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書記市長帶頭,優化營商環境全市在行動!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撰文| 高枝 攝影| 戴冰

前不久,位於中關村五彩城的小米集團,迎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市委書記蔡奇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走進小米,“上門”服務。

“主動、周到、貼心!”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市領導對我們的實際困難,是真放在心上,還承諾要通過‘直通車’跟我們對接服務。”

率先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北京的重要政治任務。

實地走訪調研,瞭解企業的困難需求;一企一策“面對面”溝通,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行政服務水平和效率……市委明確,5月,市級四套班子和各級領導都要聯繫走訪服務企業。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在地平線科技聽取企業意見

動員令已經發出。

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帶頭奔走在服務企業一線,問需於企,問計於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走進可視化智能和愛知之星兩家科技公司,現場瞭解企業經營情況和科技創新成果,並與多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就企業發展經營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市政協主席吉林主持召開協商懇談會,就優化首都營商環境進行專題協商議政。市政協還制定了駐會領導聯繫對接企業的清單,下一步將主動走訪企業,瞭解需求。一場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走心”服務的熱潮在京華大地湧動。

以上率下 問需於企

當前,北京的城市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轉型,減量發展是特徵,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企業是市場主體,也是創新發展主體。更好服務企業,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道“必答題”,關乎北京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最終要體現在政策落地、環境改善和企業發展上。”蔡奇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的這句話,點出了北京營商環境改善的難點和痛點。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深入企業,奔著問題去,幫助企業會診採取措施;奔著抓落實去,督促檢查優化營商環境等相關政策落地情況;奔著服務去,主動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調研走訪小米

北汽集團、中航智、京東方、聯想、小米、兆易科技、地平線科技、滴滴出行、今日頭條……從轉型發展的市屬國企,到發展潛力大的“獨角獸”企業;從行業領先的跨國公司到創新力強、爆發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蔡奇、陳吉寧堅持問題導向,密集走訪。

從中關村艱苦創業的第一代企業家,到留學歸來創新創業的“海歸”,從伴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浪潮創業的企業高管,到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人員、專家團隊,市領導走進實驗室、研發中心、生產車間,與他們“面對面”溝通,“心貼心”座談,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科研投入、人才引進、專利申請、稅收政策、行政審批……對企業提出的痛點、難點問題,能立即解決的市領導當場答覆,不能立即解決的,承諾帶回去深入研究。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問需於企 問計於企

市領導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既是“帶頭幹”,也是“帶著幹”。各區各部門緊鑼密鼓地行動起來,圍繞更好服務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既“請進來”聽意見,也“走出去”問需求。

西城區明確,每位區領導負責聯繫重點企業5家左右,屬地街道對每家企業每年至少走訪2次;

朝陽區制定100名稅收靠前企業、100家準規模企業、100個擬引進的重點項目“三個一百”企業服務計劃;

海淀區組織8000餘家企業問卷調查、50餘家企業走訪座談、掌握300餘座重點5A級樓宇企業信息,制定“精準訂單式”服務清單;

......

營商環境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擔著城市發展,一頭擔著企業未來。營商環境直接決定城市發展的活力、潛力,乃至生產力。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只有從企業最期盼的改起,把制約環境建設的癥結找出來,影響市場活力的問題擺進去,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換位思考 急企所急

“不僅書記、市長來了,市經信委、市國資委、中關村管委會、開發區管委會……也一個接著一個來就具體問題跟我們對接。”位於大興亦莊經濟開發區,京東方集團的負責人最近有點“忙”,“人才落戶、企業改革、協同發展……我們提出的這些實際問題,都有專人對接,我們還成了掛點服務單位,看來‘上門服務’不是虛的,是實的!”

