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陈诚的嫡系为什么被称为土木系?

天翼用户58944

陈诚,字辞修,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浙江人, 世人都知老蒋重用“黄”埔出身,“陆”大经历,“浙”江乡党,第“一”军官兵。“
黄、陆、浙、一”,陈诚占全,陈诚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被称为“小委员长”。蒋介石说过:“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最后做到台湾“副总统”,仅次于蒋介石。

1927年底何应钦与李宗仁联手逼迫蒋介石下野,何应钦乘机第21师师长陈诚免职。1928年初蒋介石复出后,为制衡何应钦,立即任命陈诚为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同年国民革命军第17军缩编为第11师,何应钦以陈诚资历尚浅为由反对陈诚出任师长,无奈蒋任命曹万顺为师长,参谋长为罗卓英。 1929年蒋以师长曹万顺委派私人任职62团为由,改任陈诚为第11师师长一职,土木系的起家部队成型。


陈诚入主第11师后提倡“经济公开、人事公开”,大量任用黄埔毕业生,加之背后有蒋介石为靠山,粮饷、装备和弹药供应充足,很快第11师成为嫡系中的嫡系。

1930年8月,蒋介石以第11师为基础,扩编成立18军,陈诚出任第18军上将军长,兼第11师师长。此时陈诚年仅33岁,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陈诚因第十八军第十一师而发迹,“十一”组合成“土”,“十八”组合成“木”,因此陈诚的嫡系又被称为“土木系”。

土木系以陈诚为首,先后产生了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2个侍从室主任(林蔚、周至柔)、1个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个联勤总司令(郭忏)以及20多个主力军军长,几乎是国民党嫡系军队的半壁江山,从以上豪华阵容就可看出土木系的厉害。


1937年,陈诚在淞沪会战期间出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15集团军总司令,当年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率部在罗店阻击日军。罗店之战有“血肉磨坊”之称,黄维一战成名。

1938年,18军在军长黄维率领下,在马回岭与日军第九师团展开激战,使日军迂回德安的企图彻底破产。

1943年,胡琏以十一师师长的身份坚守石牌要塞,此战关乎陪都安危,被称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


解放战争后期,第十八军及其隶属的第11师被编入黄维第12兵团,1948年在淮海战役基本上全军覆灭。1948年10月即出任“台湾省主席”和警备总司令,开始为国民党撤离大陆预做准备,土木系重要将领大多随往,周至柔、胡琏等人继续受到重用,成为国民党逃台初期的军事支柱,一直到1963年陈诚因病辞去一切职务,土木系才渐渐势微。


美丽青春您真痘

国民党黄埔系中央军有“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到抗日战争时期上述三大集团掌握的兵力超过百万,成为蒋介石的主要军事支柱,其中历史最久、兵力最多、宠信最深的就是陈诚集团,因其起家部队为“第十一师”和以此扩编的“第十八军”,被国民党内其他派系将番号各取一字戏称为“土木系”。



出身或投靠该系统的大批高级将领在陈诚的支持下,分头把持着国民党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是势力最庞大的中央军派系,甚至连蒋介石本人也要顾忌三分,这从1943年委员长同志给陈诚的一封亲笔信中便可以解读出来。

好在陈诚虽然恃宠而骄,但对蒋介石仍然是绝对忠诚,基本相安无事。

土木系以陈诚为首领,以罗卓英、林蔚、郭忏、周至柔为“四大金刚”,下面还有“十三太保”和一批耳熟能详的国军将领,先后产生了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2个侍从室主任(林蔚、周至柔)、1个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个联勤总司令(郭忏)以及20多个主力军军长,几乎是国民党嫡系军队的半壁江山。1948年以后由于陈诚奉命先往台湾进行经营,在国民党兵败大陆后,土木系实际控制了逃台军队的主流,陈诚据此官至“副总统”。



(四大金刚之罗卓英)

陈诚保定六期毕业,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时成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但排名最末。1927年底何应钦与李宗仁联手逼迫蒋介石下野,黄埔系第一、第二两号人物的关系出现裂痕,何应钦顺势将已经升任北伐军第21师师长的陈诚找借口免职。1928年初蒋介石复出后,开始扶植陈诚制衡何应钦,立即任命陈诚为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节制三个警卫团、二个炮兵团和二个宪兵团,为掌握军权和吞并杂牌,不久又任命陈诚出任第11师师长,一并带去两个警卫团编为该师第31旅。

