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北京汽車在12月9日宣佈,將於2020年在北京全面停止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的銷售,到2025年在中國境內全面停止生產和銷售自主品牌傳統燃油乘用車。長安汽車在10月宣佈將於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

由於雙積分政策即將實施,傳統汽車工廠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目前來說都是一窩蜂轉向電動汽車,不像豐田們還有氫能源和燃料電池等其他能源來源,而資本大鱷們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互聯網造車熱潮。

新能源汽車就等於電動汽車麼?如果電能是來自於煤礦火力發電,那這樣的電能相比較汽油燃燒又清潔到哪裡去?另外一個,現在大型城市日益擁堵,新能源汽車不限牌照,如果大量的新能源汽車湧向街頭,這又要作何理解?

一直以來都對國內電動車的售價感到疑惑。一輛在廣義概念來說,僅換了動力總成的車,在扣除了國家級,省級的各項補貼後,比同款的汽油車還要貴出一截,這會有人買麼?省下的油錢究竟要開多少萬公里才能補回來,這還不要核算平時找充電樁等各種麻煩事。也許等把油錢省回來了,這個車的電池估計也快廢掉了吧?要知道豐田的雷凌雙擎就是跟汽油版同等價格入市的。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不管是傳統行業跨界造車,還是互聯網企業造車,都在講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有自建工廠的,也有選擇代工的。前面把電視業務和視頻網站做得風生水起的樂視造車名存實亡,接下來究竟有多少家可以突破重圍,成為特斯拉第二,或是樂視第二?要知道,特斯拉目前也是在燒著投資人的錢,虧損地在前行。

劉強東說過:任何一家公司只要燒出核心競爭力就能成功,如果燒錢沒有建立任何競爭壁壘,沒有核心競爭門檻兒,錢燒的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那麼我們拭目以待,在未來的幾年裡,這些造車新手會燒出多少核心競爭力來。

不得不說,造車新手們拿出來的demo車,真的一個比一個帥氣、漂亮,這樣的工業設計,真的值得我們的傳統汽車行業值得學習,畢竟一個帥氣的外表至關重要。

有一個數字可以讓我們看到未來的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是何等激烈。截至2017年年11月,工信部共計發佈10批新能源推薦車型目錄,覆蓋209家企業的2948個車型。按照這209家車企每年生產5萬輛來計算,這就是一個超過1000萬輛的龐大數量。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截至目前為止,發改委共發出15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有我們熟知的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也有一些此前聞所未聞的品牌。說句真心話,如果真要買國產車,你真的會考慮買後者生產的車麼?而且互聯網造車企業,不管是蔚來汽車,還是小鵬汽車目前並未有一家拿到這個生產資質。

補充說明一下:在這15家企業裡面,為什麼早就在電動汽車市場呼風喚雨的比亞迪沒有拿到資質?而且上汽榮威的電動汽車也已經在車牌價超過10萬的上海街道滿地跑了,難道比亞迪、上汽們在裸跑?

原來比亞迪、上汽們作為傳統車企就有整車生產資質,因為沒有將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分開運作,所以不需要辦理新能源生產資質也可以生產新能源車型。按照相關規定,只有單獨成立新能源項目公司的企業,才需要另外申請生產資質,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就是這樣的例子。

一句話來說就是原有汽車廠可以生產汽油車,也可以生產新能源車,新能源資質算是整車資質的一個子集,但是以上這15家企業拿到的新能源資質,只能生產新能源車,不能生產傳統燃油車。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時下,面對未來可期的激烈市場競爭,這些企業造車新手的實力究竟如何?我們先來看一下這15傢俱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公司:

NO.1 北汽新能源

作為第一家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企業,依託北汽集團豐富的造車經驗,還有北汽這個不用做廣告的品牌背書,北汽新能源可謂含著金鑰匙出生。北汽新能源已經推出EH、EU、EX、EV、EC、LITE六大系列車型10餘款純電動乘用車,成為目前中國新能源市場上產品譜系最長的新能源車企。北汽新能源有望在今年成為國內首家純電動汽車年銷售突破10萬輛的企業。

http://www.bjev.com.cn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2 長江汽車

打開官方網站,除了客車就是客車,也不算跨界吧,算是橫向多元化戰略,是國內第一家非傳統乘用車類通過新能源乘用車准入核准的企業。但是說真的,我連你的客車都沒見過,你就說要我買你的電動汽車,你真還得努力。

http://www.changjiangev.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3 前途汽車

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跟那個做神車哈弗H6的保定長城汽車沒有半毛錢關係。這也不算跨界,算是縱向多元化戰略。還算有點進展的是2016年2月其投資20億的生產基地已經破土動工了。打開其官方網站,原來是要做電動超級跑車,此前說的“微型電動車”沒有找到相關介紹,只能說一路走好。

http://www.qiantumotor.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4 奇瑞新能源

奇瑞新能源已擁有艾瑞澤5e、小螞蟻eQ1、QQ3EV和eQ四款純電動汽車,本月將會推出首款純電動SUV——瑞虎3xe。目前,奇瑞汽車已有三大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分別是5萬產能的安徽蕪湖、10萬產能的山東齊河以及10萬產能的河北石家莊,還有規劃30萬產能的四川宜賓新建臨港基地,所有工廠完成後,奇瑞電動汽車的產能將達驚人的55萬輛。

http://www.cherynewenergy.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5 敏安汽車

