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三个金点子,轻松将“苦干”升华为“巧干”

掌握这三个金点子,轻松将“苦干”升华为“巧干”

很多人在体制内工作干得很辛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是升迁提拔却没有他的份。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只知道一味地苦干,没有学会巧干。只会苦干,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叫做“老黄牛”。

体制内如何做到巧干,有三个小的原则:一是分清主次。二是分清职责。三是学会宣传造势。

1.要分清主次

什么样的事情是主呢,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领导重视的事情,就是主要的,领导不重视的,就是次要的。

我在“揭密体制内不为人知的潜规则”这门课里也讲过(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回听此课程)体制内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唯上,唯一把手,体制内一切事情的都围绕着上级领导、围绕着一把手在运转。再不重要的事情,只要一把手重视了,下面的人就得集中全部的资源和精力去把它做好。

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要有点功利心,一把手重视的事情,我们多花点时间,多花点力气。

比如一把手领导在大会小会里强调的事情,你作为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就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上面去,你要经常报信息,报简报,要经常请示汇报,让领导知道,你跟他是一条心的,对于他的指示和命令,你是很用心地在落实的,这样才能给领导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体制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级领导在视察调研的时候作出了什么指示,下面马上就召开干部大会,学习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然后马上往上面报信息,报专报,就是为了让上级领导知道,单位把上级领导的事当作最重要的事,用政治话语来说,叫做有看齐意识。

2.要分清职责

很多时候我们在体制内工作得很辛苦,就是因为很多人把不属于我们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推到我们身上。如果你还有一个窝囊的领导,别的部门推过来的工作,他全盘接受,那你就更难受了。

所以我在我的知识星球的答疑里面也说过,体制内的事情,有制度的按制度规定办,没有制度规定的按惯例办,没有惯例怎么办呢?没有惯例就按领导的指示办。

比如说,单位的政务公开,对内的政务公开是安排在法规部门,对外的宣传、网站的更新是安排在宣传部门。

法规部门有一个新上任的处长,他在搞政务公开的时候,想把对内的政务公开也交给宣传部门去做,这个时候你怎么办呢?你就得熟悉单位的规章制度,拿出规章制度来跟他对照,他就没话说了。

如果恰好规章制度里面规定得很模糊,那怎么办?你可以说往常的惯例都是这么做的,你不能一上来就破坏惯例,而且兄弟单位都是这样操作,我们单位不能搞特殊,这样工作对接起来也不顺畅。

如果你发现惯例也没有,这件事情是一件新的事情,恰好两个部门都是同一个分管领导分管,那你就要先人一步,向分管领导汇报这件事情,争取他的支持,你不能后知后觉,等着他拿分管领导来压你,那时候你只能被动接受,当冤大头了。

3.学会宣传造势

在体制内,有的时候事情是你做的,但是领导不知道,你就等于白做。

有的人就会在朋友圈发一条:趁着夜色,终于把今天的内容搞定了,赶紧回家。这样做虽然有点矫情,但是偶尔发一发,我觉得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让领导知道你很辛苦,这也是宣传的一种。

宣传造势还要注意突出领导,凸显领导的光辉形象。体制内的宣传有体制内的特点,体制内的宣传是做给领导看的,不是给别的吃瓜群众人看的。

比如有一个基层单位,单位有一个小伙子非常擅长做视频,每次上级领导去单位视察,第二天他就做一个微视频,下次上级领导来调研座谈的时候,基层单位的领导就把视频播放一遍,上级领导看后很满意,后来这个年轻小伙子就被调到上级机关去工作了。

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在体制内做事,既要苦干,也要懂得巧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掌握这三个金点子,轻松将“苦干”升华为“巧干”

掌握这三个金点子,轻松将“苦干”升华为“巧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