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38位零售老闆的“蜜糖”或“砒霜”?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在持續一年的零售大戰中,即使最遲鈍的人也感受到了這陣風的來臨。過去一年中,上百家新零售企業博弈,數千家零售門店倒閉,數以萬計的零售企業,以及人數更為廣泛的零售公司員工們,正被迫經歷大洗牌的生活。這些經歷值得被記錄。

2017年,是動盪不安、疾步如飛的一年。出走、倒閉、跑路、焦慮、死亡、裁員成了高頻詞彙,這是賈躍亭最難熬的一年,是創業者最忙的一年,也是零售人最無奈的一年。

為此,我們採訪了38位零售老闆,從不同角度看零售業的發展。

持久戰

幹了十多年的零售,李祥福萬萬沒想到零售業要變天了。如果說共享單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那麼無人便利店則是革了一代零售人的命,這種信號一出來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放在了零售人的門口。

2017年,沃爾瑪中國門店3個月連關11家門店,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華潤萬家18個月來自營門店減少800家,就連19年不關一店的“零售業陸戰王”大潤發也關掉了2個店。收賬員惶恐不安,老闆們焦慮尋求出路,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5月份,沃爾瑪鄭州金水路店宣佈停業

咖啡陪你的創始人姜勳曾經以為,創業就是帶著一幫兄弟以最快的速度攻城略地,但現在,這場戰爭還沒勝利,他卻永遠離開了。

整個市場瀰漫著一股濃重的火藥味,“現在生意確實難做了……”李祥福說道。

這位老師傅,在廣州待了數十年,曾經打過工、賣過衣服。後來,在市中心的一個小角落就著幾平米搞起了士多店,這一做就是十多年。如今卻陷於尷尬的境地,生意大不如前,僅靠一包香菸的利潤撐起整個店鋪。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李祥福店鋪

眼看著鋪租、水電煤、人工的成本都在上升,士多店的利潤卻在下降,李祥福深深嘆了口氣。想轉行不知道能做些什麼,繼續撐下去只能勉強養活家裡人,進退兩難。而在中國,還有七百多萬像李祥福這樣的零售人,正遭遇不同程度的創傷。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除了小賣部,報刊亭也處境艱難

資本大戰,利益捆綁

2017年,可以說是大步快跑的一年。

共享經濟、人工智能、新零售席捲而來,相比前幾年的電商O2O,整個市場要變革了。面對這些“風口”,各家投資機構紛紛下注追捧,演繹一場資本大戰。

早在無人貨架出現不久,“猩便利”便宣佈完成超1億元天使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美團點評創始人張濤、王興、王慧文等跟投。同一個月內,CityBox、哈米、七隻考拉、果小美、友盒等分別完成融資。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猩便利無人貨架

“設想一下,早上你去上班沒有來得及吃早餐,或者是下午想買個零食下午茶,這時你的辦公室裡就有一個零食貨架,500米外有一家便利店,你會怎麼選?”無人貨架友盒CEO陳惠魯覺得,無人貨架是零售業的神經末梢,打通了零售業的最後10米。

如果說互聯網進入了下半場,那麼下半場的揭幕戰大概就是新零售挑起的。

參與到這場戰鬥中的金沙江創投創始人朱嘯虎有些感慨,“我們也一直很焦慮,非常想知道下一個風口在哪裡。說實話,今年新零售這麼多錢砸進去,但新零售到底能不能成,我們還是有很多困惑,到今天為止很多商業模式能不能被證明還有待商榷。”

這家投資機構僅在今年11月入局,就連續投資了三個新零售項目:掌貝、餓了麼、火星盒子。過去一年,線上流量紅利殆盡,020潰不成軍,無所不能的互聯網正遭受困境,機構紛紛轉戰線下。

華映資本、紅杉資本、IDG資本、創新工場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來。據投資界披露,有超過30家VC/PE入局其中,總融資額超過50億人民幣。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繽果盒子線下店

資本的加速力量顯而易見,10月份時,繽果盒子在全國22個城市已落地了158家店。

關於新零售,猩便利創始人曉村說道:“深耕行業20多年,看到了傳統便利店用戶信息缺失所帶來的一系列滯後和不可持續。對新零售的規劃和思考,讓我相信技術的結合可以重新為這個行業帶來生命力。”

