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紀實

遂宁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纪实

繪就水城共融新畫卷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興衰之根。

遂寧不但有穿城而過、繞城而流的涪江,還有瓊江等大小溪河700多條,江河密度達0.69km/km2。

行走遂寧,抬頭便是湛藍的天空,低頭可見清澈的河水、盛放的荷花……還有不時映入眼簾的河塘水系、溼地公園,彷彿置身於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近年來,我市以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為契機,持續不斷高位推動節水固源、水生態修復,走出了一條發展與生態相融、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遂寧特色發展之路。

新典範 創新機制守護河湖“新岸線”

侯成友又一次來到觀音湖聖平島巡查,看到涪江水越來越乾淨,河道越來越清爽,他會心地笑了。侯成友是市公安局船山分局仁裡派出所所長,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涪江船山區仁裡段的第一個鄉鎮級河道警長。

在遂寧,像侯成友一樣的河道警長,僅涪江的船山段就設立了9位。去年,我市建立完善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領導責任體系,實現了河長制全覆蓋。創新建立“河長+警長”等工作機制,設立了市局、縣區局、派出所三級河道警長。全市有市、縣、鄉河道警長145名,他們與同級河長進行工作聯結,既協助河長依法管水治水,對涉河、涉水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又為截汙治汙、水域管理、清障拆違等河道綜合治理工作提供執法保障。

在為期4個月的河道採砂及侵佔河道專項整治行動中,我市發現問題隱患112處,整治河道岸線26公里,清除涉河違章建築物74處,清運砂石堆料180餘萬方,扣押非法採砂設備46臺。船山區成功查處了老池鄉“12.13”非法採砂案,刑拘3人,已移交司法機關,並將按非法採礦罪追究刑事責任。

守護河湖岸線,並沒有因為整治行動結束而停止。今年1月31日,船山區、國開區由河長牽頭,組織公安、水務、城管執法等部門,強制拆除了涪江過軍渡電站下游侵佔河道的6家砂石場、2家建材廠,恢復河道岸線820米。我市加強了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為核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市、縣、鄉三級“三條紅線”指標體系,推進落實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汙、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四項制度”。

遂宁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纪实

新圖景 內陸小城猶如“江南水鄉”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家喻戶曉,描述了江南水鄉的溫柔與美麗。今天,遂寧這座西部內陸小城,也因水生態文明的建設,呈現出了江南水鄉的優美圖景。

十多年前,遂寧涪江邊還是一副水岸漁歌的模樣。如今,遂寧已是城中有水、水中有城。行走在遂州大地,無論是身在鄉間田野,還是置身於大街小巷,我們處處都能感受到綠水青山的大自然之美。

這與我市水生態、水環境整治不無關係。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羅騰亮表示,我市在加速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工作中,加快推進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方案確定的69項重點工程建設,推進水利風景區建設。

觀音湖溼地公園就是我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觀音湖已成功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觀音湖溼地公園共佔地10207.65畝,規劃總投資15644.19萬元,主要包括5875.2畝溼地保育區、364.65畝河東溼地恢復重建區、209.85畝聖蓮島科普宣教展示區、3725.25畝合理利用區和32.7畝綜合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分區和席吳二洲溼地公園、聖蓮島(世界荷花博覽園)、五彩繽紛溼地公園三大景區,涉及船山區、河東新區兩個行政區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抓住被納入全國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和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的重要契機,加快建設生態濱河溼地、生態堤防、生態岸線、河湖連通工程,實施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讓城市在綠水青山中自由生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水生態水環境和水景觀的需要。

我市還加強了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目的的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體系建設,加強湖泊溼地建設和河流生態保護,加強郪江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瓊江翹嘴紅鮊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護體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120平方公里。全市可改造的“三面光”岸線基本得到改造,建成涪江兩側生態岸線、聯盟河兩側生態岸線、東湖水系生態岸線等生態岸線共計27.1公里。

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促進了全市旅遊產業發展。2017年,全市共接待遊客4356萬人次,同比增長10.79%;實現旅遊總收入385億元,同比增長24.4%,繼續保持了較高的發展勢頭。其中,觀音湖溼地全年接待遊客1065萬人次。通過試點建設河流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形成了一批濱水產業和價值高地。

遂宁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纪实

新水網 骨幹水利水資源“分配器”

大英縣金元鄉河定海村道路兩旁,是一片片水源充足的稻田,5組村民陳大奎在田裡忙著。陳大奎看到菜苗長勢喜人,滿意地說道:“就算遇到再幹旱的天氣,也不擔心收成。但在以前是逢幹必旱。”

