像和敬畏之心,而水神的形象也隨著人們的需要在民間出現了。

河神,也就是河伯是個風流神

河伯畫像

起先,古人把水神想像成是魚的主宰。這種主宰魚的神被稱為魚龍。魚龍很可能是河神的原型。後來,人們把水神與其他民俗神一樣人格化了,便有了真正的水神來主宰河水的盈虧。

民間把水神稱為河伯,河伯在過去確有其人。他原名叫馮夷,是華蔭人。書上說,馮夷在有一年中秋節,渡河的時候不慎溺水而死,死後天使命他做水神。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馮夷是因為一次誤食水中的一種草藥,才成為水神的。不論怎麼說,人們對馮夷化仙成為水神的說法是深信不疑的。

河伯的形象很教人喜愛。據說,他人長得很漂亮,是個少見的美男子。

但他又並非全是人的形象,他的形象特徵是“白麵,長人,魚身”,就是說,馮夷河伯的臉色粉白,身形俢長,長有龍鱗,下身與魚一樣,長著長長的尾巴,這與西方美人魚的形象有些相似。馮夷在出行的時候用水車代替步行,用荷葉遮陽。水車由一個水怪駕馭,這個水怪叫螭,是龍的一種。馮夷河伯喜歡找來一些妖豔的女子同行,暢遊河光山色。屈原在《離騷》中曾經有過描述,說河伯與女子坐在水車上同遊九河,那水車乘風破浪,河面上橫波四起。這樣的詩歌記述讓後來的人們對河伯有了偏見,以為河伯好女色。所以每年都要從民間選來一名美女祭祀河伯,認為只有這樣,他才不會興風作浪。不然,水患出現,在河水附近居住的人們就要受到遭殃。

河伯最初是黃河的河神,而黃河在過去年年都河水氾濫成災。人們便認為,河伯要滿足個人的淫慾,不顧民間百姓的死活,所以,在河水氾濫成災的時候,人們紛紛組織祭祀河伯。祭祀伯的儀式中,有一種陋習,就是將少女沉人河中,奉送給河伯,請求河伯不要再發水患了。在河水沒有災患的時候,依然有人藉此葬送少女的性命,後來官方漸漸制止了這樣的陋俗,不許用少女祭祀河伯,民間的這種陋俗才有所收斂。有一個叫西門豹的官員以智慧法辦河伯娶妻的故事,據說就是對當時整治民間陋俗的真實記載。

河神,也就是河伯是個風流神

河神廟

大約到了唐朝以後,馮夷被認作河伯的民俗漸漸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趙昱的人。相傳趙昱是隋朝末期的一方太守,主管嘉州。嘉州一帶的河域出現了一隻蛟龍,到處作惡,弄得民不聊生。趙昱知道了這件事以後,就差人去除惡。但蛟龍實在厲害,幾十個勇土根本不能將它制伏。後來,趙昱為鼓舞士氣,親自上前和眾人一起與蛟龍搏鬥,河岸上鼓聲助陣。鬥了許久,蛟龍見鬥不過眾人,就要入水逃走,趙昱見狀迅速跳人水中,手持一利刃,與那蛟龍一同潛人水中廝殺起來。一時間只見河面上怒浪翻滾,人們在岸上都替趙昱捏了一把汗。過了很久,人們聽到河水中發出震耳欲聾的嚎叫,河水霎時染成了紅色。一會兒,趙昱走出河水上岸了,人們見了非常驚異,以為趙昱乃是神人,於是敬趙昱為河神。因為在家裡趙昱排行老二,所以叫他二郎神。

那時,隋朝年年戰亂,趙昱決定不再做官。他把官辭掉後,隱居於山林中。從那時起,人們再也沒有見到過趙昱,但是,人們在心裡對趙昱仍有幾分懷念,而趙昱在水中勇鬥蛟龍的事蹟,在民間也廣為流傳。後來,民間只要發生水患,人們便想到趙昱。他們祭祀趙昱,請趙昱來幫忙免除水患,讓百姓平安而居。在沿河的市鎮,還紛紛建起了河神的廟宇,供人們燒香祭拜,以求趙昱保佑人們在河中打魚作業順利,免去水災水患。

對河神廟宇的祭祀千百年來香火不斷,可見人們是多麼期望遠離旱澇災害,盡享安居樂業的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