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貼心人——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下)

4月19日,是柳西周下葬的日子。當天,千餘名群眾自發前來送柳西周最後一程。他們拉起“一心為民 兩袖清風”“西周一路走好”的條幅,緬懷這位一心為民、勇於擔當的共產黨員,追思這位無私奉獻、廉潔自律的好乾部。

百姓的貼心人——追記界首市代橋鎮茶棚村黨總支委員柳西周(下)

他捨身忘己、無私奉獻,將全部精力傾注到關心村民生活、關注村莊發展上,離世前才第一次體檢身體。

“他始終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為人民謀幸福,把自己放在最後邊。”柳西周去世後,茶棚村村民柳雲峰、柳照廣、柳西紅等人自發寫下這樣一份請願書,以表哀思。

“是西周救了我父母,他是我們的大恩人。”再喚西周,村民柳懷迎難抑悲痛。2013年4月,村內一名村民無意中點燃了柳絮,火越燒越旺,逐漸延伸到了柳懷迎父母居住的屋子。大火瀰漫之中,柳西周兩次衝進火場,將兩位老人安全救出。

鄰居張敏患有疾病,不能幹重活,兩個孩子正讀大學,只靠丈夫一人務工養家,生活困難。看到張敏的難處,柳西周隔三差五接濟她家。

86歲的貧困戶李秀蘭腿腳不便,柳西周不僅幫她辦了低保,還幫忙種了3畝芝麻,一年補助有3000元。“西周還經常幫我上鎮裡銀行取錢、捎東西,冬天下雪時,給我院裡掃雪、送菜……”

這就是柳西周,一心撲在工作上,永遠在為別人忙,單單沒有他自己。

四年前,柳西周的兒子柳兆文考上了寧夏理工大學,卻因家庭困難,上不起學。最後,柳兆文選擇了先去參軍,得到部隊補助後,再繼續學業。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村裡的人和事,柳西周比誰都清楚。作為村幹部,有太多的事,讓他舍不了、放不下。

3天后,虛弱的柳西周回到茶棚村,此後病情急劇惡化,不久便離開人世。驚聞噩耗的一些村民趕來時,早已泣不成聲。“西周是為俺們累倒的,這些年,他太累了……”

他廉潔自律、生活樸素,32年如一日勤勉工作,以優良的作風凝聚黨心民心,樹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走進柳西周的家,我們頓時為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三間平房牆上滿是斑駁,晴天透光、雨天滲水,屋內簡單擺放著幾件舊傢俱,稍微值錢一點的家當,就是一臺用了20多年的電視機和一個衣櫥。

“平房是我們剛結婚的時候蓋的,已經有20多年了。”這些年,眼看著周邊鄰居都蓋起了樓房,自己家卻依然住在平房裡,柳西周的妻子劉鳳英也有過抱怨,但她知道家裡確實沒那條件。

為了供兒子上學,補貼家裡開支,53歲的劉鳳英帶病到城裡給人當保姆,每月掙得2000多元。

“西周雖然生活樸素,但對自己要求卻很嚴格。”貧困戶柳西君夫婦患有慢性病,常年吃藥,生活拮据。柳西周不僅主動承擔起老兩口買藥、報銷的事,還資助他們2000元發展養殖。“家裡的大小事,都是西周在照應。我們看他天天跑來跑去,心裡過意不去,想拿500塊錢感謝他,被他拒絕了。”

崗位再小,也不拿權力謀私利。柳西周的父親有段時間住在四面漏風的瓦房中,聽說村裡有危房改造項目,就想讓兒子幫他申請危房改造。柳西周當面拒絕,老人氣得怪兒子“不孝”。感到委屈的柳西周流著淚回到家,跟妻子說:“我是一名村幹部,怎麼能為自己的父親申領貧困戶呢,村民知道會咋想?我以後還有什麼威望,誰還會信我?”

他寧願啃饅頭,也不願意接受吃請;他寧願住簡陋的房屋,也不肯用權力為自己和家人申請危房改造。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出了優良而樸素的家風——妻子從未戴過首飾,女兒出嫁不要彩禮,兒子身上穿的夏裝從未超過30元……

以心換心,以情換情。幹部廉潔自律、實幹擔當,才能凝聚黨心民心——這是柳西周的堅持,更是一個共產黨員的信念。

百姓信賴他,但家人卻一度不太理解他。直到柳西周下葬那天,千餘名群眾聚集到他生前居住的舊屋前,拉起“一心為民 兩袖清風”“西周一路走好”的條幅,含淚送別西周最後一程時,家人們才真正理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短評: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

他看不得群眾住危房,全力幫助困難群眾申請危房改造,確保居住安穩,自己卻住在簡陋的平房中;他看不得貧困戶生活艱苦,只要群眾有需要,他總是隨叫隨到,從不分份內份外;他無私接濟困難群眾,盡心出力,自己卻生活樸素,連兒子大學學費都掏不起。

32年的基層工作中,他始終牢記一名共產黨員的為民宗旨,把村裡人當成家裡人,掏心窩對群眾好,贏得了“有事兒找西周”的百姓口碑;面對千頭萬緒的農村工作,他勇於擔當、善於作為,把村裡事當成家裡事,以無私的奉獻、忘我的精神,踐行著一名村幹部的應有擔當,也樹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他一顆心、一世情都留給了這方土、這鄉人。

柳西周走了,他卻永遠留在了茶棚村百姓的心裡。

(任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