何应钦再次捣乱,以陈诚资历不足为由改任副师长,陈辞修气个半死拒不赴任,最后在蒋介石的劝说下勉强到任。第11师是由北伐军第17军缩编而来,前身是福建“闽军”李风翔部的两个旅曹万顺部和杜起云部,1926年在广东蕉岭宣布效忠国民政府,缩编后仍以曹万顺为师长,副师长陈诚、参谋长罗卓英。在蒋介石的默许和罗卓英的串联下,第11师的黄埔系军官集体“倒曹”成功,1929年6月,陈诚如愿以偿,终于成为第11师师长,土木系的起家部队成型。



(四大金刚之林蔚)

陈诚大兵团指挥能力一般,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入主第11师后提倡“经济公开、人事公开”,大量任用黄埔毕业生,加之背后有蒋介石为靠山,粮饷、装备和弹药供应充足,使该师很快成为中央军骨干部队。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时率先攻入济南,蒋介石当即手令陈诚升任第十八军军长,不过,彼时的十八军仅有第11师一个师,是个空有番号的军级建制。

陈诚吞并杂牌军的能力首屈一指,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差点把陈继承当成陈诚枪决,可见杂牌军对他的憎恨。第十八军成立后,陈诚连续收编唐生智余部的第14师,以及后来的第52师、第43师、第59师等部队,到高峰时第十八军编成内已经下辖8个师,“土木系”逐渐成为中央军势力较大的军事集团,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诚在淞沪会战期间出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15集团军总司令,同时指挥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所部,土木系军事实力迅速膨胀。

(四大金刚之郭忏)

1938年武汉会战,陈诚出任“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这是中日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国民党军队投入了百万之众,从陈诚的职务可以看出,他已经取代何应钦成为黄埔系真正的二号实权人物;武汉沦陷后转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驻节长沙,不久调回重庆,将第九战区交给早已投靠的薛岳、以罗卓英副之,日军攻陷宜昌后陈诚又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此时四大金刚之罗卓英任九战区副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林蔚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郭忏任“江防军”总司令、周至柔任空军前敌总指挥,“土木系”掌控了华中地区大部分国军精锐,第十八军驻防重庆周边为“御林卫”,风头一时无二。



(四大金刚之周至柔)

黄维血染罗店,薛岳四战长沙,胡琏死守石牌,罗卓英上高奏凯,“土木系”军队确实是抗日战场的中坚,不可抹杀。

解放战争后期,第十八军及其隶属的第11师被编入黄维第12兵团,在淮海战场全军覆灭。而陈诚在东北损兵折将后蛰伏不过半年,1948年10月即出任“台湾省主席”和警备总司令,开始为国民党撤离大陆预做准备,土木系重要将领大多随往,周至柔、胡琏等人继续受到重用,成为国民党逃台初期的军事支柱,一直到1963年陈诚因病辞去一切职务,土木系才渐渐势微。


度度狼gg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17军(军长曹万顺)缩编为第11师,曹万顺并非老蒋嫡系,老蒋原意让心腹陈诚出任第11师长,因陈诚资历尚浅,遭到何应钦的反对。蒋无奈只得任命原17军军长曹万顺出任第11师师长,陈诚出任副师长,暗中监控曹万顺,参谋长为罗卓英。


次年,师长曹万顺委派私人任职62团,遭到62团黄埔系抵制,蒋介石趁机将曹万顺调到新编第1师任师长,陈诚正式接任第11师师长一职,陈诚的军旅生涯从此开始发迹。

陈诚出任师长后,着手对第11师进行了整治。裁撤了大量原师长曹万顺提拨的军官,换之以黄埔系军人;将原曹万顺派系的四团缩为一团,经过一番整治,第11师的军官多为黄埔出身,成为嫡系中的嫡系。

中原大战中,陈诚率领第11师为老蒋立下汗马功劳:

收复马牧集、生擒丁殿尊;

劝降冯玉祥部刘恩茂、夺取宁陵;

急行军驰援兖州,解困曲潭;

重创阎锡山李生达、傅作义部。


1930年8月,蒋介石以第11师为基础,扩编成立18军,陈诚出任第18军上将军长,兼第11师师长。此时陈诚年仅33岁,可谓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陈诚因第十八军第十一师而发迹,“十一”组合成“土”,“十八”组合成“木”,因此陈诚的嫡系又被称为“土木系”。

18军是国军的劲旅,是蒋的王牌主力,军中不乏罗卓英、胡琏等名将。在北伐、军阀混战、抗战时期都曾有不俗战绩。

淞沪会战中,该军在罗店镇与日军血战,战况惨烈,被称作“血肉磨坊”;

