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河北商代文明

銅鑄文明

商代中晚期,是中國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河北地區的商代先民己熟練掌握了青銅冶制技藝,製作出品類繁多、用途不同的青銅器。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夔紋蟬紋銅鼎

鼎是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器類,用於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燕享。這件鼎口微斂,折沿,立耳,圓腹,圜底,三柱形足較粗壯。出土時腹部有煙燻痕跡。鼎身以雲雷紋為地,上飾夔紋和蟬紋,兩夔之間以扉稜相隔,足部飾捲雲紋和蟬紋,兩耳外側有變形夔紋。整件器物造型穩重,紋飾細膩精美。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銅鼎

直口,厚唇,立耳較大,腹微鼓,圜底,三柱形足粗壯。腹部有四條扉稜,間飾以雲雷紋地和饕餮紋,足部有捲雲紋和蟬紋。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夔紋銅鼎

方唇,折沿,立耳,腹下分成三股,底稍平,三柱形實心足較高。出土時鼎腹內有小獸骨。口下飾雲雷紋一週,腹部以雲雷紋為地,裝飾三組饕餮紋,在饕餮紋兩側各裝飾有一條倒置的夔龍。腹內壁鑄有規整的銘文。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蟬紋銅鼎

圓唇,小折沿,立耳,腹下分成三股,底向內折,三柱形實心足較粗。口下以雲雷紋為地,飾蟬紋一週,腹部以雲雷紋為地,飾饕餮紋三組。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銅簋

簋是商周時期重要的禮器,用於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侈口,方唇,腹微鼓,高圈足。口下飾對夔三角紋一週。腹部有兩個對稱的半圓形鋬,鋬身飾勾連雲雷紋和重環紋,上部作羊頭形。上腹部飾一週夔紋,和鋬對稱的另兩側各鑄有一羊頭,中腹以下飾四組饕餮紋和兩條扉稜。圈足上飾有四條扉稜和夔紋組成的饕餮紋四組,與腹部饕餮紋上下對應。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高領單鋬銅鬲

鬲用於加熱飯食或盛放粥食。侈口,高領,鼓腹,分襠,三柱狀高足,半圓形鋬連接頸、腹部,鋬上部作獸頭狀。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雷乳紋銅簋

口微敞,卷沿,上腹較直,下腹折內收,平底,圈足微外撇。口下飾兩個對稱的獸頭形鼻,鼻間飾以一週夔紋,腹部飾斜方格雷紋乳釘紋,圈足飾變形夔紋。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羊首銅匕

器身呈柳葉十形,葉面微凹呈勺形,兩側各飾有一半環狀鈕,鈕上各系一環,匕尾為羊首形,帶有典型的北方遊牧民族特色。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弦紋銅爵

爵是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用於飲酒。窄流,尖尾,菌形頂立柱,菌頂飾圓渦紋。卵形腹,腹上部飾三週凸弦紋,下腹微鼓。半圓形帶狀鋬,鋬下鑄有銘文。三稜形錐尖實心足。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銅爵

前流後尾,菌形頂立柱,深腹,卵形底,半圓形帶狀鋬,三稜形錐尖實心足。立柱頂飾圓渦紋,腹飾饕餮紋兩組,鋬上端作獸頭狀,鋬下鑄有銘文。這些銘文既生動反映了表意字以形示意的特徵,又具有濃郁的裝飾圖案風格。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銅觚

飲酒用器,與爵組合成為商代青銅禮器的核心。器身矮肥,敞口,束腰,平底,喇叭形圈足。柄部以饕餮紋為中心,上下依次又飾有圓圈紋和凸弦紋,下部弦紋處有前後對稱的寬扁十字形鏤孔。圈足下部飾有雷紋,上下界飾有一週圓圈紋。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蕉葉紋銅觚

大喇叭口,頸腹較細,圈足較矮,切地下折成直角。紋飾以雲雷紋為地,口下飾一週對夔蕉葉紋,其下飾夔紋,腹和足上各飾饕餮紋兩組和四條扉稜,圈足上部飾蟬紋一週。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雲雷紋銅觶

飲酒用器。整體器形較小,敞口,方唇,鼓腹,高圈足。頸部飾雲雷紋三週,圈足飾雲雷紋一週。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銅斝

盛酒用器,亦可架於火上溫酒。最早出現於二里頭文化,流行於商至西周早期。敞口,小方唇,半圓形帶狀鋬,平底微凸,三足外撇。口上有對稱的扁方柱菌形鈕,鈕心大而微凸,上刻渦紋。腹中部有折稜,將腹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腹內弧,下層腹微外鼓,均飾饕餮紋。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分襠鬲式銅斝

侈口,方唇,高領,分襠,柱狀足,下部似一鬲。口沿上對稱鑄一組菌形立柱,柱頂飾圓渦紋,腹部有一半圓形帶狀鋬。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饕餮紋銅尊

大型或中型盛酒用器。流行於商代至西周中期,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和鳥獸尊三種。觚形圓口,形體似觚而較粗矮,腹略鼓,高圈足。腹部上下各有一道凸弦紋,腹部與圈足均飾雲雷紋地,腹上飾饕餮紋。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獸首貫耳銅壺

盛酒器。壺體橢圓,直口,長徑,鼓腹,圈足。頸部飾兩週凸弦紋,肩部飾一週饕餮紋,饕餮兩目及鼻鼓出,左右兩側各有一鑄成的獸首器耳,獸首兩角內卷,兩目凸出,刻畫有力。圈足飾兩週雲雷紋。壺內底鑄有銘文。

河北商代文明——青銅器

蟾蜍紋提樑銅卣

盛酒用器,專門盛放鬯酒(一種用黑黍子做的美酒)。侈口,束頸,鼓腹,圈足。頸部飾三週凸弦紋。肩有雙耳,耳套繩索式提樑,提樑兩端各飾一蹲踞狀蟾蜍,蟾蜍形態傳神,十分可愛。腹內鑄有銘文。 來源:河北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