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狀的,而我們的大米煮熟後成膠團狀呢?

李楚培

一說到大米,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吃起來又香又彈牙,但對於印度,大米就是形狀扁長,鬆鬆散散的,不沾在手也不沾在口,有人就有疑問了都是大米,為什麼印度大米那麼散而我們的大米就是團狀呢?

這是因為印度的飲食習慣是手抓飯 ,如果米飯過粘那吃一頓飯、就不知道要舔多少次手指了,所以為了讓米飯鬆散 ,他們的烹調方式, 比如用蒸籠來蒸飯只留飯不留水或者只加少許水在鍋中 。

最後配上香料和咖喱來吃 ,而我國的米飯烹調方式通常是電飯鍋 。電飯鍋煮飯不管怎麼煮 ,都會有米飯喝飽水 ,變成一團的感覺。

當然這也和水稻的品種有關, 印度米是兩季成熟水稻 。陽光照射和生長週期較短 ,大米的直鏈澱粉多不容易糊化產生糖分 。所以抓起來的手感更乾爽 ,我國南方的秈米雖然也是兩季稻。

但因為其雜交品種, 它的口感會比印度大米軟很多, 也不像印度大米那麼長長長 ,粘性也要略高些 ,至於北方的大米是四季成熟, 支鏈澱粉更多更容易產生糖分 。口感也更粘潤 ,當然比如貴州有些地區的主食 ,糯米就更加軟糯粘人啦。

其實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都各不相同 ,也有人覺得印度大米長長乾乾的口感剛好合適 ,炒飯, 炒蛋都很贊。那麼你又喜歡吃哪種米飯呢 ?


愛問愛答

這個問題主要原因就是其它人說的粳米秈米之分。

我國長江以北主要都吃粳(jing)米,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五常大米、東北大米、小站米。

南方、四川主要吃的都是秈(xian)米。最有名的就是絲苗米、泰國香米、印度米。

我個人當然是愛吃東北米了。又香又彈牙。個人偏好。

粳米秈米主要差異是其中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的比例不同。秈米直鏈澱粉多,就不容易糊化產生糖分。而東北大米好吃,一方面因為蛋白質含量低,另一方面因為支鏈澱粉含量高,導致口感很好。

這種優秀的口感,主要來自日本長達100年來對水稻的培育。即便是我們國家現在的五常稻花香,品種也是來自於日本。…東北種植稻米主要是因為滿鐵農事研究所的推廣,以前東北都是種高粱的,日本人壞歸壞,但是事實咱們還是要遵守。

我國自己研究主要方向都是雜交水稻,主要是針對高產來設計,袁隆平先生為了餵飽中國這麼多張嘴真是不容易。而且對這些品種也不藏私,要是國外,早就被孟山都(種子農藥公司)收購專利了。不過好吃的米,確實還是來自日本品種。從東北五常到臺灣池上,好吃的粳米的親代都是日本品種。

那再延伸一下,印度為什麼不種好吃的粳米呢?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長久以來的口味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印度他們本土的秈米和國內秈米還不太一樣,他們的叫做高杆秈米。比我們的秈米乃至比泰國香米還要細長一點。

再者,印度自己也吃不飽…所以還是種植雙季稻或者三季稻比較合理…反正印度是熱帶,種植期很長。

空口吃白飯,粳米比較好。但是要鬆散感,做炒飯。毫無疑問是秈米。揚州炒飯的地方標準就是必須用秈米制作。還有煲仔飯,用秈米才有那種粒粒分開的感覺。

還有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說印度米難吃,一方水土一方人而已。


餐飲倒閉觀察

這個問題有趣,從三個方面試著解答:


⒈大米品種就是為了適應手抓吃飯而生。印度的大米主要品種是“印度香米”,有著堅果的香味,顆粒長,粘性低,出飯率高,煮熟後的米粒長度能發大兩到三倍。假如像我國的糯米飯那樣子粘性,估計一頓飯吃不下來,手都沾滿了,啃都啃不淨,還怎麼往下進行?