石牌之战中,第11师在师长胡琏的指挥下固守石牌,扼守重庆门户。

1946年,18军整编为11师,胡琏任师长。1948年恢复18军番号。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役中,该军基本上全军覆灭。


岁月是一条河流

陈诚相信大家听着都会觉得很陌生,与李宗仁、张自忠、白崇禧等众多为我们熟知的名将相比,陈诚的名气不可谓不小,但是在那个年代里,陈诚的名气可一点都不比这些名将小,在权势以及地位、名气上陈诚都要远远大过于这些名将,接下来我们好好的介绍一下陈诚这个人。

陈诚是蒋介石手下一员非常重要的将领,是蒋介石最为贴心至腹的心腹之一,是国民党有着庞大战斗力的军部势力土木系的核心领导人,因为他颇受蒋介石的信任,以及在国民党内部有着巨大的权力,所以他被时人称为了小委员长。

陈诚开始从小军官做起,他的人生本来平平无常,但是在蒋介石北伐的过程中他展示出了惊人的领军才能,因此被蒋介石看重,在接连提拔下最终成为了蒋介石的核心心腹之一。


陈诚开始他开挂般人生的起点,是从他接管了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师开始的,他在掌管这两支军队的时候为蒋介石的内战立下了赫赫的功劳,与此同时,也为蒋介石培养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们,这些将领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大放异彩 ,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败势显露,所以蒋介石早早的做了准备,他派出了陈诚前往台湾准备后事,陈诚带着先遣军来到台湾之后就厉行改革,把台湾上上下下整合得条理分明,打造出了一个安定的局势,只待蒋介石等人的到来。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最终抵不过人民的力量,在蒋介石有选择的情况下,带走了自己嫡系部属的很多国民党力量以及手下的百万大军们,最终蒋介石能在台湾落根,其中陈诚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所以在后来,陈诚成为了除蒋介石之外台湾权力最大的人物,官至国民党副总统,蒋介石因为陈诚对自己的忠心耿耿以及为自己付出的巨大贡献,蒋介石一直对陈诚礼敬有加,在陈诚去世前的一天还是蒋介石夫妇陪伴着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的。


所以说陈诚一直以来都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一位心腹大将,为蒋介石的一生权势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身,为什么陈诚的嫡系部队会被称为土木系呢?

陈诚的嫡系部队之所以会被称为土木系,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陈诚是靠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师起家的,陈诚也在率领这两支部队的时候培养出了深厚的军事力量,因此两支部队出身的很多重要将领都属于陈诚的嫡系,而我们把十一合起来就是一个土字,十八合起来就是一个木字,把这两股军事政治力量合起来就是土木两个字。


所以因此人们才会把陈诚的嫡系势力称为土木系,这就是中华文字的伟大之处,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的原因,简单到了极点,并不是人们凭借着字面上意思以为的陈诚是靠土木工程起家的,这是不对的。


孤客生

在国民党将领中,有太多黄埔系或者是浙江人,他们几乎都成为了老蒋的嫡系心腹,而这陈诚呢,可以说是老蒋心腹中的心腹,当然他也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所以陈诚在国民党中又有“小委员长”之称。



而陈诚的发家部队便是国民党第十一师,后来扩编成了第十八军,陈诚便是十一师的师长,后来国民党十八军的军长。这第十一师合起来是个“土”字,而十八军合起来是个“木”字,这两字合起来便是土木,所以被人们称为“土木系”,后来陈诚便依靠这土木系培养出了大批国民党将领,像罗卓英、方天、胡琏、黄维等等抗日名将,他们都成为了陈诚土木系的骨干,而陈诚的土木系也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大势力。



因为陈诚的原因,所以以十一师为骨干的十八军可以说是国民党中的一大劲旅,在淞沪会战中,十八军血战罗店,使得日寇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大大消灭了日军的气焰。但此战也异常惨烈,被日本方面称为“血肉磨坊”,而十八军全体官兵英勇善战的行为,也让十八军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力军。



后又在石牌保卫战中,陈诚土木系的骨干胡琏以十一师师长的身份坚守石牌要塞,其被称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而此战的完美胜利击碎了日寇的阴谋,胡琏也因此战荣获“青天白日勋章”,但十八军伤亡也达15000人,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十八军功不可没。

后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以十八军为主力组建了第十二兵团,也就是黄维兵团,后在淮海战役中被陈粟大军围歼于双堆集。而十八军的灭亡,也宣告了陈诚土木系时代的结束。


