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俊:江苏十年高考改革对其他省份有何启示?

“全国高考看江苏”,这句话带给江苏省的除了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荣耀外,更多的是肩膀上的改革重担。而江苏高考改革的出发点本没错,只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改革者的行动超过了思想认知的范围,一直没有能够解决方案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使改革偏离了轨道,变成了来回“折腾”,教师无所适从,家长怨声载道。

——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

日前,江苏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江苏高考改革以及高考命题等事项。省委书记直面10年来的改革问题,毫不避讳“调转船头”,并将出台一系列的新政,鼓舞了江苏教育界的士气,也收获了全省人民的赞誉和支持。而网络上,《从现在起,江苏的教育正式告别“瞎折腾”时代, 改用全国卷,总分回到750!》、《一图看懂江苏高考折腾史,省委书记放狠话:不能拿孩子做实验品!》等推文也掀起网络热议,迎来全国教育人士的广泛好评。

现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与研究院院长、全国首批正高级数学教师郭其俊,是深圳市首位“百万”公立高中的校长,是当年深圳市福田区从江苏南京请来的,他既是江苏教育改革的亲历者,也将会是广东省高考改革后的执行者。值此,本期名师说特邀这位曾经的江苏名校长、如今的深圳教育人,来谈谈江苏高考改革新政对广东高考改革的启示。

省文科状元上不了北大

大学不知道怎么招江苏考生

时间回到10年前。2008年前,江苏省启动了近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高考改革,之后10年内的数次调整,均是以此为基础。这次改革把语数外三门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其他科目为学业水平测试。

这样简单的描述可能会引起误解,事实上,这项改革远比描述的复杂:

首先,高考只有语数外三门计入总分,理科数学200分,语文160分,英语120分;文科语文200分,数学160分,英语120分,总分均为480分。

在理化生、政史地中,先选择两门作为高考选测科目(只计等级不计分),其余四门进入学业水平测试。

选测科目不计入高考总分,但高校仍然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比如有一年,北大要求两门A+(全省前5%),清华复旦人大要求至少一门A+和一门A(全省前20%)。

选测科目的等级是按照百分比定的,也就是说,如果单科成绩不在全省前列,高考分再高也将与一些高校无缘。

其余四门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仍然会对高考成绩产生影响,因此学业水平测试被称为“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也分ABCD四个等级,这个等级不按照比例,而是按照绝对的分数,90分以上为A。在2010年时,每一个A高考加1分,四门全A加5分。

郭其俊说,他依稀还记得,2008年,江苏高考文科状元难被北大录取,原因就在于这个高考状元的单科成绩一门为A+,一门为A。同样,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难被南大录取。笔者也查了相关的新闻报道,2013年江苏文理状元都被清北拒之门外。这一系列的“爆冷”引发了众多质疑和争论。

郭其俊:江苏十年高考改革对其他省份有何启示?

郭其俊回忆,这个高考新政当时连大学校长都迷糊:“当年,我去到一所省外高校参加座谈会,大学校长告诉我,江苏的高考改革政策太难了,我们全校大约就三个人看得懂,我一个,分管招生的副校长一个,招考办主任一个,此外别人似乎都看不懂,让我们怎么招江苏考生呢。”

2011年

带头呼吁降低艺术生高考数学分值比例

作为曾经江苏高考改革的亲历者,哪件事让他印象最为深刻?郭其俊谈起了2011年自己在南京宁海中学当校长期间的一个遗憾。他说:“南京宁海中学的美术教育非常强势,在2011年以前,学校近三年考入清华美院的总人数排名占据了全国前四位,成为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美术教育的四大名校。而2011年清华美院将小高考等级调整后,学校的艺术类考生大都被本非必要条件的数学坑惨了。”

身为江苏以美术教育著称的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的郭其俊同时也是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但是在艺术生学习数学的问题上,他放弃了本该捍卫数学学科立场的权利,为与名校失之交臂的艺术生奔走,并发出声音:“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国内一流艺术学校并不把高考录取指标下放到各个省,面对各省不同的文化总分,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学生的文化总分除以该省一本分数线,再乘500,作为文化分。其中,对单科数学并没有特殊要求,相反对语文、历史等学科提出单科达线要求,主要原因是艺术类学生的发展除了需要艺术类专业技能以外,文化类中最需要的就是学生的人文底蕴。”