⒉做飯方式也是為了適應手抓吃飯。豫南新縣,出了名的將軍縣,紅軍鄂豫皖邊區政府所在地。當地最大特色和印度有點關聯,就是煮米飯。當地水“寡”,一天三頓乾飯還餓得快,就有了傳統的米飯做法。水開下米,煮幾滾撈出來瀝著水,然後分三頓蒸熟。這樣的米飯粒粒分開不粘連,印度米飯也類似做法。不沾手指才吃著爽。

⒊手抓吃飯很迷人。印度是個具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很多的生活方式都有獨特的迷人之處。譬如最簡單的吃飯,我們的講究是色香味型,五味俱全是最頂級的感官享受,可也只是眼、耳、鼻、口和胃的感觸,看到、聞到、聽到、嚐到、撐到。印度不僅也有這些享受,更重要的比我們多了一種:“摸到”。手的觸摸享受非同一般,譬如男人女人,看到對方那東西和手摸到的感受完全兩碼事。印度人吃飯就是這個完美的享受,所以世界再文明,人家依然故我,就是手抓著飯吃。


普濟

以上所有回答都是錯誤的!普及一下大米加工的專業知識:

各位說的粳米,秈米,主要是在大米的粒型差別!北方:江蘇,安徽以北大多是短肥的粳米,南方細長的秈米。印度的品種也很多,大多秈米為主,大米煮後鬆散,和品種沒有很直接的關係。所以其他的回答都是錯誤的!下面將給出專業的回答:

印度主要是手抓飯:並且人多地少,所以飯不粘手,出飯量高是必須要考慮的。為了達到這目的:印度稻穀加工成大米時是:蒸穀米的加工工藝。也就是把稻穀用熱水或者冷水浸泡一段時間後再用蒸汽蒸,這個過程稻穀已經熟化了,然後再把這個熟化後的稻穀乾燥。最後才進入稻穀脫殼,碾米的工藝!這樣加工出來的大米比較硬並且顏色是黃的,或者偏黃,氣味感覺就像陳華一樣。這種米煮飯後相對就比較鬆散,不粘手,出飯率高。南亞,非洲基本都是吃這種米。還有一個就是大米煮的時候有點像中國的撈米飯!中國有些地方的撈米飯也是鬆散不粘的。(化學專業一點的說法是澱粉糊化後回生。澱粉結構有所改變)

現在說一下就是中國的大米加工是稻穀(水分在14%上下,新稻穀可能高很多)直接進入脫殼碾米,出來的大米比較新鮮,煮飯的方法也適合中國人口感。

這是專家的專業回答!其他的不用參考!


劍客LEE

我沒吃過印度米飯🍚,不清楚它的口感。我想無外乎有以下幾種可能性:(1)大米的品種不同,比如用泰國大米煮飯就比粳米飯要散;粳米飯又比糯米飯要散;

(2)加工工藝不同,原始的加工方法比較粗糙,對米的營養成分破環少,但口感也比精加工的米要糙。前年我買過一種山區出產的米(忘了叫啥名)買它是因為聽說我們當地寺廟的僧人都愛吃它,管它叫“健康米”,煮好的飯米粒就是散的,嘗過之後我不喜歡就被同事拿走了,他一家人愛到不行,每次都要多煮一些飯,剩下一半留作第二天蛋炒飯,炒出來的飯一盤散沙,粒粒分明,後來同事見一次數落我一次,說為啥這麼好吃的米會不喜歡?

(3)烹飪方法不同,我家有個親戚,每次煮飯前都要反覆淘洗大米,煮的時候還要多加一些水,煮到一半再把米湯瀝掉,一家人拿米湯當飲料,煮好的飯也不結塊,用飯勺一攪就鬆散開了,可以現吃,也可以放涼做炒飯。據說日本壽司也用類似的方法,避免米飯結塊影響口感。

