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好吃的涼皮不準備來一碗嘛

夏日炎炎,炎炎夏日,去哪兒吃好?大江南北,各地都有獨特美味的消夏神器。我們且去瞧瞧。

北京:酸梅湯

宋代以後,梅汁飲料開始成為大眾飲品,在宋人的《武林舊事》一書中,提到了一種冷飲叫“滷梅水”,可以算是酸梅湯的濫觴。到了清代,酸梅湯進入宮廷,成為達官顯貴們為之瘋狂的夏日養生涼飲。清宮選用玉泉山的礦泉水來煮酸梅湯,使其口感更加清透可人,同時還有去溼養顏的功效。

製作酸梅湯的老字號,最著名的是北京琉璃廠的信遠齋和上海的鄭福齋。信遠齋的酸梅湯是在半夜裡熬得後,放在白地青花的大瓷缸裡,鎮在老式綠漆的大冰桶裡,到第二天上午出售時,酸梅湯就攜著一片冰心,準備讓諸君“齒寒”了。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這樣誇獎信遠齋的酸梅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上口冰涼,甜酸適度,含在嘴裡如品純醪,捨不得下嚥。很少人能站在那裡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

陝西: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是陝西關中和陝南一帶特有的傳統夏令小吃,其源頭可追溯到唐代,是由當時“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粽”演化而來的。陝西盛產蜂蜜,陝南和關中部分地方盛產糯米,這兩種營養豐富的食材同盛於秦地,誰還不相信“原來愛有天意”呢。

做法是將糯米先製作成粽子,無餡,煮熟後晾涼,待涼透後撒上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吃時用絲線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裡,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漿。吃起來筋軟涼甜,芳香可口。

湖北涼蝦

涼蝦,又叫“米涼蝦”,是一種用大米做成的特色小吃,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其廣泛分佈於湖北宜昌、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做涼蝦時,材料要準備齊全:大米、鐵鍋、鑿出小眼兒的木瓢,把涼水浸泡一夜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漿,鐵鍋燒開水後,用有眼的木瓢舀起米漿,米漿順著小眼滴入鍋中,瞬間凝固,形成一尾尾兩頭尖、中間圓的小蝦,再放入涼開水中冷卻,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四川涼糕

涼糕源於四川宜賓,早在清朝光緒年間,雙河鎮百姓用葡萄井水製作的涼糕就很出名了,據杜德偉胞兄杜德輿的《輿地紀勝》記載,當時到此避暑納涼者甚多,而都為嫩涼的涼糕而著迷。涼糕的種類非常多,有水晶涼糕、紅豆涼糕、米棗涼糕、綠豆涼糕等多種式樣。不同於冰粉的利落順滑,涼糕入口並不會馬上融化,而是漸軟漸成塵,俊爽中別有一番溫柔。有人說,涼糕“聞著是水香,吃著是糖香,回口是米香”,可以說是極盡形容之妙了。

海南清補涼

海南的大街小巷,隨處都有清補涼的身影。這個特殊的名字,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口感上的清涼,二是其具有解暑去溼熱的“補功”。

有趣的是,清補涼既有可能是糖水,也隨時可能變換成老火湯。當紅豆(綠豆)、薏米、花生、空心粉遇上西瓜、菠蘿、龍眼,就是一碗充滿海島風情的糖水。而黃芪、黨參、淮山、蓮子、麥冬、雲苓、藍棗、無花果、豬腱肉的聯袂,則會讓它轉角換衫,成了一碗養生價值頗高的老火湯。

廣東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草粄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將其莖葉曬乾後,可煎汁與米漿混合煮熟,冷卻後即成黑色膠狀物,質韌而軟,以糖拌之,便成了一道炎夏解渴神品。這一碗“仙草”,有不少花名,廣州稱“涼粉”,廣東梅州一帶呼之為仙人粄、仙牛粄、草粄,在潮汕地區則喚作草粿。

雖然好吃的這麼多,但也不必要跑到天南地北

眼下,“我要吃涼皮”在瀋陽已經有了20多家連鎖店

這規模大概可以把各個區都覆蓋全了

所有店內的涼皮兒

也是全部由自家的中央廚房統一製作、統一監管

每天配貨到店

打開外賣軟件也總能找到一家離自己近的店

想吃涼皮,下單即可搞定

可以說很方便了~

炎炎夏日,好吃的涼皮不準備來一碗嘛

炎炎夏日,好吃的涼皮不準備來一碗嘛

炎炎夏日,好吃的涼皮不準備來一碗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