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袁世凯帝王级葬礼,葬礼场面比慈禧太后还热闹


1912年5月五月份,北京临时参议院的议事中,袁世凯反对“兴汉灭满”提法,力主“五族共和”。“

当皇帝不到三个月的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在中南海的居所病逝。尽管他在遗嘱中说道:“余之死骸勿付国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是继任的大总统黎元洪还是发布命令谓:“民国肇建,由于辛亥之役,前大总统赞成共和,奠定大局,苦心擘画,昕夕勤劳,天不假年,遘疾长逝”。

作为北京政府实际掌舵者的段祺瑞对袁世凯身后事更是尽心尽力,袁死后当天晚上,他就派太太张女士带着孩子进总统府为袁氏守灵,极尽孝道。

当时,民国政府的财政已经快要崩溃,只是靠着洋人银行的贷款艰难维持,但是即便在如此窘境,段祺瑞还是筹措了五十万的丧葬费为袁世凯办后事。

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天,段祺瑞签署国葬令,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停止娱乐一天、各大中小学停课一天、全国各级文武官员停止宴会二十七天。

图为袁世凯葬礼仪仗出中华门。

段祺瑞、徐世昌、黎元洪、王士珍这些北京政府的头面人物悉数到场,各国使节、在京文武官员以及各大主流媒体记者也都前来观礼。

袁世凯的灵柩从北京启程,归葬河南彰德老家,整个移灵过程的仪式、场面极尽奢华、悲壮。

柩启程之时,北京城内外所有庙宇钟声齐鸣,余音撼动四九城,沿途军警封锁,声势浩大而井然。段祺瑞还派出两个团的兵力沿途护送移灵队伍,这或许是担心南方革命党人派人劫灵抛尸。

在灵柩的后面,袁克定和弟弟们披麻戴孝,手里拿着哭丧棒步行,妻妾、女儿和媳妇则坐着素轿跟在后面。袁克文因为和大哥袁克定为安葬的墓地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竟然出走天津,不来参加送殡仪式。

当时起灵的杠木棺罩都是用的皇家规格,新华门内用三十二人的小杠,出新华门后改为八十人的大杠,一路上黄土垫道,并有警察开道、陆军仪仗队一个团、海军仪仗队一个连,外加文武百官、亲朋故旧,共计两千人前来送行。至于赶来观看的群众,那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比当年慈禧太后的葬礼热闹多了。


段祺瑞亲自扶柩送上火车。专列启动之时,一百零一响礼炮隆隆轰鸣,震天撼地。

由于袁世凯的葬礼过于奢华,最后结算的时候发现入不敷出,政府所拨的专款扣去葬礼费用后不足以建造墓地工程。为此,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等八人联名发起公启,请求社会各界人士解囊相助,最后又凑到二十五万元,才最终结束了袁世凯的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