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01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曹文軒,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7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並留校擔任現當代文學專業教授。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2016年4月4日,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同年8月20日,曹文軒在新西蘭領取國際安徒生獎,這也是中國作家首次獲此殊榮。2017年3月31日,獲得2016-2017“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曹老師曾說:“我將自己對中文系的選擇,視作我一生中最明智的決定。語言,文學,浩如煙海的文章典籍,流淌成河,湯湯東去,構成一道令人神往的人文風景。天長日久,自身不知不覺融入其中,樂陶陶而不知歲月流逝。命運就這樣成全了我。”

02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戴錦華,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獲北京市社科研究優秀獎,國家級精品課程。2005年,戴錦華教授與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百家講壇”欄目合作,講解馮小剛電影,主題是“與我們一起探尋失去的馮小剛”、“馮小剛歸來”。2017年,獲得第25屆上海影評人獎電影理論貢獻獎。

她所開的“影片精讀”課是北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每次上課教室裡總是人滿為患。她講課從不用講稿和PPT,妙語信手拈來。有學生這樣評價她:“聽她的課,你得專心致志,一串串的術語、一堆堆獨到的知識點滔滔不絕的湧向你,稍不留神你就跟不上她的思路和節奏,剛開始搞的你會很緊張,慢慢的適應了你會被感染的思維活躍神采奕奕起來。

她遊弋書海,有著清醒的立場。做電影批評,她被人們公認將批評表達得深入而優美,使影評成為一種獨立的表意實踐。做文化研究,她執著地透過世紀末的華麗,探究大眾文化背後的隱形政治學,被人們譽為看到了“月亮的背面”。做女性主義研究,她在電影與文學的“鏡城”中解讀著一個個可見與不可見的女性形象。

她說自己處在中心的邊緣、邊緣的中心;她說既然生在這個時代,就不要懼怕陷落,只要在陷落的地方站起,繼續前進。

03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裴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從事有機化學、功能發光分子材料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14年開始,他獨自編寫《基礎有機化學》第四版下冊。三年成書,許多學習化學競賽的同學都不敢相信這竟是他一人完成。因為常年為化學競賽出題且所出有機化學題必有成環分子,他被戲稱為“裴成環”。2016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組委會發給裴堅的名牌也變成了“Cyclization Pei”,“Cyclization”中文意為“成環”。

裴堅在化學系推行教學改革,增加大一大二學生物理課和化學課的比重,增加小班課,增加課外科研訓練,這些措施直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強度。他希望,學生能保持高中的學習習慣和緊張的學習狀態。既然確定了興趣方向是化學,就應該堅持到底;如果實在不得已選擇了放棄,打下的基礎也能讓學生在大三大四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裴堅對自己和學生要求都很嚴格。他課題組內的學生總結了他的四個“叩擊靈魂”的問題: 這周實驗反應做了幾個?工作量到了沒有?有什麼進展?解決了什麼科學問題?組裡不論男女,不論年齡,都被這四個問題反覆“敲打”過。他自己常說:“一個學生,尤其是一個博士,他可能以後就要從事學術,如果最好的青春年華里一個老師沒有給他好的指導的話,很耽誤人家。因此科研上我對他們很嚴格。”

04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渠敬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理論、社會學史、組織社會學。2016年,當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進入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名單;有《馬克思社會思想史》《缺席與斷裂:有關失範的社會學研究》等學術著作。

渠老師說:“學問不在於專業的差別,而在於它所反映出來的理論和經驗之間的厚度的差別、能夠進入人心的程度的差別。

讀書不是直接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是告訴你,生活是豐富的、是複雜的、是多樣的。在其中,你既能體會到自己,又能設身處地想到別人的感受,慢慢地你就會把這個世界包容在你的身體裡。社會學所教給大家的是,不妄談、不虛言,不沉溺於片刻的生活片段,不執著於純粹的意見。古人說‘學者為己’,是要自己通過理解別人,來理解整個世界。”

05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饒毅,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未來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1991年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博士,同年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後,研究脊椎動物神經誘導的分子機理。2007年饒毅決定回國,受聘出任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饒毅老師曾在採訪中說過,“人類對自然、對生命、對自身的好奇,對保護自然、改善人類健康的關心,集一身誕生了現代生命科學。在未來的科學界中,生命科學的貢獻不容忽視。而縱觀北大百年校史,生物科學的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饒老師認為,對高中生來說,選擇大學和學科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涉及到自己對人生的規劃,而年輕時的規劃往往帶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在進行選擇時,感到焦慮和信心不足都是正常的。但父母和家長不能決定一切,高中生應該學會自己探索。18歲時尚未定型,什麼職業都可以做,但到了25歲就突然變成了某一個領域的人。在這個階段,學生應該花時間去積極尋找自己的興趣,確定自己一生要做什麼。目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不是找到討厭的東西。

學生要找到自己心靈上能夠得到真的感到幸福的事情。”

06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魏坤琳,2007年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北大參與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研究領域涉及運動控制、感知運動融合、計量神經科學、生物力學分析以及運動能力康復。

魏坤琳其實從小就是學霸級人物,雖然從年少時就品學兼優,智商高達140以上,但他並不是那種書呆子型。他說自己平時除了在實驗室裡搞研究,還喜愛各種運動,比如滑雪,且單板雙板皆會,此外還是潛水和衝浪達人。腦力驚人的魏坤琳,自認不像《生活大爆炸》中的任何一個人,“我並不像他們那麼Nerdy(書呆子)。”他的愛好涉獵很廣,包括他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歷史學”,企圖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科學發展的趨勢。

所有北大心理系的同學在大一都會上一門必修課——魏老師的“心理統計”課。在課上,常常能聽得到笑聲和討論聲。課堂上的魏老師給同學們上課時語調多樣,表情豐富,動作和情緒也很豐富,絕對不刻板、沉悶,而是把嚴肅的東西用很活潑的方式講出來。

07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張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教授,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元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學術秘書。張帆教授主要致力於蒙元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法制史、中國古代史學史的學術研究,擔任中國通史(先秦~清)、蒙元史專題、中國古代史專題、中國古代史練習(下)等本科課程的老師。他獨立撰寫的《中國古代簡史》、參與合作撰寫的《中華文明史》《中國歷史·元明清卷》《中韓關係史·古代卷》等教材,不僅在學術界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且有廣闊的讀者群。

張老師說:“有的時候,人們迫切希望走出或擺脫歷史,也似乎經過奮鬥達到了這一目標。然而,歷史就像一個幽靈,或許在你的視野裡短暫消失,但實際上從未遠離,而是會堅定不移地長久纏繞著你。因此,不瞭解歷史,就不可能真正瞭解現實。這就是歷史的價值所在。

指導本科學生是北大教師的基本任務和責任,本科生導師還遠不止這些,北大各個院系都有各個領域的“大牛”帶你走近科研,指導你參加科研工作,探索專業奧秘,培養科學精神。本科生導師工作已在各院系全面展開,還等什麼,快來找尋你的本科生導師吧!

詳情關注:北大清華凱旋遊學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遊學領導者)

來北大,你未來的本科導師有可能是t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