历史之绝唱

国民党内部有一些奇特的称谓,比如说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的cc系,又比如说陈诚的土木系。不过cc系属于政治派系,而土木系则属于军事派系。

cc系,源于中央俱乐部,英文Central Club,简称cc。cc系与政学系、黄埔系并称为国民党三大政治派系。


cc系成立于1927年成立于上海,核心领导人物为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势力范围遍及中统和组织部,根基深厚。

有句话叫做蒋家天下陈家党,陈家说的就是陈氏兄弟,可见陈氏兄弟cc系在国民党内部的能量,而陈家与蒋家,孔家,宋家并称为四大家族。

cc系虽然能量巨大,不过陈氏兄弟却一直否认其存在。


土木系,指的是陈诚的嫡系部队,也被称之为陈诚系。土木系与胡宗南系、唐伯恩系并称为国民党三大军事集团。如果较真,陈诚的土木系是黄埔系的分枝。


陈诚系被称为土木系,也是很有意思。陈诚起家的部队为第11师,后来第11师编入了第18军,陈诚任军长。第18军建军之初,下面只有11师。因为十一合起来是土;十八合起来木,所以陈诚的这支部队又被称之为土木系。



陈诚本人深受蒋介石的宠爱,陈诚本人更是有小委员长的称号,所以有句话叫做国民党五大主力中:新1军是装备出来的,第74军是打出来,第5军是练出来的,第18军是宠出来的,新6军是孪生出来的

后来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前,早早的就让陈诚先行前往台湾开拓局面,可见陈诚在蒋介石心中的分量。


小镇月明

1931年元旦,陈诚获得戎马一生中的第二枚勋章——二等宝鼎勋章。13日,第十四师奉令归入第十八军建制,陈诚终于名副其实当上军长了。虽然去年8月中下旬的时候,陈诚已经明令升任军长,但建制部队始终只有一个第十一师,师部也就是军部,徒有“军”之名而无“军”之实。

习惯上人们称陈诚军事集团为“土木系”,颇有几分神秘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按汉字字形,“土”字拆开后是“十一”,“木”字拆开后是“十八”,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不正是陈诚戎马一生的起家部队吗?我们感叹汉字文化独有的博大精深,更有好事者送给陈诚军事集团一个“土木工程系”的雅号,原来武汉要塞司令部下属的攻城旅一度配属第十八军,“攻城”谐音“工程”,真乃妙不可言!

那么,陈诚“土木系”是由哪些基本干部组成的呢?我们不妨把第十八军1931年3月时的团长以上军官情况(职务、主要学籍)详细注明,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很多团长、旅长后来都发展成为“土木系”名将,比如方靖、黄维、霍揆彰、夏楚中、方天等等。

第十八军军长 陈诚 保定军校第八期

第十八军参谋长 罗为雄 保定军校第六期

第十一师师长 罗卓英 保定军校第八期

第十一师副师长 李明 广东陆军第二军讲武堂第一期

第十一师参谋长 邹洪 保定军校第八期

第三十一旅旅长 张鼎铭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六十一团团长 凌拔雄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六十二团团长 方靖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

第六十三团团长 黄维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三十二旅旅长 李明(兼) 广东陆军第二军讲武堂第一期

第六十四团团长 孙嘉傅 黄埔军校第三期

第六十五团团长 莫与硕 黄埔军校第二期

第六十六团团长 滕云 黄埔军校第二期

独立旅旅长 霍揆彰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一团团长 陈式正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二团团长 吕国铨 黄埔军校第二期

第三团团长 彭杰如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十四师师长 陈诚(兼) 保定军校第八期

第十四师副师长 周至柔 保定军校第八期

第十四师参谋长 柳善 保定军校第八期

第四十旅旅长 夏楚中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七十九团团长 凌光亚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八十团团长 祝夏年 黄埔军校第二期

第八十一团团长 方天 黄埔军校第二期

第四十二旅旅长 李及兰 黄埔军校第一期

第八十二团团长 吴继光 黄埔军校第二期

第八十三团团长 李精一 黄埔军校第二期

第八十四团团长 史克斯 黄埔军校第二期

以上就是构成陈诚“土木系”的最初框架,经过“剿共”战争和八年全面抗战,陈诚军事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五军、第七十九军、第八十七军、第九十九军、暂编第二军......成为国民政府中央军最庞大的军事集团。


