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乡愁是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最好的载体是故乡。而村落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是农耕文明的精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它是通向历史连接未来的“轨道”,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没有村落存在,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出发的,该走向何方。

“你家在哪里?老家在宁陵。”在豫东古葛大地上,留存、散落着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宁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些古村民居承载着葛天氏的乡愁、典韦的乡愁、吕坤的乡愁……,也留存着远迁他乡客家人的乡愁和根在宁陵留居海外华人的乡愁。

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读史览志,以史为镜,明辨得失,温故知新。

桃园关

地理位置

桃园关村位于东经115°36′76″,北纬34°58′38″。位于柳河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东4千米处,东至孔集乡八堡村,南接成楼村,西连五堡村,北邻梁庄村。名称来历.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黄河南岸桃园渡口设立巡检司,位于关上村,遂改名为桃园关。清咸丰八年(1858)筑寨,为全县47个古寨之一,称桃园关寨。

基本概况

辖桃园关、东郑庄2个自然村,有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6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81.6亩。总户数670户,总人口3263人。均为汉族。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务工、务农和经商。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蒜为主。村内设有路灯。有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各1所。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四区。1955年属柳河乡。1958年9月为柳河人民公社桃园关生产大队。1960年5月睢宁合并,为睢县柳河人民公社桃园关生产大队。1961年7月恢复宁陵县,为宁陵县柳河人民公社桃园关生产大队。1977年6月为孟李公社桃园关生产大队。1982年2月为柳河公社桃园关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柳河乡桃园关村民委员会。1985年12月为柳河镇桃园关村民委员会至今。

村落故事

“桃园关”曾设黄河巡检司。从宁陵县柳河镇沿黄河古道大堤向东行4公里,在大堤紧邻南侧有个约3000人的村庄——桃园关。明初建村时,因村后的河堤上多植桃树,村名曾为桃园村。因地处黄河要津,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在此设关卡,并置巡检司,遂称桃园关(1992年版《宁陵县志·行政区划·地名》)。《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桃园关,县北四十里。旧尝设关于此,并置巡司。今废,其地仍曰桃园集。”

关于桃园关的建村,还有段故事。目前,在该村以张姓居多。当地群众讲,桃园关立村就与张姓人有关。宋元时,张姓人世居宁陵城西北的逻岗。明代初某天,张氏有两只鹅突然飞至今桃园关一带,张氏骑马追赶至此,看到河堤上桃树成行,桃花含笑,景色美不胜收,宛若桃花源。于是决定在此安家落户,迁张氏一支建村,名桃园村。

建村时,黄河从村北河道内流过。登上大堤,举目远眺,河水时而澎湃汹涌,时而水平如镜,时而拍打着堤岸,时而俯卧在河床的怀抱里,滋润着豫东平原。笔者在桃园关采访时,许多老人都讲了当年“南堤到北堤,四十五里地”的黄河河道宽阔的气势,村民都是乘船往返于堤南和堤北。

因村地处黄河关津要冲,明初在此建立了桃园关巡检司。清康熙三十二年《宁陵县志·建置志·公署》:“桃园关巡检司,在(桃园)集北尽处,阔六丈,长二十尺。东至唐时敏,西至王经,南至赵儒,北至考城县界,共地二亩。”

桃园关巡检司为县级衙门的基层组织,巡检司巡检品级为从九品,巡检、副巡检统领相应数量的徭役弓兵。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万历《大明会典》载:“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国初设置甚严。”不难看出,各府州县关津、要道之处,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地点;盘查过往行人是巡检司的主要任务;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盗贼、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目的。由此可见,设置桃园关巡检司的重要作用。

桃园关巡检司因具有武装性质,属于军事系统。《明太祖实录》诸多记载表明,巡检司的设置、裁撤、考核皆由兵部掌管。万历《大明会典》有关巡检司的内容载在《关津》项下,按六部划分在兵部下。但巡检所统领的不过是从当地农民中佥点的弓兵,并无正规的军队。因此,桃园关巡检司具有军事武装性质,却属于地方行政辖属。弓兵乃地方性武装力量,巡检司则是地方性军事机构。与里甲制度、里老人制度并行,与卫所制度相关联,是中央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从明初至清咸丰间,桃园关巡检司都发挥着维护地方治安、稳定社会秩序、防范人民反抗、强化基层控制的重要作用,“凡军民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明会典》卷一一三)。黄河改道后,桃园关巡检司撤销。

“桃园春帆”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有诗曰:“微风细雨过桃园,兰溪幽境缓春帆。桃花尽日随流水,渔船隔烟伴云闲。”当时每年春天,河堤两岸桃花盛绽,扬帆驾舟行驶在黄河中,桃柳夹岸,燕舞鸥游,粉红与青翠交映,如在画中游,如诗如醉。

时过境迁,黄河改道后,昔日盛景不再,然故道大堤仍在发挥着作用。据桃园关82岁的村民张司宣讲,新中国成立初因常降大雨,大堤河道内的水伸手可及,村民都经常在堤上用河水洗脸、洗衣服。1957年宁陵县连降暴雨,堤内河水溢出淹没了村庄、庄稼,全村人都搬迁到堤上避难。

在修黄河故道大堤的过程中,曾在桃园关建料场,以供应工程所需,当地俗称“东料场”。至清初,村里筑寨,设有东、南、西三个大门,称桃园关寨。66岁的村民潘瑞江说,新中国成立初村里还有东料场遗迹;至20世纪80年代,村寨墙还有,后平毁。

古迹遗址

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古今人物

张诗勤(1939—.),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人。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商丘市作协理事。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是其创作的高峰期。先后发表中篇小说6部(《左邻右舍》《三湾镇的风鸟》《艺女婵妹》《风流寡妇店》《大河古道昨夜风》《战俘》),中篇报告文学1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40多篇,计40余万字。短篇小说《春播之前》获河南人民出版社优秀小说奖。《妖三》获《百花园》优秀小说奖。短篇小说《小姑作媒》是其代表作,发表在《莽原》1982年第3期上。

张发科 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陆 辉 武汉市东亚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天勋 秦皇岛港务局通讯公司经理。

张玉家 湖北江湖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会林 惠州市金泰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明新风

好媳妇:陈灵芝 刘贵菊

好婆婆:宋秀智 杨秀荣

好妯娌:宋春霞 贾美英

杨凤琴 张凤勤

村 训

立身天地 无愧圣贤 公心待人 处事严谨 节义廉退 忠厚传家

策划:何为

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老家在宁陵|曾为古宁陵十景之一“桃园春帆”在这个村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