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需要怎么努力,才不算「幼稚」?

不分男女,一个人要怎样才被认为不幼稚?评价维度很多,但有一个是绕不过去的,即:逐渐不再用只有1或0的"简单两分法"看待世界。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成年人要过儿童节?朋友圈什么动不动就是"宝宝不开心了,宝宝有小情绪了",为什么30几岁的人还要自称宝宝??

男性需要怎么努力,才不算「幼稚」?

这是因为,其实人在童稚状态下是最舒适的,喜欢看海绵宝宝、family Guy这类卡通的人就是喜欢享受那种不需要思考,放任自己翻滚在弱智、简单、无条件快乐的心境中的感觉。

天线宝宝更是了,原本给1到3岁看的幼儿节目居然被大量成年人追捧,成为减压利器。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呢?(我也爱看,我喜欢那个黄的)因为在成年人的生活中,这种极度简单的存在状态是不被允许的,是非常罕见的。

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简单和非黑即白的: 给我好吃的,乖乖。不给?坏坏。而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脑子开成这种简单模式,就能够迅速体会到属于儿童的轻松和愉悦。

幼稚的人回避了用复杂模式看待世界,而采用了简单模式,就像一个CPU降频运转。大脑不再为了考虑和处理复杂情景而高速运转,大脑不再发热,人自然就舒适快乐了。

譬如小孩子看电影,最喜欢问爸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现实世界肯定不是这样,人的本质和品性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现在都知道,好人可能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一刻。有些人行为好心底坏,有些人行为坏但心底好,算好人还是坏人?更多的时候,好人可能只是一些人的好人,同时他又是另一些人眼里的坏人,杀人犯未必不可以也是个好父亲。

但简单两分法回避了这些复杂情形,这让我们觉得世界简易可控。所以那些超级英雄暴揍坏boss的电影让我们感觉酣畅,大家会付费去体验两个小时只有两种人存在的世界。

男性需要怎么努力,才不算「幼稚」?

我遇到过一个女生,跟我吐槽她们单位有个恶人的时候,突然蹦出一句"打死她",我忽然想起一些老人家,遇到娃儿在室内磕磕碰碰撞到桌子什么哭不停的时候,也会哄小孩子说哦哦哦不哭了,桌子最坏了,打死它,打死它。这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我们长大一点后,这种黑白印记始终留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

情窦初开的人,和情场老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坚信" 对方是否喜欢自己 "是一道是非题,只有1或0。所以你看影视作品需要展现情愫少女的纠结的时候,喜欢描绘这些姑娘通过拔花瓣来占卜—— 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他喜欢我,他不喜欢我,哎呀。

而过来人知道,"喜欢"和"不喜欢"不是非黑即白,两者之间,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对方今天不喜欢自己,但是喜欢的因素在增长,长远来看未必没有机会; 对方今天依然喜欢自己,但好感的阈值在上升,相看两厌的日子不会太远;今天喜欢自己,也未必需要对方昨天也喜欢自己来铺垫,有些东西没有逻辑承继关系。他们永远不会以简单把一段感情分为 "是"or"不是"。

另一个幼稚的例子是高考之后烧书。当然我理解这里面主要是为了发泄情绪,但是发泄情绪有很多方式,用烧书这个方式暗含了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我特么的终于从这些书里解放了,这些书从此对我一点用也没有了。

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以1或0的看待世界。他们没有意识到知识具有延续性,学习具有终身性,而是长期被灌输了一个理念,即高考这个单一事件的完成是一个"痛苦"和"轻松"的分水岭。

于是我们就见到了太多在大学混天混地并毫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人,太多离开校园从此再也不看一本书的人。而在这些人的简单世界里,这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条款——我付出 -(一条分界线) - 我享福。泾渭分明。

男性需要怎么努力,才不算「幼稚」?

在毕业之后,很多人依然没有长进,他们把这种思维带到事业家庭的方方面面。这类人的共同特点是不懂得妥协(因为我"对",你"错"),俗称脑子一根筋,不知道万事是可以商谈的,往往也学不会让步,只想把对手尽快干死。至于会不会结仇,会不会对自己造成这件事情以外的其他影响,他们那颗降了频的CPU无力处理过多的额外思考。

评价幼稚和成熟的维度太多,这里只讨论了其中之一。总得来说,一个人简单两分法用的越多,越会使用"降频模式"思考问题,则越被外界倾向于认为幼稚;一个人"复杂思考模式"开启的越多,则越倾向于被认为是一个成熟的人,大概是不会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