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文差生到高分學霸,這位媽媽的經驗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分享一個我朋友的故事。

從語文差生到高分學霸,這位媽媽的經驗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她兒子小時候,其實她陪著讀過不少經典繪本。為了能幫孩子把那些繪本讀透,她採取過各種手段,包括提問,包括把繪本變成遊戲,包括角色扮演等等,可是孩子始終提不起閱讀的興致。到了學齡期,看圖說話能力表現平平,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不大。

她很納悶。

一個偶然的契機,她在家整理舊物,翻出很多泛黃的連環畫。經年累月,內頁的插畫被時間漂洗得褪去鮮亮顏色,可充滿濃郁中國風的人物造型卻深深地鐫刻著屬於70、80年代獨有的記憶。捧著這些書,彷彿捧起了整個童年的記憶。

本以為,這些連環畫只屬於過去了的那個年代,卻不料,7歲的兒子看到它們時,竟也如獲至寶,一本一本地認真翻閱開來。從《大鬧天宮》到《豬八戒吃西瓜》,從《濟公全傳》到《岳飛傳》......

那之後,孩子開始對中國歷史故事,對成語故事非常感興趣。於是,她藉機開始給孩子買啟蒙性的中國傳統文化主題圖書。孩子對語文的興趣一下子被點燃,語文成績竟然也蹭蹭蹭地提高了。

她終於明白了些什麼。

曾經,消耗那麼大精力盲目引導孩子閱讀,就是因為沒有找到他閱讀的興趣點。也許有些孩子在閱讀大量的國外繪本後,會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而她的兒子恰恰是“鍾情”於傳統文化的孩子。

由於中西文化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的巨大差異,使得兒童讀物的圖畫和語言風格也有著很大差異,中國傳統的圖畫書多以祖輩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為主,具有濃郁的中國味兒,它根植於中國,傳承於世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不僅如此,它還融入人生哲學和為人處世之道,所表達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往往是我們一生做人和處事的準則。

對於喜歡古典文化的孩子來說,一個正義凜然的人物形象、一張具有中國味道的插圖,都有可能瞬間燃起孩子對閱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探尋。這比生搬硬套去讀別人開出來的所謂“必讀書目”有意義多了。因為,重要的從來不是閱讀的圖書有多出名,而是合適不合適。正所謂,千金難買我喜歡啊!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一個人的精神啟蒙,往往始於傳統經典的滋養。做為精神啟蒙的引導者,我們家長有責任和義務為孩子提供飽含智慧和哲理的傳統故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