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村官,大義滅親

六十年代的村長,叫生產隊大隊長,一個村分幾個小隊,小隊叫小隊長。村民叫做社員。村幹部都一心一意為生產隊著想,為社員著想,怎麼多打糧食,找付業,讓日值高一點,口糧多一點,那年代幹活爭工分,男壯勞力夏天一天爭十分,冬天爭八分,十分算一個日值,我們小隊日值最高,一個日值八毛錢,最少的生產隊日值三毛錢。我們小隊口糧也最多,每人每年420斤糧。多吃多佔的官極為少數,幾乎沒有。


六十年代的村官,大義滅親

.

我們小隊的隊長叫劉文,他這個人更是梗直,辦事認真。小隊每次開會他都強調,生產隊的一草一木誰也不準往自家弄,不管是誰,我也不例外,隊裡發現,不但給扣了,還要罰工分。那年頭家家糧食不夠吃,柴火不夠燒。村裡有看青的(就是看不讓社員偷糧食柴火等等一切公有財產的)。很少人敢往家偷糧食柴火等東西。爛在地裡也沒人敢往家拿。
六十年代的村官,大義滅親

有一天,劉文的母親撿一背高糧杆揹回了家,路上看青的看見那大歲數撿點爛高糧杆也沒人攔。劉文到家發現這背柴火,就問誰背來的,老太太說:"我檢來的。″劉文說:"媽,您怎帶頭往家背柴火,這是集體的東西,咱不能要。我這就背隊裡去,告訴會計該罰多少分罰多少分。″他媽急了,說:"你敢!我不就撿點爛柴火嗎,我也不是偷的!″

劉文給他母親解釋通了,把柴火送到小隊,告訴會計罰二十分,會計說:"罰分就算了吧,一個老太太撿那麼點柴火,還罰工分?″劉文說:“要是別人就算了,因為是我媽,所以必須罰。″劉文這個做法,讓社員們更是心服口服。人人敬佩。

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