陳大奎的滿意度從側面驗證了我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河定海村是典型的旱片死角,能有現在的改變是由於都江堰灌區大英五五分乾渠延伸至金元鄉。來自都江堰的岷江之水,順著五五分乾渠等渠系水網,流進了金元鄉的田間地頭,成了名副其實的水資源“分配器”。

都江堰灌區大英五五分乾渠僅是我市大力推進骨幹水利建設、打造建設新時期骨幹生態水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進一步建立健全我市骨幹水網,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我市先後規劃建設武都引水二期射洪灌區工程、武引蓬船灌區工程、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等引水工程,以及涪江干流唐家渡電航工程等調蓄工程。

三仙湖水庫就是我市骨幹水網調蓄工程的一個典型代表。站在安居區三仙湖水庫41米高的水庫大壩上,鳥瞰湖內是一幅令人憧憬的圖畫:“到時青山綠水繞水庫,涓涓流水潤心田”,三仙湖水庫管理局局長唐良友介紹說,現在已進入驗收階段,也即將投入使用。據介紹,三仙湖水庫是一座以灌溉和安居城區供水為主,兼顧防洪和鄉鎮人畜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後,可解決當地4個鄉(鎮)、33個村灌溉用水和安居城區20萬人、灌區鄉村4.97萬人、4.82萬頭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

今年我市還將加快推進四川蓬船灌區工程白鶴林水庫“一主壩五副壩”及文吉、蓬船取水口工程,實施西梓乾渠延長段、蓬船乾渠等4條幹渠3條支渠工程。全面推動農田水利設施達標提質,新增和恢復有效灌面5.28萬畝,改善灌面7.33萬畝,新增節水灌面3.74萬畝。“十三五”期間,我市計劃建設完成四川蓬船灌區工程、武引二期(射洪)灌區工程等“6+2”骨幹水利工程,總投資71億元。

興水之利,更要除水之害。我市在建立區域引調蓄水為主要手段的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的同時,還建立健全了以防洪與飲水安全為主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在試點期主要完成了遂寧城區段防洪工程、瓊江安居城區段防洪工程以及各鄉鎮防洪治理工程建設。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著力加強基層防汛組織體系建設,縱向組建市、縣(區)、鄉(鎮)、村、社(組)五級防汛指揮部或防汛指揮工作組,全面打通了防汛工作最後“一公里”。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村飲水安全保證率達到97.25%。

新構想 引水入城建造東方“威尼斯”

現場不少旅遊駐足圍觀,大家一邊討論著這群鳥兒,一邊拿出相機或者手機拍下這一幅場景。

站在河東,放眼望去,對岸就是正在升級改造中的席吳二洲溼地公園。在升級改造席吳二洲溼地公園時,將通過適量開挖園內水系,增加水域面積,增加溼地植物群落,促進雨水的沉積、滲透和淨化,消納及淨化城北片區蜀秀東街、川中大市場的過量初期雨水,減少和避免城區內澇。大力改造公園配套設施、水系統和監控系統,為市民提供全方位體驗自然、享受自然、參與自然的休閒場所。

站在河西,看見熱火朝天的東湖引水入城項目工地,穿梭工地的重型機械一片繁忙,我們似乎看到了,一艘漂亮的公交船正在向河對面駛去。

“別人上班坐公交車,未來河東居民還可以坐公交船上班——這並不是不著邊際的憑空想象。”隨著今年5月29日遂寧市2018年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東湖引水入城PPP項目現場舉行,標誌著東湖引水入城項目的正式開工建設,這個看似不著邊際的想象,也會因為項目的逐步推進,離現實越來越近。

東湖引水入城PPP項目,計劃投資11億元,主要包含東湖及周邊水系、東湖路建設工程、騰龍路建設工程、任家渡碧荷街建設工程,以及東平路北延線及綜合管廊等10餘個子項目,合同總額約11億元。通過引水入城,河東二期水系中可通航里程達到12公里,既設計有古樸生態的比翼碼頭、古樸人文的楓楊碼頭、現代簡約的東湖碼頭、現代時尚的蒼龍碼頭,也有充滿藝術氣息的南湖碼頭和簡約自然派的清心碼頭、活力碼頭,還有簡約實用的換乘碼頭。在整個水系中涉及了53個泊位,其中游輪泊位2個、觀光船泊位22個、水上巴士泊位29個。除了換乘碼頭主要涉及遊輪和觀光船停泊位外,其餘7個碼頭均設置有水上巴士停泊位。

通過涪江干流唐家渡電航工程、河東新區引水入城工程建設,可將青湯湖、東湖、涪江、聯盟河水系連通,增大區域河網長度、密度和生態水面面積,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溼地,打造生態林地,構建起了“河湖連通、島狀發展、綠網滲透、水城相融”的水生態保護格局。 (杜林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