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提一要求,中央批准時連說七個“特殊”,宣佈下不為例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上將在南京因病離開了人世。

1985年剛過元旦,病中的許世友感覺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只一個要求:黨中央批准在他死後實行棺葬,理由是他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許世友提一要求,中央批准時連說七個“特殊”,宣佈下不為例

許世友的這個要求,卻不是一般的要求。全國解放後,除了任弼時、毛澤東沒有火葬,黨的高級幹部一律都是火葬。

許世友的報告送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後,在領導人中傳閱,卻誰也不敢批准他的這個要求。誰也做不了這個主。最後,報告送給了鄧小平,請他拍板。

鄧小平最瞭解許世友的性格,清楚他的功績,而鄧小平在黨內以堅持原則而聞名,長期以來,中央一直強調領導幹部去世後,不僅要實行火葬,而且要喪事從簡,整個社會對火葬已完全接受了,不允許一般普通老百姓土葬,領導幹部當然要求就更嚴格。偏偏許世友卻提出土葬的要求,也令鄧小平棘手。

許世友提一要求,中央批准時連說七個“特殊”,宣佈下不為例

但是,鄧小平認為許世友畢竟是許世友,全中國只有一個,最後在報告上批示:

“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0月26日上午,受鄧小平委託,中顧委副主任王震乘專機來到南京,向許世友遺體告別。然後,他在小會議室轉達了鄧小平的意見,最後他說道:“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他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簽發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一連說了七個“特殊”。

許世友提一要求,中央批准時連說七個“特殊”,宣佈下不為例

隨後,許世友的老戰友、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派人到廣西的原始大森林裡採伐了一根大楠木,南京軍區後勤部傢俱廠製作了一具棺木。

11月9日,許世友安葬在他的家鄉。但是,有關部門沒有公佈許世友土葬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