他强调:“根据这样的情况,对艺术类高考而言,数学与语文总分相同没有必要,过高的数学总分不仅高校不需要,而且还严重消弱了江苏学生的竞争力。”他还举例,毕加索数学差,但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名艺术家。随后,他还为这些艺术考生奔走,希望省考试院能为孩子们跟清华美院去争取机会,但最终以清华大学是全国招生而无法单独改变在一个省的招生政策,从而使孩子们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成为了郭其俊至今的心里遗憾。

不仅如此,在考试的导向下,许多考生放弃选物理化学,原因是学物理化学无法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因此物理化学成为高危科目。这令到江苏的高中偏科严重,大学不太愿意招江苏考生。

教育改革应该是人民看得懂

校长、老师愿推进

回过头看,江苏十年高考改革,到底是成或败?随着江苏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可以说是有了定论。

在郭其俊看来,“江苏高考改革10年5改,把改革硬生生改成了折腾,究其根本是让校长、教师无所适从,也让家长怨声载道,还牺牲了学生太多。”在江苏省内,接连不断的改革政策,越来越难懂,校长、老师也疲于奔命,改革最终成为了“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奇怪产物。

诚然,改革可能成功,也或将面临着失败。郭其俊认为,当改革面临失败时,要有承认失误的勇气和担当。从争论不休到问题不断,这次会上意见终于达成一致,传闻会上有人这样说:“不能为了好看,为了得到表扬,而牺牲孩子的利益。”

“教育改革的初衷是没有错的,这点毋庸置疑。”在郭其俊看来,江苏省当年的改革是大势所趋,亦是历史所需。“如果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排头兵都不去探索,那么教育的发展也很难步入快车道。江苏也是迈出了敢为人先的一步,只是结构本就有问题而且始终未能真正解决。有时候方向不对,停下来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人不该两次跌入同一河流

选课走班难题多

众所周知,广东省从2018年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启动新高考方案,科目6选3促使高中走班选课全面实行。在江苏亲历走班制的郭其俊认为,走班选课固然值得提倡,但同时他也直言不讳:“难题很多,主要矛盾就是师资的难以匹配和城市空间的严重不足。”而这些问题,至今仍在面临。

他举例说,当年江苏的选课走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选择历史、政治的多了好多,该相应学科的老师却配备不足。又如一个学校只有20人选择了物理、历史时,要满足其需要,就要配备原本能带50人一班的老师。最为重要的是,每一届学生的选择都不同,那么老师的调整怎么灵活处理,给管理者带来极大的挑战。教室和设备设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最终,只能是根据现有条件尽量实行,在学生需求和师资、场地供给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此外,江苏、浙江的高考改革都出现了学生不愿意选理化的情况。“这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相违背,美国都提倡STEM教育了,这与理化有着密切联系,而我们的改革却让学生为了成绩而放弃了理化,国家所需的科技人才将从哪来?”

“人不能在同一河流跌落两次,尤其是看到别人跌进去了,更要想想自己怎么办。”面对即将而来的广东省高考改革,郭其俊坦言自己做了不少功课,也将会有一些举措来应对。

教育改革的步伐不能停

但首先要选对方向

在郭其俊看来,教育改革关乎人民利益的重新分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让人民有幸福感和满足感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他说:“一是要让人民看得懂,方案简单易行;二是要让人民觉得比以前的方案更为合理,不是折腾,自然会愿意支持。就如选课走班固然好,但场地、师资不具备条件时,全走班就是折腾校长,也折磨老师。所以,上海就出现了大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等多种模式。”

同时,坚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教育观尤为重要。他说:“要认同国家的利益与国家的意识高于一切,如国家强调传统文化的发扬,那么语文学科的比重就需加强。国家强调科技的进步,理化的导向就得加大。高考的制度改革更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明白国家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

此外,高考的改革既要有利于高校的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他解释,不能期望用高考改革解决基础教育的所有问题,不然就是伪命题,因为高考本身首先是选拔,核心也是选拔。

还有一点他也反复强调,不能给教育抹黑。希望各界多弘扬教育的正能量,认同教育人对促进教育发展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对于广东省即将而来的高考改革,他称:“教育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但是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向让人民有幸福感和满足感的目标推进。”

郭其俊

郭其俊:江苏十年高考改革对其他省份有何启示?

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知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历任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校长、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校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深圳市福田中学校长等职,是全国百名明星校长、深圳市首位"百万"公立高中校长和《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校长。

2018未来社会与创新教育论坛

暨第26届现代与经典

暑期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专题研讨会

北京清华大学 2018年7月14日至16日

演讲嘉宾:中小学名师、校长/教育局长、教科院院长/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专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脑科学与心理学教授

报名联系电话和QQ:400624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