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市國土資源局 構建“兩保一調”新機制 助推發展高質量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 構建“兩保一調”新機制 助推發展高質量

高郵市政府召開全市國土資源暨第三次土地調查工作會議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 構建“兩保一調”新機制 助推發展高質量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召開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動員部署會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 構建“兩保一調”新機制 助推發展高質量

高郵農商銀行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運行後,頒發首本不動產權證明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 構建“兩保一調”新機制 助推發展高質量

高郵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與水電氣、廣電、網絡建立聯動過戶機制

精細保護資源 促進綠色發展和生態建設高質量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建立健全“責任+激勵、行政+市場”的耕地保護機制,發揮土地整治在特色小鎮建設、田園鄉村建設、解決佔補平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國土空間優化與生態文明建設均衡協調發展。

嚴管嚴控基本農田。按照定量、定質、定位、定責的“四定”保護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13個,保護面積107.96萬畝,設立保護標誌牌179個,建立了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市、鄉(鎮)、村、組逐級簽訂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2797份,對永久基本農田嚴管嚴控,實行特殊保護,實現了保護耕地紅線和生態紅線“雙落地”。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研究擬定《關於加強全市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實施工作的意見》,建立全市補充耕地指標調劑平臺,運用行政和市場槓桿,推動資源向經濟發達地區集中、資金向經濟薄弱地區流動,切實提高基層挖掘存量資源的積極性。2017年以來,通過54個佔補平衡、土地整理和增減掛鉤項目建設,新增耕地6242.85畝,建成“田水路林”綜合配套的高標準農田5.66萬畝。

加強地礦生態治理。強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大力推進清水潭旅遊度假區溫泉項目的跟蹤服務和送橋地熱井開發勘查技術服務。針對“礦少地優”的基本市情,將生態修復作為“地礦融合”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耕地質量調查、耕地生態監測、地質災害治理和礦山環境恢復等工作,編制完成《高郵市廢棄礦山地質環境詳查和綜合治理規劃(2017-2025年)》,神居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獲評省級優良工程。

精準保障用地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高質量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土地供應方向和方式轉變為先導,進一步加強產業發展與資源供給的空間協同,提升土地要素支撐保障能力。

優化資源配置。主動對接重大產業項目,將土地投放與產業質量、項目體量、科技含量、環境容量相掛鉤,通過規劃、計劃、流量等各類指標的統籌配置,確保計劃指標重點投放到該市基本產業、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重大基礎設施、科技綜合體、特色小鎮項目上,投放園區、城區用地佔安排計劃總量的69%,供地總量同比增長18.85%,做到了精準調節、高效利用。

助力鄉村振興。加強旅遊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各類規劃的協調銜接,實行旅遊項目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優先保障鄉村旅遊發展用地。依託土地綜合整治、村莊建設用地佈局調整,將存量建設用地盤活與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相結合,引導農業生產和農村建設用地複合利用,申報實施“同一鄉鎮範圍內村莊建設用地佈局調整”項目581.29畝,計劃淨增耕地562.46畝,騰出用地指標506.21畝。

創新服務模式。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部署,81項國土資源“不見面審批”事項上線辦理。改徵地報件集中審查為接件即審,明確專人全程指導和幫辦各項涉土審批業務,建設用地報批縮短近30個工作日。在整合“不動產、地稅、房管”三家登記窗口,啟動不動產交易登記“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先後在高郵農商銀行、公積金中心設立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並與水電氣、廣電、網絡建立聯動過戶機制,方便了服務對象,實現了“一站式”辦結。

精明調控要素

促進資源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高質量

高郵市國土資源局積極主動發揮國土資源調控作用,從控總量、優增量、盤存量、提質量等方面入手,統籌協調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引導人口、產業合理配置、有序集聚。

“差別化”供地。積極響應建設用地“雙控”等節約集約用地新要求,通過科學分解流量指標、推行項目准入評估等措施,對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實行規模管控,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用地規劃的工業項目一律不批;對達不到投資強度的,一律核減用地規模。2017年以來,與高郵市發改委、經信委、規劃等部門聯合預審工業項目49宗,核減用地568.96畝,做到了以效益定項目、以投入供土地。

“節約化”用地。加強“兩提高一縮短”政策研究,深入探索土地彈性出讓機制,在高新區積極試行工業用地“縮短年期”彈性出讓。2017年以來,實行“合同約定、定期評估、低效收回、合理補償”彈性出讓工業用地132宗、3546.6畝。大力推行標準化廠房建設和土地出讓履約保證金制度,採取信息公示、預警提醒、現場核查、竣工驗收等手段,全程跟蹤監管建設用地批後開發利用情況,督促新增項目加快建設、早出效益。全市新建標準化廠房15.36萬平方米,6家企業沒有達到合同約定標準,暫緩通過竣工驗收。

“個性化”盤地。將計劃指標分配與閒置、低效利用土地盤活掛鉤,依託工業用地調查、城鎮建設用地現狀更新調查,因地制宜確定本年度城鎮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範圍,特別是對未按合同約定動工建設的閒置土地,一地一策依法處置。2017年以來,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完成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2085.38畝,進一步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效益。胡小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