至於印度米飯到底屬於哪一種,我想可能還是與米的品種關係更密切。


手機用戶68228255087

印度的大米跟中國的大米品種不同,不單單是粳米和秈米的區別。不同的秈米口感也完全不同。印度的大米叫basmatic rice,粒很長,比泰國米還長,沒什麼韌勁。

另外煮米的方法也不一樣。印度基本不用電飯鍋。一般一份米七份水,加鹽肉桂豆蔻等,邊煮邊攪,熟了之後把多餘水濾掉,有時還會拌入藏紅花調色。

而所謂的炒飯大概分三種,biryani,pulao和普通fried rice。

第三種不算傳統印度菜,類似中餐,就是把熟的剩飯加菜或肉炒出來。

pulao類似新疆手抓飯,是先炒菜或者肉,然後加入生米和水,慢火煮熟,我認為它和新疆抓飯pilaf是同一個源頭,來自古波斯。

biryani做法最複雜,是把半熟的米和半熟的菜一層層的鋪到鍋裡,慢火燉熟,最後攪拌到一起。


大牛皮屁

可能印度沒有我們國家這麼多大米品種。我們有很多優良的品種。所以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其實我們在七八十年代。我們的糧食不夠吃。所以在飯蒸熟了以後。澆上一點兒溫水。用筷子打散。也是一粒一粒了。主要是飯店。都這麼做。但是我們。也有撈飯。是。從鍋裡面把米煮一下,撈出來再蒸吃起來彈牙順口還有米湯喝。還有悶飯。大鐵鍋裡。米飯出鍋的時候那叫香還有鍋巴吃。現在。不知道是手藝潮了還是米。還是火。總吃不出來原有的味道。


手機用戶58572546288

答案一句話:飲食習慣差異造成的。包括3個方面:

1/口味不同。中國人吃米飯,講求米飯的天然香,追求的是稻米的清淡的本滋本味。印度人吃米飯,是用香料、咖喱拌飯,吃的是咖喱與香料的濃烈的刺激味道。

2/吃飯方式不同。中國人用筷子吃飯,米飯太散沒有辦法夾,喜歡吃粘性大,易成團的米飯。印度用手抓米飯吃,米飯粘沾手,米飯鬆散,拌咖喱能拌得均勻,抓起來握一把再放進嘴裡感覺很爽。

3/口味的不同,決定人們選擇不同的水稻種植品種。中國人選擇種植長鏈澱粉含量高丶天然米香味濃的水稻品種,以一年種一季的北方粳稻為上品。印度人則選擇米粒細長,含長鏈澱粉少的水稻品種,以一年種兩季的秈稻為上品。

4/吃飯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中印兩國人對稻米烹調方法不同。中國人習慣於電飯煲煮米飯,煮出來米飯水份充足粘稠成團,封閉良好電鍋保存了米飯濃郁的飯香。印度人喜歡蒸飯,靠熱氣將米飯蒸熟,米飯不接觸水,蒸出來的米飯散落乾燥,拌出來的咖喱味道的米飯,既刺激又好抓。


趙凡丁201

看了百屁奇放的回答,不得不掃盲一下了!米飯口感通過硬度、咀嚼性、粘性等指標評判,決定的因素有大米的蛋白質含量、直支鏈澱粉比、水份、脂肪酸含量。問題中的成團及鬆散是粘性指標,實操中體現為:出飯率、粘連度。影響該指標主要是直支鏈澱粉比,總體而言,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的大米,較低的蛋白質含量,成飯體現出優咀嚼性及中等粘性,同時蒸煮的耐水性較好(粳米),易糊化(好煮飯),不易老化(不易回生);較高蛋白質含量及較高的直鏈澱粉含量(秈米)則反之。直鏈澱粉含量一般隨緯度的降低而升高;硬度隨蛋白質含量升高而提高,這個由品種決定一般0.1的蛋白質含量值影響300單位硬度值。印度大米細長,直鏈高,屬巴吞類,由於其細長兩頭尖,加工時不可多次碾拋,否則高碎米,因此加工精度較低,米糠層拋光不夠,因此隔水效果明顯,蒸煮不易糊化,易老化,耐水差(易進油水),食用時“幹、散、粗”,但非常適合炒飯、焗飯等場合。大米無所謂好吃不好吃,因根據具體菜系及烹飪要求選擇,粳米固然糯軟不易回生,但其高耐水性,使得油水等滋味載體難以進入混合;秈米可通過不同配方滿足不同需求。二者各有千秋,智者見智。


rockdnky

很簡單,印度米,美國米,伊朗米,都是長粒米,也就是秈米,不吃水,蒸煮後分散,煮出稀飯和泡飯一樣。國內東北米是圓粒米,屬粳米,澱粉含量高,軟糯,口感好,是鮮明的對比。國內長江中下游雖然也多有秈米,但是不像之前說的印度長粒米那麼口感差,介於兩者之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