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音响展摆放的都是高级器材,声音效果却往往欠佳?

儘管音响展上展示的器材都是顶尖的,没能够让人听到最动人的旋律,箇中原因在于展场的房间声学设计。有别于欧洲慕尼黑音响展,包括中国大陆不同地区以及香港地区的音响展,代理商往往单纯地利用现存设置摆放器材,没有进行任何声学处理。在香港音响展,部分展厅更是短短两天临时搭建而成,空间完全不利于音响器材的发挥,当中包括环境过大或过小、地垫过厚、房间形状不规则、隔音效果差,种种空间问题都不利于音响器材的发挥。

另一方面,由于场地交接和场馆布置费时,参展商往往只有大约一天时间去调整音响系统,即使发现到问题所在,也未必可以进一步处理。还有一个原因,无论是代理或是厂方代表,儘管接触器材时间比较长,却不一定对好声音高度重视。现实中不少发烧友的音响技术以及实践能力都令品牌负责人大感惊讶。其实,房间声学是好声音的基本,利用音响展的实例,也可以作为发烧友选择家用器材时的借鑑,儘量避免小空间放置大音箱,了解到并非卖的贵就是好。

为何音响展摆放的都是高级器材,声音效果却往往欠佳?

音响展附送的唱片是如何製作出来的?会比原版CD好吗?

为什么同一间展房的声音,不同玩家的描述相差那么多?网络上分享的音响展听感可靠吗?

每次走出展房,都会听到发烧友在耳边热烈讨论器材的声音,有盛讚的,也有狠批的。同一个房间,同一段时间,为什么听感差异那么大?当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声音喜好的差异,口味各异,百货中百客,音响产品才能如此多姿多彩;第二个原因是聆听位置差别,发烧友都知道音箱最出彩的声音都在「 皇帝位 」上,站在前后排之不同位置甚至靠边聆听,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聆听感觉;第三个是不同聆听时段,同一段时间都可以产生巨大差异的听感,不同时段之间的差别自然更加明显。因此,网络上为什么出现多样性的听感分享,现在你明白了吧!

为何音响展摆放的都是高级器材,声音效果却往往欠佳?

音响展需要多少天看完?

这道问题的答案要视乎各个音响展的规模而定,大部分音响展的展期为三天,最理想的游览方式可能是聆听到每一套音响组合的声音,逐一拍下照片,同时又可以採购展场上的特价产品。不过,这绝对称得上是不可能的任务。以香港音响展为例,共有4层展厅并超过250个参展商,如果每个房间都进入聆听,最少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完整看完。如果是全球最大的慕尼黑音响展,占地面积是香港的数倍,即使用尽三天全力游览,也无法把所有音响器材尽收眼底。

笔者的个人意见,最理想的游览时间为两天,第一天以看为主,看看参展单位的焦点和特价产品,锁定目标后,第二天就可以集中欣赏自己喜欢的项目。

厂家的话可信吗?

每逢音响展,厂方也会派出代表到场介绍新产品,接受媒体访问,与发烧友面对面进行交流,而我们就会将厂方所说的话当成是音响天书。事实上,一些大品牌派到展场的往往是营销部的负责人,他们的职责只是推广产品,说话内容跟书本一式一样,他们本身甚至不是音响发烧友,从没参与过产品的研发,也未必了解音响技术。如果你想从每一位厂方人员身上获取玩好音响的秘技,在与他们交流前,请先看看他们的名片。

为什么每个品牌都说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

每个设计师拥有不同的发烧经历和知识技术,就会设计出各具特色的音响产品,形成各自的品牌理念。举个例子,有些线材品牌认为线材跟器材一样重要,投入比例应该相当;也有音箱品牌认为贵价线材只是改变音色,没实际需要。有的相信SACD是最好的,有的认为比不过黑胶,也有的判定高清音乐档案才是未来,各说各话,并自圆其说。作为一个玩家,笔者认为认知一个品牌的历史比相信产品说明更加重要,当一个品牌能够在短时间内多次打倒昨日的自己,不断推出新产品时,就是给予发烧友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