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

據外媒報道: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近日發表英國肯特大學遺傳學教授達倫·格里芬和英國肯特大學博士後麗貝卡·奧康納合寫的文章《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稱,今年夏天,《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第五部將登上大銀幕,進一步增強我們當中許多人從小就對恐龍產生的熱愛。這種曾經在這個星球上行走過的最大、最兇猛、最“致命”的生物特別令人敬畏。但這些電影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它們引發了人們對恐龍DNA的興趣。

侏羅紀世界:我們真的能使恐龍復活嗎?

這個系列第一部電影裡有關“DNA先生”的片段是一段非常棒的科學演示,從吸飽恐龍血的蚊子身上提取DNA也是了不起的虛構理念。然而,那真的只是虛構。

首先,保存在琥珀裡的吸血昆蟲體內含有完整恐龍DNA的理念並不成立。體內有恐龍血的史前蚊子確曾被發現,但其體內僅有的那點恐龍DNA早已降解。尼安德特人和長毛象的DNA已經被成功地分離出來,但恐龍的DNA實在太久遠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DNA大約有100萬年曆史,而對於恐龍DNA來說,我們至少需要追溯到6600萬年前,所以實事求是地說,我們還差得遠呢。

其次,即使我們能夠提取到恐龍的DNA,它也會被切割成數以百萬計的小片段,而對於如何把這些片段組織起來,我們幾乎沒有任何線索。那就像是在做世界上最難的拼圖遊戲,你不知道圖畫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缺不缺幾塊。

第三,只要有一串DNA就能重新創造出一隻完整動物的理念又是虛構的。DNA是一個起點,動物在蛋裡面的孕育猶如基因的一組複雜“舞蹈”,它們要根據一系列環境線索在正確的時間或開或關。簡言之,你需要完美的恐龍蛋和它裡面的一切複雜微妙的變化。你不能把雞的DNA放進鴕鳥蛋裡就指望孵出一隻雞。伶盜龍亦如此。

而這還沒有考慮立法、規劃許可、抗議群體以及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事情是這樣的:恐龍從未滅絕。恰恰相反,它們眼下就在我們身邊。鳥類不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鳥類與恐龍不是近親。鳥類就是恐龍。

恐龍(包括鳥類)在多次大滅絕事件中得以倖存,每次都變得更加多樣、更加怪異、更加令人驚歎。我們推斷,它們的這一能力得益於其基因組結構。我們發現,鳥類和大多數非鳥類恐龍擁有多條染色體(DNA的載體)。這讓它們的形態富於變化,推動著自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