傳統零售面臨威脅,大型百貨公司和超市出現萎縮,這意味著快速、多樣、平價的便利店模式異軍突起。

傳統零售的焦慮

短短三個月,星糖KTV連續拿了3輪融資,數額高達1500萬美元,近5個月,果小美已完成超3億元C輪融資。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年度交易額超過3萬億元,超越沃爾瑪,成為全國最大零售體。

擴張速度難免讓人吃驚。

2017年2月,周輝還沒意識到將有一場龍捲風來臨,這個經歷了40年洗禮的行業像往日一般並無異常。2月21日,一個叫羅安武的人宣佈友唱M-bar拿到6000萬元的A輪融資,不久,“迷你KTV”如雨後春筍遍地都是。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各品牌迷你KTV設計

上百家新零售企業紛紛圈地,獲投項目數十個,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共享按摩椅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

在中國10萬餘家KTV中,佔據了4萬多家點歌系統,覆蓋了百萬KTV包房。1996年創立的雷石集團在2017年,因行業痛點+消費升級,孵化了迷你KTV項目哇屋,這家21年的“老公司”也被吹上了風口。

傳統企業,也意識到需要做出改變了。華潤萬家、海瀾之家、沃爾瑪、餓了麼相繼入局新零售,上半年無人自助領域已有幾十個項目獲得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30億人民幣。

但周輝不以為然,“馬雲搞的么蛾子,名聲聽起來很厲害,其實一點用都沒有!”自從無人貨架出現,很多辦公區都放了零食貨架,雖然解決了便利的問題,卻也存在隱患。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便利蜂無人貨架展示圖

“現在中國人的素質也不高,就像共享單車,就在我們後巷,堆了一大堆,還有不少人扔進河裡面,無人貨架沒有人看著,很多人就會去偷,中國人的素質還沒有達到那麼高的水平,能在沒有看管的情況下拿,特別是一些煙,那可能一天就白賺了。”

在周輝看來,新零售也就那麼一回事。踏踏實實做了幾十年的零售業,怎麼可能說變天就變天,新零售要想取代傳統零售還需要好幾十年。但他卻沒發現,敵人已經提著大刀來到自家門口了。

困頓、迷茫、不解,在周輝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老零售人的影子。

同樣是傳統零售人,17歲那年,馬強隻身一人來到廣州打拼,沒有文化、技術傍身,只好進入一家KTV做服務員,隨著升級打怪及資金的積累,馬強後來也有了自己的KTV。

但這幾年,馬強也開始心有餘而力不足。有一次,幾個顧客過來唱歌,投訴KTV配套陳舊、歌曲太少,不管馬強怎麼解釋,顧客非要投訴,還差點就鬧到衛生局。投資成本高、鋪租貴、回本慢,讓行外的人望而止步。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傳統KTV門面

看著市場接近飽和,生意越來越難做,馬強想過轉行。但想到一家四口的負擔,只能繼續熬下去,期待會有轉變。

在中國,有很多KTV仍停留在90年代的經營和設施,行業在找尋變化,但方向卻存在很多誤區。

2007-2008年左右,錢櫃朝外店僅跨年夜的單日營收就能達到78萬元,週五能實現30萬元左右的進賬,每月收入能達到500萬元以上。但到2013年以後,每月的收入已經降到200萬元,此外週五的營收也下降近一半,在15萬元左右,客流量只有此前的20%。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錢櫃其中一家KTV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每年都有媒體報道零售死亡名單,此外還有很多個體零售店正遭遇滅頂之災,未被報道出來。

眼看迷你KTV流行起來,馬強說道:“這種迷你KTV,只能滿足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去使用,但滿足不了一個公司、一群好友去聚會。”確實,與迷你KTV的小年輕群體相比,KTV的消費人群更為廣泛,甚至老年人也佔據了小半市場。

在中心商場,迷你KTV人流量還是較為可觀,但稍微偏一點的地方,人們的消費習慣沒有養成。“好像每次路過,都沒有看到有什麼人在唱,反而經常見到一些小孩子在裡面玩。”

