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建设工程定额的产生于发展!(六)

建设工程定额是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和基础.本章以(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为主要内容,介绍有关定额和定额应用的基本知识。

连载——建设工程定额的产生于发展!(六)

一、定额的产生

定额的产生,源于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获得和积累的生产某种产品的丰富的技能,以及生产某种产品所投人劳动资料和劳动时间的丰富经验。

据《辑古纂经)记载,我国唐代就已经有了夯筑城台的用工定额,北宋时期著名的土木建筑家李诚编著的《营造式法》一书,不仅是一部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巨著,也是一部工料计算方面的巨著。它的“功限”和“料例’,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人工和材料消耗定额。明朝工部的(工程做法》,也有许多内容涉及到工料计算。清朝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可以说完全是一部有关工料估算的典籍。这些古籍中所记载的估工估料的经验就是原始的定额。

现代定额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产生而产生的。

19世纪末2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1861-1865),使资本主义的工业在全国得以很快发展,然而,生产管理科学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泰罗等人,开

始了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泰罗(1856-1915)提倡科学管理,主要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他一方面对工人工作时间的组成、有效和无效消耗,从理论、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并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对工作时间的合理利用进行分析,制定出所谓的标准操作方法,训练工人采用标准操作方法从而提高了工人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他对工具或设备的选用,材料消耗、作业环境等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又制定出标准化的工具.设备、材料及作业环境的标准。泰罗在研究试验中发现尽管生产条件等同,但由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的不同,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为了鼓励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合格产品,可以采用工资率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泰罗发表了(计件工资制》,1903年又发表了《车间管理》两篇论文。以后这些研究成果合编成《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于,911年问世。

二、我国建设工程计价定额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程定额的建立及定额管理工作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建立发展到削弱又到再次发展的曲折过程,其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我国东北是开展定额工作较早的地区,从1950年起,在铁路、煤炭、纺织等部门开始实行劳动定额。1957年制定了东北地区统一劳动定额。1952年前后.华东、华北等地区也相继编制了劳动定额或工料消耗定额,这一时期是创立我国劳动定额的试点时期。

(2)第一个五年汁划时期(1953-1957)

(3)“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时期(1958-1966)

1961年,党和国家针对前阶段的严重问题,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倡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从而使得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有了一定恢复,之后,国家又重新收回了预算定额管理权。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76)

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由于全盘否定了按劳分配原则.用平均主义代替了按劳分配.将定额看傲是“管、卡、压”的工具,致使劳动无定额、效益无考核。施工企业实

行了“经常费”制度,工程竣工后不办理结算,实报实销,从根本上否定了概预算和定额管理,结果造成了基本建设人力、物力、资金的严重浪费,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劳动生产率下降。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197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立即把全部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整顿、健全、完善、发展概预算制度和定额管理创造了空前有利的环境。

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专业主管部门开始认真总结概预算和定额管理制度建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科学技术,作出了许多加强基本建设概工作的决定,对概预算和定额实行了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行政主管部门在定额编制、审批、执行等项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权限.毛预算编制和定额管理,明确了各级政府建设重申了概预算和定额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项目划分、水平、编制方法和使用范围,修订并编制颁发了《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数十种定额,使得概预算制度和定额管理再度发展起来。

下期更新丨定额的特性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