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作者 吴涛

古老和年轻,两个似乎完全不搭的两个词汇,在郑州城这里,却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郑州就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先来说说郑州的古老。郑州到底有多老,考古学家告诉我们郑州城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了。文献记载,商王仲丁曾经迁于隞都,而郑州就是隞都的所在地。1950年,由考古学家韩维周最早注意到今天的郑州城下应该埋藏着一座古代城市遗址。1951年春天,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调查发掘团,来到郑州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他们根据采集到的标本,进一步推断这里为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要比安阳殷墟更早。1954年春,郑州市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考古学家安金槐带领郑州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在二里岗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1979年,考古队在郑州商城内相继发现宫殿基址20多处。通过发掘证明,城址东北部的宫殿区建筑分布密集,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宫殿建筑群。可以断定郑州商城是殷商王朝早期的一座都城一直,而郑州商城东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王室贵族宫殿所在。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郑州商城的城墙还基本完整地保存着。郑州商城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城墙长约1870米,南城墙和东城墙长度均为1700米左右。城墙底部宽约20米,顶宽5米,系夯筑而成。目前残存高度尚有3到9米。城墙有11个缺口,估计应该是城门的所在。郑州商城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成的大型城墙基址。而我就曾经在城墙的东南角处生活了十年。

在郑州商城,也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著名的就是杜岭方鼎,杜岭方鼎有两个,杜岭一号高一米,重86公斤,现藏国家博物馆。杜岭二号高87厘米,重64公斤,现藏河南省博物院,是河南省博物院的“九大镇馆之宝”之一。杜岭方鼎的出土,还具有一些传奇色彩。1974年9月,为了响应“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郑州市张寨南街的民众在开挖人防工程的时候,发现了一批商代的青铜重器。文物考古工作者来到现场后,为了确定青铜器窖藏的具体地点,用洛阳铲向上探挖,最终钻到了一家百姓的大衣柜下面,从而确定了出土的地点在郑州市杜岭街附近,这对方鼎也被命名为杜岭方鼎。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正式对外公布,认定郑州正式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确立了郑州城大古都的地位。

我自幼生活在郑州,过去也曾多少听闻过一些关于郑州商城的点点滴滴。等到我学了历史之后,才真正明白郑州商城的价值和意义,更加被郑州城所寓含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不过,在我看起来,郑州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古老厚重的历史,而且也还在于郑州城所彰显出来的青春活力。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郑州城虽然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在历史文化名城云集的中原,郑州并不是最引人瞩目的,尤其是和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相比。郑州城的腾飞,完全是近代的事情。今天的郑州,也可以被看成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伴随着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汇,郑州也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京广铁路,本名卢汉铁路,北起卢沟桥,南到汉口。1898年底,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1905年11月15日黄河大桥建成。1906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全长1214公里,改称京汉铁路。1928年以后,北京改名为北平,京汉铁路也因而改名为平汉铁路。1957年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贯通,一条由北京到广州的南北大通道形成,这条通道也因而改名为京广铁路。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老的郑州火车站图片

陇海铁路的最初兴建是作为京汉铁路的支线,1904年10月从郑县车站分别向东西延伸到洛阳和开封,1909年底完成,全长189公里。1912年9月,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修建1800公里的陇海铁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展筑,两段工程于1913年5月同时开工。此后断断续续,一直到1945年才修到了天水。1953年修到了兰州,东西交通大动脉最终贯通。

铁路网络的贯通,带动了沿线的迅猛发展。作为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动脉交汇地的郑州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十九世纪末,郑州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城区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两万人。作为平汉、陇海这两条南北与东西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郑州居于中原近代交通运输网的核心位置。在铁路的联动作用下,郑州逐步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及工业品的转运中心,河南省内及周边诸省的很多商品均以之为集散地。郑州也在沿海各通商口岸对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进行经济辐射的过渡链上,起到一定的带动和桥梁作用。郑州的商业因铁路的到来而迅猛发展。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同时,铁路的修通也为郑州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契机。铁路通车之前,郑州仅有一些手工业工场,现代意义上的机器工业几乎一片空白。铁路修通以后,郑州工业化发展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郑州工业的起步最初都是与铁路密切相关的产业,比如铁路的机务维修等。后来随着铁路的带动,其他领域内的工业也迅猛发展,尤其是棉纺织业,郑州当时最大的一家纺织企业——豫丰纱厂,于1920年5月建成投产。由于铁路的便利,河南的工矿业也迅猛发展。这些都为郑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49年之后,郑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1954年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郑州逐渐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这座古城也再度焕发了青春。如今的郑州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绝大多数郑州人是移民及移民的后裔。我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绝大多数人都是移民及其二代。同学们之间也都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老家是哪里。今日郑州的文化,也是河南各地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郑州不存在强势的本地文化,没有排外欺生的现象,表现出非常开放、博大的胸怀。就连郑州的方言也不是由郑州本地土语发展而来的,可以说综合了各地河南方言的特点,又接近普通话的发音。

郑州: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

进入二十世纪的郑州,伴随着郑东新区、航空港区的建设,郑州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交融,古老与年轻交融。行走在今天郑州的街头,从郑州人的步履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州的从容自信,郑州的昂扬奋进,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这座古都所焕发出青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