官網介紹說是中外合資企業,查了一下,原來是做汽車零部件和設計的敏實集團的合資公司,香港上市公司。2017年2月工廠已經開始建設,據說規劃年產能15萬輛。官網顯示有三款車輛規劃,一款SUV,一款跑車和一款物流車。

http://www.jsminan.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6 萬向電動車

萬向集團以汽車零部件製造和銷售為主業,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製造代表企業之一。據瞭解,萬向集團5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車型資源主要來自於其收購的Karma公司(前菲斯科),這家公司此前可是特斯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後來由於電池和產品設計的問題破產而被萬向收購。車型主要包括Karma平臺系列產品(增程版、純電版)、Atlantic平臺系列產品(增程版、純電版)。

http://www.wanxiang.com.cn/index.php/product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7 江鈴新能源

江鈴新能源跟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一樣,是傳統汽車企業新設立新能源公司的方式申請新能源生產資質。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車型包括E100、E200兩款電動車。2018年,江鈴新能源將推出九款新車型,其中包括E300、E400及E500等全新車型及改款換代車型,車型方面包括5款微型車、2款小型車、1款小型SUV以及1款緊湊型SUV。

http://www.jmev.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8 金康新能源

http://www.sfmotors.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9 國能新能源

國能新能源作為一家合資企業,聽起來名不見經傳,但其股東之一可是擁有瑞典薩博汽車全部知識產權等核心資產的NEVS。基於瑞典薩博技術開發的首款純電動汽車9-3EV汽車已經於12月5日在其天津工廠下線。雖然工廠要等到2018年6月開始正式量產,但已經與熊貓新能源、華騰汽車和滴滴有了採購意向。

https://www.nevs.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10 雲度新能源

雲度新能源的投資人之一就是擁有東南汽車的福汽集團,項目定位智能互聯電動汽車,並以SUV車型作為切入點。10月10日,雲度首款純電動SUVπ1正式上市,後續第二款SUV π3也會在2018年上市。按照規劃,π1是要降低消費門檻,基本以走量為主,續航里程可達300公里,而同一平臺的π3定義為中級SUV車型,承擔著雲度品牌開局和銷量擔當的使命。

http://www.yudoauto.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11 知豆

知豆究竟是吉利的還是眾泰的?現在的答案是新大洋的。此前因為新大洋沒有生產資質,先後與眾泰和吉利合作進行汽車生產,現在終於拿到證了。目前,知豆在售車型為知豆D2,D2s和D3,預計在2018年推出D4。

http://www.evcar.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12 河南速達

河南速達曾被南方週末稱為殭屍車企,項目投資26億歷時7年,但遲遲未能量產、工廠荒草叢生,並且還有非法集資,入股公司捲入傳銷等傳聞。據悉目前速達已研發了AO級的三廂和兩廂兩款純電動汽車,最高時速可達150Km/h,續航里程可達300公里以上,這兩款產品將於2018年同步亮相上市。打開其官方網站,顯示時間是2014年。

http://www.china-sdev.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13 浙江合眾

由方運舟博士、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公司及個人聯合成立,是一家“產學研資”四位一體的企業。合眾汽車的一期新工廠計劃於2018年4月投產,計劃推出四款車型,涵蓋了小型SUV EP10、三廂Cross轎車EP20、轎車EP00和緊湊型SUV EP11。在烏鎮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合眾汽車帶來概念車E-TAKE,這款車可以實現包括無人駕駛輔助系統、人工智能解鎖、車況監控、路況監控等智能互聯技術,工況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

http://www.hozonauto.com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14 陸地方舟

陸地方舟總部位於深圳市,主要做新能源客車、新能源物流車和新能源轎車,擁有位於江蘇如皋和廣東佛山兩個整車生產基地。在產品佈局上,目前陸地方舟已經推出7款新能源客用車、5款新能源物流車以及2款新能源乘用車。早在2010年,“陸地方舟”佛山項目在高明隆重簽約,當年預計總投資達到25億元,分三期建設,計劃5至8年內在高明達到年產20萬輛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生產能力,卻遲遲未能實現。

http://www.greenwheel.com.cn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NO.15 江淮大眾

江淮大眾是大眾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公司,改變了“1+2”的合資模式,這是一個重大的政策突破。江淮大眾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項目建成後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目前江淮大眾的產品規劃:2018年上市一款純電動SUV;2019年-2023年,一年推出一款SUV。網上已經爆出江淮大眾酷似西雅特的logo,預計第一款SUV產品有可能是源於西雅特概念車 SUV Ateca X-Perience,當然也不排除會導入江淮汽車自主品牌技術的車型。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的嚴苛程度在業界有目共睹,但即便是獲得生產資質,也並不意味著已經擁有了鐵飯碗。這些企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劃的產能,然後按照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完成樣車製造測試,工廠建設,滿足車輛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車輛硬性指標,同時銷售渠道、品牌建設等方面也需要創新思維。

現代資本社會,可以講故事,可以燒錢,可以拉來明星職業經理人,可以拉來供應鏈,但最終消費者才是決定你最終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你對品質的管控,你對品牌理念的理解是否貼合市場,一切前面所有的準備工作,最終要落實到銷量上來,沒有銷量,一切都是空話。

新入者,要實現彎道超車,自身本領要強之外,還要面對擁有強大品牌力和豐富經驗的傳統汽車工廠、外資大鱷,還有眼花撩亂的互聯網造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

新能源汽車向生而生

就電動汽車市場來說,競爭是激烈的,機會也是巨大的。

滴滴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維透露2020年之前,滴滴將率先在平臺推廣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國家規定,到2020年公務用車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新能源汽車比例要超過50%。拿個數據來說,2014年公務車的總數超過500萬輛,2015年出租車總數為137萬輛。

市場是巨大的,就看誰能夠抓得住機會。個人認為,不管黑貓白貓,品質絕對是第一位的因素,沒有了對質量、品質如生命般的追求,一切都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