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和老師比誰更厲害?”他的回答震驚了全班!

文/米奇爸爸

“爸爸,你和老师比谁更厉害?”他的回答震惊了全班!

日前,我應邀出席米奇班級家長會,做了一場發言。發言裡探討了家校互動、時間管理、閱讀和運動等話題。今天把概要與你分享。

——米爸

文/米奇爸爸

各位家長:

大家好。謝謝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來和大家聊聊孩子的教育。

1.家校互動

我讀過日本教育家多湖輝的一個故事:

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請教老師,

但老師不認識。

老師說:

“你的父親是著名的植物學家,

你不防去請教請教他,

其實老師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來找老師:

“爸爸說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稱。

他還說老師您一定知道,

只是一時忘記了。”

說完,孩子順手還把爸爸寫的一封信交給了老師。

老師疑惑地打開信,

上面詳細寫著小草的名稱和特性,

最後還附著一句話:

希望這個問題由老師回答,

想必更為妥當。

網上有句話我一直比較欣賞——

最好的三角關係是:

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米奇有時會問我比較刁鑽的問題。

比如有一次我在輔導他一道題,

他突然問我:

“爸爸,你覺得你和老師相比,

誰的水平高?誰更厲害?”

如果我草草回答老師水平高,

他一可能會覺得我有奉承之嫌。

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

當然是你們老師水平高,

我就教你一個,

都已經拿出十分功力了。

你們老師要教百來個不一樣的學生(幾個班),

你說誰厲害?

還有一次,

米奇放學回家,

讓我們聞他手上的油墨味,

然後自豪地說:

老師讓我發了兩個班的試卷呢!

我當時和米媽心有靈犀地對視,

一同露出欣賞的神色,

誇張地說:哎喲,你成為老師的小幫手了!

米媽不動聲色地補了一句:

如果全班同學都像你一樣,

做老師的小幫手,

老師不知道有多欣慰啊!

“爸爸,你和老师比谁更厉害?”他的回答震惊了全班!

2.時間管理

和很多孩子一樣,

米奇做事也曾拖拖拉拉,不緊不慢的。

去年冬天的時候,

我故意和他發起一個小調研,

調研題目是:

起個床,最快需要幾分鐘?

經過檢測我倆發現,

從叫醒他,到他出現在衛生間,

大概要12分鐘左右。

“那我們試試,最快幾分鐘好嗎?”

我發出挑戰。

他來了興致,躍躍欲試。

我們利用一個雙休日的早晨,

開始了類似“行為藝術”的挑戰。

他躺在被窩裡,

我像體育教練一樣,

掐著秒錶在喊:

開始!

他立即坐起穿衣,

衝到衛生間。

(震驚!居然能那麼迅速地離開溫暖的被窩!)

太慢了,10分鐘!再來一遍!

我大喊。

於是他立即脫了衣服鑽回被窩,

探出頭說:“再來再來!

有進步!8分鐘!

要不要再來一遍?

……

就這樣,他把衣服穿了脫,脫了穿。

挑戰了十幾次,

最後的秒錶顯示,

他竟然能在1分鐘之內完成所有穿衣穿襪到衛生間的過程。

我們擊掌歡呼。

我特地選在冬天進行這個意味深長的“挑戰”,

就是希望他明白,

沒有什麼不可能,

意志能贏得時間。

後來,我們家給這個挑戰命名為“一分鐘起床法”。

直到今天,他一直在很好地執行。

所以,我們對孩子講一千遍珍惜時間的道理,

不如帶著他身體力行地去做。

家長要做的,

是找到孩子的內在動力。

讓他內心升騰一種信念:

我可以做到。

生活中你可能碰到這樣的場景:

你催孩子去做功課,

他會說“過一會兒”,

或者“過10分鐘再說”。

在我們家,不允許有這樣“模糊時間”的概念。

你的時間承諾,

必須約定到具體時間。

比如“我到6點10分去做功課”。

“我8點出門”。

因為,模糊時間會讓孩子有空子鑽,

也容易讓他不尊重時間。

時間約定越清晰,

孩子的規則意識越明確。

當然,前提是父母以身作則。

“爸爸,你和老师比谁更厉害?”他的回答震惊了全班!

3.運動鍛鍊

臺灣著名腦科學家洪蘭老師是我的偶像之一。

她提出:

改善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是運動。

研究發現,運動到某個程度時,

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

這些神經傳導物質都跟學習與記憶有關,

所以孩子運動後的學習效果比較好,

記憶力比較強。

體鍛還有利於人舒緩壓力,

同時培養與人競爭又合作的意識。

而這些,都是孩子未來行走社會必備的能力。

新週刊最新一期的主題是村上春樹。

33歲時,他為了更好地寫作,

開始跑步,每天10公里。

一跑就是35年

成功戒掉煙癮和贅肉,

還一不小心跑成了馬拉松運動員。

60歲,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他說,跑步讓我腦子清晰活躍,

寫作時就不容易卡頓

“爸爸,你和老师比谁更厉害?”他的回答震惊了全班!

↑ 村上春樹

酷愛閱讀的米奇,最早是比較宅的。

這兩年,我們在體育鍛煉上花了些功夫。

比如,我和米媽帶頭堅持跑步,

雙休日米奇一同陪跑,風雨無阻。

我們家還“發明”了乒羽球——

兩人用乒乓拍來回打羽毛球。

做作業休息的間隙,

在室內隨時可以打,

換腦又鍛鍊眼睛。

我們還買了個小型的划船器

工作或學習之餘,

比賽誰劃的次數多。

(孩子往往喜歡競技性的遊戲,

如果你能把運動變成遊戲

他的參與度會高很多)。

前兩天體育老師告訴我,

米奇的400米跑接近百分,

排球墊球也進步很大。

4.全家閱讀

最後來談談閱讀。

如果讓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看書,

他會很吃力。

不是他看不懂字,

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

注意力維持不久,

眼睛會一直跳開。

尤其在手機刷屏時代,

要保持閱讀的習慣更加難上加難。

米媽說過:

你給孩子一部手機,

孩子覺得手機是蜜糖;

你給孩子一本書,

孩子覺得書是蜜糖。

我們要讓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覺得看書是甘之如飴的事,

未來他才看得進更重要的書。

怎樣培養閱讀習慣?

無他。和孩子一起讀。

我們家每週末有讀書會。

大家分享最近讀的書,

或者一部電影,

甚至一篇文章。

比如最近我們分享了一本《天藍色的彼岸》

“爸爸,你和老师比谁更厉害?”他的回答震惊了全班!

主人公12歲男孩哈利,

因車禍離開世界,想盡辦法回來,

完成對家人和同學的心願。

這本書從生死的角度,

來審視我們與周圍人的關係,

很打動人心,

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每一天,每個人。

我們都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

決不要在你怨恨的時候讓太陽下山。

意思就是:

在你睡覺前,不能敵視任何人,

特別不要敵視你所愛的人,

因為你真的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你看,全家共讀,就是在傳承三觀

各位家長,

閱讀是最低成本、最長遠的投資。

我們不缺書,也並非沒有時間,

只是缺一些願意一起讀書的爸媽而已。

每一個希望和孩子建立精神共同體的爸媽,

每一個不想將來和孩子漸行漸遠的爸媽,

都應該拿起書本,

在人類創作的精神宇宙裡,

和孩子成為同路人。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爸爸,你和老师比谁更厉害?”他的回答震惊了全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