冯杰

土木系说法的最早来源目前未见有直接考证,但大致源于抗战后期到1946年军事整编会议期间。国民党内部派系纵横交错,投射之下,国民党军队的情形同样如此。

国军中兵为将有和地盘意识依旧很浓烈,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军内部因抗战兵力的空间分布和政见利益分化为三大军事集团:

土木系(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被称为“陈胡汤”)。彼此之间,各有利益,而以陈诚势力最广。

土木系这个称呼的来源,一般认为是来自于拆字法。土字拆为十一,木字拆为十八,合起来就是十八军十一师。十八军大部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战斗力不容小觑,为陈诚的起家嫡系部队。

陈诚浙江人,蒋介石同乡,曾是十八军首脑,军中根基很深,且部下多有战功。而且,陈诚在国民党内深受蒋介石信任,一度担任要职,军政要务两手抓。名将关麟征就曾经与陈诚不对付,说他气度不像是接班人,侧面说明其党内地位。由于蒋介石的信赖与荣宠,18军力量迅速膨胀。陈诚本人相对清廉,潇洒俊朗,原则性强,具有一定革命理想,往往对部下甚严,自己也做表率,约束其行为。在1930年代,麾下十八军就号称不吃空缺加上适度接受下属意见,树立中央军形象,故而精英化特征非常明显,战后被称为五大主力之一。

不过,陈诚与何应钦系关系非常紧张,常常暗流涌动,明争暗斗,湘西会战18军就和王耀武部不对付,合作协调无能,导致战场上屡屡失利。抗战期间,来自陈诚系的王甲本、吴继光、彭士量、邹洪、陈烈等将领为国捐躯。大家熟知的土木系名将有黄维、罗卓英、周至柔、胡琏、林蔚等人,都曾是国军中的悍将猛将。土木系将领,不少纵横军政界,成为颇具影响的实力派。解放战争期间,土木系被瓦解消灭,胡琏指责:土木不如一粟。不过说起来,陈诚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其实真的很一般,不如政务处理玩的顺。


历史传讯社

陈诚深得蒋介石的重用,陈诚也以蒋介石为榜样,被称为“小委员长”。蒋介石说过:“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因此,陈诚的土木系在国民党军中算一个派系,连戴笠都不敢惹,有一个小故事,抗战的时候,李克农带着绝密资料,恰逢遇着军统的关卡。因为是国共合作,李克农臂上戴着“18GA”的臂章,军统特务以为是土木系的,没有检查就放行了。

第18军在大陆先后有过9位军长,他们分别为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方天、罗广文、胡琏、杨伯涛、高魁元。其中罗卓英、黄维和胡琏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第18军在淮海战争中被解放军全歼于双堆集,这个地名特别有意思,拆分出来就是“十一难、十八难”,看来上天注定陈诚的土木系难逃被全歼的命运。第18军覆灭后,1949年在江西重建,还参加了金门战役。


历史军魂

1926年,蒋介石将闽军李凤翔部和陈炯明,林虎的残部组成国军第17军,何应钦任军长(曹万顺代)。

蒋介石于1928年,将原来的第17军缩编为国军第11师,陈诚出任副师长,师长是原17军军长曹万顺。其实,蒋介石想让自己的陈诚任师长(陈诚之前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但是,何应钦反对蒋介石的意见,支持曹万顺任师长。1929年,陈诚如愿出任该师师长。

1930年,十一师扩编为第十八军,陈诚任军长(仍兼第十一师师长,因为此时十八军就十一师一个师),成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王牌军。

1931年初,陈诚将教导第三师改编为第十四师,自己出任师长,副师长是周至柔。原来的11师,由罗卓英任师长。

此时,陈诚的土木系军事集团形成。

土木系作为陈诚的起家部队,其骨干皆为黄埔军校毕业生,军队纪律较严明,战斗力相当强悍。

它是国军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其在发展于军阀混战;参加过围剿红军,和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大功。

1937年,陈诚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当年,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率部在罗店阻击日军。罗店之战有“血肉磨坊”之称,黄维一战成名。

1938年,18军在军长黄维率领下,在马回岭与日军第九师团展开激战,使日军迂回德安的企图彻底破产。

1943年,胡琏以十一师师长的身份坚守石牌要塞,此战关乎陪都安危,被称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

抗日战争以后,土木系和胡宗南系、汤恩伯系被称为国军中央军三大军事集团。

1948年,土木系主力部队被我党消灭在淮海战役战场(国民党称"徐蚌会战")。

(文|勇战王聊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