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国土资源局 构建“两保一调”新机制 助推发展高质量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 构建“两保一调”新机制 助推发展高质量

高邮市政府召开全市国土资源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会议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 构建“两保一调”新机制 助推发展高质量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 构建“两保一调”新机制 助推发展高质量

高邮农商银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运行后,颁发首本不动产权证明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 构建“两保一调”新机制 助推发展高质量

高邮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水电气、广电、网络建立联动过户机制

精细保护资源 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高质量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建立健全“责任+激励、行政+市场”的耕地保护机制,发挥土地整治在特色小镇建设、田园乡村建设、解决占补平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均衡协调发展。

严管严控基本农田。按照定量、定质、定位、定责的“四定”保护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13个,保护面积107.96万亩,设立保护标志牌179个,建立了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市、乡(镇)、村、组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797份,对永久基本农田严管严控,实行特殊保护,实现了保护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双落地”。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拟定《关于加强全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建立全市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平台,运用行政和市场杠杆,推动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资金向经济薄弱地区流动,切实提高基层挖掘存量资源的积极性。2017年以来,通过54个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新增耕地6242.85亩,建成“田水路林”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5.66万亩。

加强地矿生态治理。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大力推进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温泉项目的跟踪服务和送桥地热井开发勘查技术服务。针对“矿少地优”的基本市情,将生态修复作为“地矿融合”的主攻方向,突出抓好耕地质量调查、耕地生态监测、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等工作,编制完成《高邮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详查和综合治理规划(2017-2025年)》,神居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获评省级优良工程。

精准保障用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土地供应方向和方式转变为先导,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与资源供给的空间协同,提升土地要素支撑保障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对接重大产业项目,将土地投放与产业质量、项目体量、科技含量、环境容量相挂钩,通过规划、计划、流量等各类指标的统筹配置,确保计划指标重点投放到该市基本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科技综合体、特色小镇项目上,投放园区、城区用地占安排计划总量的69%,供地总量同比增长18.85%,做到了精准调节、高效利用。

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旅游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实行旅游项目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用地。依托土地综合整治、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将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相结合,引导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申报实施“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项目581.29亩,计划净增耕地562.46亩,腾出用地指标506.21亩。

创新服务模式。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部署,81项国土资源“不见面审批”事项上线办理。改征地报件集中审查为接件即审,明确专人全程指导和帮办各项涉土审批业务,建设用地报批缩短近30个工作日。在整合“不动产、地税、房管”三家登记窗口,启动不动产交易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先后在高邮农商银行、公积金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并与水电气、广电、网络建立联动过户机制,方便了服务对象,实现了“一站式”办结。

精明调控要素

促进资源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高质量

高邮市国土资源局积极主动发挥国土资源调控作用,从控总量、优增量、盘存量、提质量等方面入手,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人口、产业合理配置、有序集聚。

“差别化”供地。积极响应建设用地“双控”等节约集约用地新要求,通过科学分解流量指标、推行项目准入评估等措施,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实行规模管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用地规划的工业项目一律不批;对达不到投资强度的,一律核减用地规模。2017年以来,与高邮市发改委、经信委、规划等部门联合预审工业项目49宗,核减用地568.96亩,做到了以效益定项目、以投入供土地。

“节约化”用地。加强“两提高一缩短”政策研究,深入探索土地弹性出让机制,在高新区积极试行工业用地“缩短年期”弹性出让。2017年以来,实行“合同约定、定期评估、低效收回、合理补偿”弹性出让工业用地132宗、3546.6亩。大力推行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土地出让履约保证金制度,采取信息公示、预警提醒、现场核查、竣工验收等手段,全程跟踪监管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情况,督促新增项目加快建设、早出效益。全市新建标准化厂房15.36万平方米,6家企业没有达到合同约定标准,暂缓通过竣工验收。

“个性化”盘地。将计划指标分配与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盘活挂钩,依托工业用地调查、城镇建设用地现状更新调查,因地制宜确定本年度城镇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范围,特别是对未按合同约定动工建设的闲置土地,一地一策依法处置。2017年以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完成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2085.38亩,进一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益。胡小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