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文字整理/劉冷絲 圖/網絡

社科文獻出版社發佈的2018年就業藍皮書顯示,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6%,而同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則為92.1%,高職生就業率10年來首次超過本科生。

兩個問題來了:一是很多人質疑數據的真實性,二是數據是真實性的,那麼這又意味著什麼?

上述兩個問題看起來是分開的,其實是一個整體,要回答的主題是,國內高等教育如何面對社會、市場、未來需求。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普遍存在

高職院校畢業生之所以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畢業生幹活務實、上手快很多用人單位在調查的反饋中也反覆強調這一點。在以實操能力說話的就業市場上,學與用結合緊密的高職生能夠贏得社會的認可,這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

正因高職高專畢業生這些受歡迎的原因,也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比如,校企聯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趨勢。職業院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多為訂單式的培養,學生入學就意味著就業了,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學校要講專業課程,一方面企業也會定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到學校講課,講一些專業技能。因實操課程較多,加上採取引企入校的教學方式,職業院校走出來的學生進入企業後都能很快上手操作。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高職生的自我認識清晰,求職方向相對明確,就業率高有其客觀原因。一些企業負責人也反應,本科生來了待幾個月就要考研、出國或者跳槽,反而是專科生踏實、肯幹、動手能力強,能堅持下去,並且技術掌握很熟練,成了科研團隊離不開的人。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有些專業的職業教育非常成功

高職生就業率高於本科生,這種發展趨勢其實是可信的,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高職生就業率高並不代表就業質量高;眼前的就業率高,也無法表明高職生與本科生的職場高一些。放眼現實,很多高職生的薪資待遇還不夠體面,也缺乏順暢的成長上升通道。而那些一提起技工,就想起“滿臉油汙、體力勞動”等傳統偏見,更是澆滅了許多年輕人的“大國工匠之夢”。

國內很多領域落後於發達國家,並非因為國內不掌握前沿技術,而是由於缺乏優秀技工將藍圖化為實物。我國現有高級技工僅佔整個產業工人隊伍的5%,而這一比例在德國已達50%,在近鄰日本也到了40%。吸引更多人選擇職業教育、投身製造業,中國製造方能獲得持久紮實的人才支撐。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職業教育需要提升地位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還給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帶來很多思考,給當下的大學生專業選擇、校園學習、就業等等帶來思考。

未來社會發展變化越來越快,隨著產業升級,有些職業或崗位會消失,被新興產業行業與職業所取代,這要求從業者不斷地適應變化。從這個意義上,年輕人要以積極的心態來應對,不能總想著一勞永逸的就業。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要過分看重待遇,關鍵要看行業,企業和崗位未來的發展性,看哪裡更適合自己,更有利於自己能力的發展。

同時,思考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等,這些通用能力對於哪個企業,哪個崗位來說都非常重要。而且,一個人具備更強的通用能力,有助於其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這兩種能力是相互聯繫的。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畢業生對就業存在很多困惑

不僅如此,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也給政府帶來新的認識和任務。

政府注意引導輿論,建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職業教育氛圍,並縮小職業間的差距,提高勞動者和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從而改變社會對“藍領”人才根深蒂固的偏見。同時還應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加強基礎建設,從管理、師資、投入、生源等方面改變職業教育的弱勢地位,讓職業教育真正從教育的邊緣走向中心,從弱勢教育走向主流教育。

高職生就業率超過本科生,你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