走進企業,幫企解困,關鍵要幫到點上、幫出成效。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京東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產線外景

從25年前一家電子元器件老廠,成長為今天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巨頭,新增專利申請量全球業內第一,京東方精彩轉型的背後,是始終依靠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和價值觀。五月初的一個週末,蔡奇、陳吉寧走進京東方集團,察看核心技術研發,體驗創新成果。

“越是面對新情況新挑戰,越要堅定發展信心。企業要主動扛起責任。”蔡奇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心針。加強自主創新、加大對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打造自己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深化企業改革、加強全產業鏈協作、提升全球競爭力……一項項要求既是期望,更是企業未來發展的目標路徑。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京東方北京半導體顯示生產線

“京東方紮根北京,逐漸發展壯大,北京越來越好的營商環境讓我們受益很大。”京東方CEO陳炎順感慨地說,市領導上門“把脈問診”,是鼓舞,更是責任。發展方向已經明確,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

與南部地區高端產業集聚之地亦莊遙遙相望,中關村是先行先試的試驗田,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更是改革發展的先行者。成立8年,年收入跨過1000億大關,小米集團的“奇蹟”正是由這片沃土孕育。

“小米前五年融到的幾十億美元就沒出過‘中關村’,這裡的創新氛圍讓每個人都願意在這打拼。最近更可以深刻感受到,政府對企業主動服務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也越來越給力。這不僅讓我們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實力大增,更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感到振奮。”雷軍說,市發改委組織全市11個部門和海淀區政府、昌平區政府來到小米,收集了小米在現階段遇到的實際問題,並表示會進一步深化政企溝通,加強“一企一策”服務,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不僅主動,更貼心!”有同樣感受的還有

滴滴公司CEO程維。3月,陳吉寧走進滴滴公司和今日頭條,瞭解企業發展情況,並與美團點評集團、快手科技公司、自如公司、斑馬資本、地平線科技公司、科信美德生物醫藥公司、同方威視公司、畢馬威中國等多家“獨角獸”企業負責人坐在一起坦誠交談,就事關企業發展的科研投入、人才引進、專利申請、稅收政策、行政審批等問題當面聽意見、問需求,找路徑、想辦法。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滴滴智慧交通運用場景

“瞭解到我們要推進互聯網金融業務,市長當即要求商務委、金融局予以協助,還希望我們在智慧交通、公交線路優化、無障礙出行等方面為政府工作助力。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程維說。

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究其根本就是堅持換位思考,以企業“獲得感”為“校準座標”,打通營商環境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為企業提供精準到位、政企暢通的優質服務。

問題導向 刀刃向內

優化營商環境,既是解放生產力,也是提高綜合競爭力,體現著一個地方發展的軟實力。

“中航智是幸運的。剛開始做無人機時,有200多家同行陪伴,如今堅持下來者寥寥無幾,這其中有我們對無人直升機技術研發的執著,更離不開開發區的多項扶持政策。”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剛印說,“對企業來說,最寶貴的就是人才,公司不少高端人才都通過新政順利落戶。不僅如此,開發區管委會的領導出國考察,還不忘幫我們聯繫德國客戶,開拓歐洲市場。”

北京书记市长带头,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在行动!

走進聯想 “面對面”溝通

走訪中,蔡奇多次叮囑,我們既要“一企一策”,幫助解決個性問題,也要立足行業,深入企業找出共性問題,通過政策的調整和制定加以解決。走訪服務企業,既是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也是通過聽取企業心聲,發現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助力科學決策。

的確,針對企業“痛點”,審視自身“短板”,堅持問題導向,大刀闊斧,刀刃向內,就是要讓政策更優一些、機制更順一些、服務更好一些。

去年9月以來,北京率先行動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和136條高含金量的“政策紅包”清單相繼出臺。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為企業發展亮出“信號燈”。

今年3月,市政府發佈優化營商環境的“9+N”一攬子政策,聚焦辦理施工許可、開辦登記、納稅、獲得電力、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登記財產等重點環節,繼續為企業“減負”,被企業家稱為營商“大禮包”。

為企業鬆綁,為創新除障。全市各相關部門和16區齊心協力。

東城新設企業審批3天全辦好;

豐臺工商分局辦理營業執照變更,最快1日可取;

朝陽內資企業註冊登記全程電子化,電子營業執照1日可拿;

昌平國稅局推出“預約辦稅”,10多分鐘可辦結;

......

一系列改革舉措,是以提升行政效率換取企業活力,是對首善標準的詮釋。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只有真正以市場的理念、改革的思維,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才能把為企業服務落到實處,才能用營商環境的改善,用企業和群眾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做好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