在他們看來,新零售與傳統零售的戰場不同。“馬雲只是把你不做的那部分生意拿過去做而已。”但即使如此,眼看著新零售在線下戰場這塊大蛋糕上切了一小口,老零售人多少有些無可奈何。

品牌間的博弈

如果對個體戶來說,新零售相當一個炸彈把過去數十年的基業一點點摧毀。那麼,老零售品牌面臨的則不止這些。

今年3月份開始,沃爾瑪開始深陷“關店潮”之中,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上半年連續3個月關閉的門店總數達到了11家。而2017年上半年關店總數已經創6年來新高!

這個擁有57年曆史的連鎖企業,在不斷“失血”。即使是規模最大、業務足夠穩定的品牌,也在不斷收縮。

以快消品B2B平臺起家的愛便利,由於B2B品牌長期無法自我造血,面臨淘汰的境況。愛便利不得不調整盈利模式,通過收縮B2B業務來主打緊密型加盟的連鎖便利店品牌,部分直屬分公司暫停。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愛便利連鎖超市

香港零售巨頭莎莎進軍大陸市場,由於水土不服,虧損不斷加劇,集團淨利潤為3.27億港元,同比下降14.8%,淨利潤已經跌回十年前。

雲南商超巨頭昆百大,因為轉型受挫,投資失敗,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6.33億元,同比下降40.88%,淨利潤2548.73萬元,下降29.96%。

為了縮減成本,美國百貨巨頭Sears宣佈裁員400人,精簡組織架構。同時,將原有180家關店店鋪擴大到246家。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Sears百貨

過去一年,停業百貨涵蓋租賃的、自持的,一二線、三四線城市,外資、國企、民營,營業十多年的老店、開業不久的新店等多個類別,無一倖免。

關店、調整,是這幾年零售業的核心關鍵詞。

無可奈何,零售巨頭也在開始想辦法生存下去。

為了應對沖擊,華潤萬家入局新零售,複製“超市+餐飲”模式,旗下的Ole’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內高端精品超市的市場空白。

騰訊入股永輝旗下生鮮超市超級物種,沃爾瑪、京東到家與京東合作,海瀾之家入局阿里,為無人試衣間打基礎。百聯、三江、銀泰、盒馬鮮生被阿里巴巴收購。面對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這些零售人緊緊握住手中僅剩不多的籌碼。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盒馬鮮生實體店

在按摩椅行業做了8年的林小芳,見證了行業的起起落落。

“我們這一帶零售按摩產品的還是比較多的,一般都出現在那些比較高端的商場,不管是我們的牌子還是其他牌子。”

2017年,共享按摩椅的出現降低了人們的消費門檻。以摩摩噠為首,一二線城市覆蓋率就高達80%。

在日本,按摩椅的普及率達到 20%,但國內則不到 1%,“就像日本和香港,平均5個人就會有一臺機器,不像廣州,10個人不知道有沒有1個人有,按摩椅這個市場還是很大的。”林小芳說道。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商場按摩椅門店

共享按摩椅品牌競爭力弱,但按摩椅行業卻是個以品牌為基準的大市場。林小芳透露,在按摩椅行業,高低端市場分界特別明顯。高端是以榮泰、奧佳華、傲勝為首的大品牌,低端則是差異化程度不高,各家市佔率和知名度較低的牌子。

“我們的競爭力,是品牌和品牌之間的競爭力,這些年按摩椅的品牌,有很多迅速崛起,也有很多迅速倒閉,按摩椅品牌產生的速度,是比較快一點,但很多也是比較快倒下去的。”林小芳無奈道。

品牌間的博弈從未停止過,近年來由於產品更新換代較慢,缺少主打產品,按摩椅品牌“傲勝”營收呈下滑態勢,過去的巨頭老大也面臨隨時被革命的危險。

夫妻店何去何從

2014年,黃傑辭掉了做技術的工作,開起了小便利店。

“當時市場有點熱,資金也可以,一直以來深挖的行業恰好迎來了風口。”黃傑現在回憶起那段日子,仍然掩飾不了眉眼間的得意。

那時的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永輝、銀泰、天虹、大商、三江是商超巨頭,市場繁榮的時候營業額高漲,不管是小賣部還是老式便利店都存在剛需。

