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入门(三三)——近体诗30词类活用和倒装

第十三节 语法1

古风的语法,本来就和散文的语法大致相同,直到近体诗,才渐和散文不同,原因是,首先在区区五字或七字之中,要施展丰富的想象,不能不力求简洁,凡可省去而不至于影响语意的字,往往都从省略;其次因为有韵脚的约束,有时候不得不把词的位置移动;第三,因为要用对仗,词性互相衬托,非常便于运用变性的词。

现在我们谈近体诗的语法,原则上是撇开诗与散文共同的语法不谈。近体诗和骈体文的节奏最近,但是而骈体文多用四字六字为句,和近体诗的五字七字恰差一个字,所以近体诗真正意义上的节奏很难相同,最不象散文的节奏的诗句有:

.

赏——应歌大杜,归——及献樱桃。(杜甫)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元稹)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

药——将鸡犬——云中试,琴——许鱼龙——月下听。(高骈)

.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了解近体诗的语法上的各种特征。

一、词的活用

.

(一)名词作动词用:

子能细石,吾亦清泉。

宁问春将,谁怜西复

.

(二)名词作形容词用:

云霞出海,梅柳渡江。(杜审言)

孤云独鸟千山,万井千山海色。(李嘉佑)

(春,秋等字用为形容词,散文中罕见。)

.

(三)动词作形容词用:

席依寒草,车起暮尘。(祖,饯别。)

泪逐杯下,愁连笛生。

.

(四)形容词作动词用。

1.使动,使宾语所指的事物有此特点:

疏钟

月殿,幽梵花台。(疏钟使月殿更清,幽梵使花台更静。)

骤雨秋夜,金波玉绳。(骤雨使秋夜更清,金波使明星更明。)

.

2.意动,人意以为某种事物应有此特点:

涧花粉色,山月灯光。

(涧花白极了,令人以粉色为不够白;山月明极了,令人以灯光为不够明。)

.

(五)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用(使动用法):

感时花

泪,恨别鸟心。(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

(六)动词作副词用:

同调谁惜,论文自知。

出依青嶂,生伴绿池。

(因为动词可作副词用,所以动词可与副词对仗,尤其是表示表情与心理的动词。)

.

二、倒装法。

在近体诗里,有了对仗的衬托,真正的倒装比散文多,更随意

.

(一)主语倒装:

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江天芰荷足,春日鱼鸟繁。)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夜则沾沙之雨足,春则逆水之风多。)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

盖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列炬林鸦散,盖簪枥马喧。)

.

(二)宾语倒装: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荆门。)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方朔金门召,班姬赤辇迎。(召方朔于金门,迎班姬以赤辇。)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人不见神鱼,语真传福地。)

抄云子白,嚼水精寒。(舀那云母石一般白的饭,嚼那水晶一般凉的瓜。)

.

(三)主语和宾语都装:

绿

风折笋,红雨肥梅。(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

(四)主语倒装,宾语一部分倒装: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

(五)介词性的动词倒装:

鸠形刻杖,龟壳支床。(将鸠形刻杖,用龟壳支床。)

片云天远,永夜月孤。(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

书剑身废,烟霞吏闲。(书剑同身废,烟霞共吏闲。)

.

(一)(二)(三)例因为韵脚的关系,如果不倒装就不能押韵。(五)的第一二两例却是因为平仄的关系如果不倒装,就要失对。至于其余两个例子,在韵脚上和平仄上都没有妨碍,就是有意倒装了。只因为那样新颖不俗

格律诗入门(三三)——近体诗30词类活用和倒装

吴门画派传世杰作:《庐山高图》(明:沈周)

格律诗入门(三三)——近体诗30词类活用和倒装

《庐山高图》(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