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藝考之旋律寫法始末

音樂藝考之旋律寫法始末

旋律亦稱曲調,是由一系列不同音以特定的高低關係和節奏關係聯繫起來的一種音的序列。旋律作為音樂的一個基本要素,是要經過作曲者通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按一定的音高、時值和音量構成的、具有邏輯因素的單聲部進行的。

音樂藝考之旋律寫法始末

另外旋律對於人的聽覺感觀來說相當於視覺感觀中的線條概念。作為體現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作曲專業藝考考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如何完整的規劃一首曲子的旋律呢?如何讓旋律變得好聽?讓旋律好聽的方法有很多種,一般來說能給旋律增色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幾點:

1、作曲時讓旋律之間具有較大跨度,這樣音樂表現力會更具有跳躍性和感染力。

2、作曲創作旋律時可適度的使用模進,但一般不可超過兩次模進。

3、適度使一段旋律被重複,這樣可以加深旋律表達效果,也不宜重複超過兩次。

4、保持旋律節奏型的同時要善於改變走向,這與模進有些相似。尤其適用於當模進已經不能再用的時候用這種手法繼續發展旋律。

5、作曲常識:在旋律大跳後應反方向進行,形成鮮明對比。

6、牢記,旋律一般不應同一方向進行超過4個音。

7、fa音傾向於mi音,si音傾向於do音,但若該動音前出現它所傾向的音,此時接該動音另一方向相鄰的音也效果也是上佳的。

8、作曲中常見一種情況,有的音的連接聽起來顯得很生硬,例如do到下方sol,此時應使用和絃外音來修飾連接,若do後面加個很短的si再到sol,這樣聽起來就會變得流暢很多。並且和絃外音多用79音。

音樂藝考之旋律寫法始末

作曲專業藝考生在平時訓練旋律時可以採用以上技巧練習,作曲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臨時抱佛腳就可以提高的,還是要多花些功夫在平時的聽、練和思考上,這樣在面對考試才有底氣,就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