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父親節倒計時兩天,距離上一次的問候又過去了多久?

中國的父親們,大多選擇了以“嚴父”的形象示人,將對子女的關愛深藏心底,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書聖”王羲之正是這樣一位中國式嚴父。史書中的他,會埋怨吐槽兒子們不如別人家的小孩——東晉名臣王述之子王坦之(《晉書·王羲之傳》:“吾不減懷祖,而位遇懸邈,當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而私書家信裡的他,卻對子女滿腔慈愛,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兒女帖》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原文: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以畢,唯一小者尚未婚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兒女帖》,又名《同生帖》,是王羲之寫給友人益州刺史周撫的書信,根據信中內容可以看出,小兒子王獻之的單身問題,讓父親王羲之操碎了心,需要等到王獻之終身大事解決之後,他才能安心去蜀地一遊。

▼《平安帖》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原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壽故不平。復懸心。頃異寒。

《平安帖》又名《告姜帖》、《十二月六日告姜帖》、《十二月六日帖》。是王羲之寫給女兒婆家的書信。與所有普通的父親一樣,王羲之在信中與女兒孟姜閒話日常,傾訴分別後的思念,擔心家人健康。

古人說,“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不過,對於父親而言,比起物質上的饋贈,子女的成長,才是最令他們欣慰的回報。在中國書畫史上,有許多父子相承的例子,兒孫們繼承父輩衣缽,甚至雛鳳清於老鳳聲,自成一格,如果古時也有父親節,這或許是最珍貴的節日禮物。

▼王羲之《奉橘帖》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李思訓與李昭道父子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唐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

文徵明與文嘉父子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史聿光 《文待詔小像》 無錫博物院藏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明 文徵明 《萬壑爭流圖》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明 文嘉 《望湖亭》

趙孟頫與趙雍父子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元 趙孟頫《 秋郊飲馬圖》

從書畫作品中感受家風傳承與父子情

元 趙雍 《狩獵人物圖》(局部)

佳節將至,你準備了怎樣的禮物與真情告白要送給父親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