但近幾年的發展,已經磨滅了它的光芒。

在中國,有七百多萬家夫妻店,靠著微薄的利潤維生。畢業之後,黃傑來到一家小公司做編程,但長期的加班熬夜讓他實在扛不住。看著近幾年,便利店生意火爆,黃傑便拿著積攢的十多萬塊在自家小區開了家便利店。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傳統夫妻店

裝修店面、商品選購、陳列規劃、倉庫管理,黃傑沒想到一家20平米的便利店需要做這麼多事情。開店早期,藉著促銷活動還有不少人過來消費。但由於缺乏經營經驗,再加上小區消費群體有限,生意每況愈下。

僅靠著老熟客幫襯,並不能維持盈利。“利潤以賣煙為主,不靠零食、食品、飲料賺錢,它們的利潤率沒那麼高。其實我們做的還是熟人經濟,小區不少人下來買點東西,都是熟客了,有時候他們會跟我吐槽一下,說一下生活上的事情,算是情感上的歸宿。”

這種熟人經濟在夫妻店很常見,靠有限的群體消費維持生活。因為沒有進行過體系培訓,缺乏系統化管理,盲目進貨,店鋪肆意發展,市場一片混亂。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結果。

靠著自己摸索,在便利店待了十多年的章先生,發現行業存在的問題後,選擇加盟羅森便利店。有統計顯示,羅森便利店加盟者中,70%的人是賺錢的,20%屬於不賺不賠,而剩下的10%是賠錢的。由此推算,一個“新手”加盟一家成熟的便利店品牌,至少有七成的把握是能賺錢的。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羅森便利店

但也並非如此,何況賺的還是辛苦錢。

加盟羅森後,54歲的章先生從過去的吊兒郎當到真正投身便利店。先是修正前一天的訂貨,根據貨架上的商品存量對訂單進行調整。然後是跟店員一起進行上貨、陳列以及開業前的準備。等到八點鐘的時候,便利店做好準備迎接第一波客人。

“坦率來講,便利店是賺錢的,但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賺的是辛苦錢。一家店一年拋去房租、水電費以及人員工資,剩餘10萬-20萬元,大致與上海的一個普通白領收入相當。這其實也就是店主自己的工錢”。章先生說道。

這個還是可觀的收益,像普通小店每個月可能就近6000的淨收入,有時候甚至更少。

畢竟在中國,像章先生這樣的加盟者還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不知外界變化,低著頭賣東西的小老闆們。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傳統夫妻店

談起對夫妻店的印象,一位網友在知乎上說道:

“傳統便利店給我的印象就是,夫妻店為主,老闆愛理不理。店內昏暗,貨品擺放混亂,標價不明,找個東西要找很久,問什麼態度也一般。吃的東西更不敢買了,落滿灰塵,也不知道是哪年生產的,在不在保質期。”

這確實是夫妻店的最大隱患,由於缺乏系統的培訓管理,他們多數只想著悠哉悠哉的掙點小錢過日子。

眼看著便利店在不斷升級,這群老闆們不知所措卻又安於眼前。或許,他們還抱著一點僥倖,同時又想再抗爭一下,畢竟做了那麼多年的零售怎麼可能說倒就倒。

不遠的前方

資本亂戰、品牌博弈、零售人焦慮,戰役遠遠沒有結束,但一代零售人的時代過去了。

儘管新零售還需要時間去驗證,但它無疑向老零售人發出了一個信號,零售不變則亡。

未來的零售會愈加分化,生意也不再一家獨大,很多小品牌也有機會爭奪大市場。我們不去評判對錯,但希望通過這個市場去思考零售人的下半場。

新零售,38位零售老板的“蜜糖”或“砒霜”?

零售業不會倒,變的是業態,有的人跟上去了,有的人摔倒了,還有的人在猶豫要不要跟上去。

進入任何一個新行業,你都必須要有聲音,表現出你的強勢,在競爭者還未出現的時候,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因為,資本只會向頭部聚集。

而那些遲遲不做出改變的老零售人,面臨的絕不止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