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患者血壓控制得比較好,但是卻發生腦卒中?

早晨血壓比較高說明患者的血壓沒有控制好,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發生的風險。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很多時候是可預測的,有些患者會有臨床表現,比如說清晨血壓升高,有頭暈等不適的感覺,因此,控制清晨血壓就顯得尤為重要。

腦卒中患者必須重視清晨血壓

為什麼患者血壓控制得比較好,但是卻發生腦卒中?

圖片編碼:P12097

發生腦卒中的原因非常多,如果該患者沒有其它非常嚴重的危險因素(房顫、血脂異常等),造成她卒中的原因可能是血壓沒有控制好。尤其在她的病情描述中有“頻繁發生晨起以後的頭暈”,這提示該患者很有可能在服用短效降壓藥物。由於短效降壓藥物很難在夜間和第二天清晨仍然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這使她的清晨血壓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會經常晨起頭暈、睏乏,但在白天或者測量血壓的時候,她的血壓又大致處於正常水平。所以,應該是她的清晨血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最終造成了卒中的發生。

這會不會是由於患者在診室測量的血壓不準確?

診室血壓測量結果應該是比較準確的,但它不能反映患者一天的血壓控制情況。如果患者早上服用短效的降壓藥物,去衛生所測量血壓的結果可能就是正常的,但在一天當中的其它時段,她的血壓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這樣她的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仍然處於比較高的水平。

該患者應該如何正確來測量血壓?

建議這位患者在家裡測量血壓,並且應該在清晨起床以後,排空膀胱、吃飯前、服藥前測量。在一天當中的其它時段,比如在晚上睡覺前也建議進行家庭血壓測量,然後把連續幾天的血壓測量結果放在一起來評估,判斷患者的血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根據清晨的血壓可以判斷患者血壓是否能降至目標水平,根據夜間、睡覺前的血壓可以比較充分地瞭解患者血壓波動情況或者是否出現低血壓的問題。

為什麼患者血壓控制得比較好,但是卻發生腦卒中?

圖片編碼:P12062

對於該患者,如果她沒有在家進行血壓監測而僅在衛生室測量,我建議她在診室測量後再服用降壓藥。服藥前的血壓測量也可以評估患者血壓是否在24小時內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患者發生卒中後應該如何控制血壓?

該類患者的血壓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

根據目前的臨床經驗,我建議該類患者清晨時段的血壓水平要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家庭測量),診室血壓水平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該患者的空腹血糖5.8 mmol/l左右,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是8.2 mmol/l左右,這對她高血壓的病情是否有影響?

這位患者的血糖水平還沒有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但是她餐後的血糖水平超過了7.8 mmol/l,偏高一些,因此對該患者來說,在控制好血壓的同時還需要密切地觀察血糖的變化。對於這樣的血糖偏高的患者,有必要使用那些對血糖影響比較小的降壓藥物,這樣既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壓,又可以避免對糖代謝帶來不利的影響。

對於這種情況的患者,還有什麼建議?

建議這位患者能夠使用24小時的長效降壓藥,來把血壓控制好,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另外,在使用這些藥物的時候,不管單藥還是聯合用藥,如果血壓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還要注意所用藥物的劑量,只有達到有效劑量時,才可以把血壓控制好。只有把24小時的血壓控制好,才能起到預防各種心腦血管併發症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