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趙縣這些活動竟然都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趙州橋來什麼人修?玉石欄杆什麼人留?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趙州橋來魯班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首民間小調《小放牛》就是因趙州橋的傳說故事而形成的,趙州橋的傳說也藉著歌謠而流傳更為廣泛。這首民間小調《小放牛》就是因趙州橋的傳說故事而形成的,趙州橋的傳說也藉著歌謠而流傳更為廣泛。

趙州橋傳說按內容初步分為洨河的傳說、建造傳說、靈異傳說和歷史人物傳說四個方面,其中洨河的傳說是趙州橋建造緣起的一種傳說,建造傳說包括建橋傳說、仙人試橋傳說、維護傳說等內容,靈異傳說包括寶物幻想傳說和信仰傳說等,歷史人物傳說則包括了與趙州橋產生過關係的歷史人物的傳說。

趙州橋的傳說真實地反映了民眾的思想情感和歷史觀念,是民眾對自我力量的一種歌頌,不但對弘揚和彰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對指導後人保護修繕趙州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借鑑作用。


趙縣五道古火會是流傳在趙縣城東南六公里處的南楊家莊村,以燃放煙火來慶祝豐收的盛大民俗活動。

從正月十五一大早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每年都要放煙火、唱大戲、掛彩燈,還邀請鄰村民間藝術隊來助興表演,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何莊武獅是分佈在地處趙縣城西13公里的北王裡鎮何莊村的一種武術帶舞獅的獨特民間藝術。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垂鬢孩童,人人披掛,個個練習,都有一套武術帶舞獅的絕活。





趙縣道情,俗稱“渙鼓書”、“漁鼓”,是流傳在河北省趙縣一帶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以地方語言說唱,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唱詞通俗易懂,唱腔樸素優美,既能說唱小段,又能說唱大書,深受當地人民群眾歡迎。

梅花調俗稱“鼓碰弦”,是流傳在趙縣一帶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在農村一般是農閒時盛行或集市、廟會、打地攤說棚書,有的也到城市唱茶館,大都是單口,只用一鼓、一個月牙板,樂隊僅用三絃伴奏,唱詞通俗易懂,唱腔音域較寬,又因多是男聲,聽起來渾厚、樸實、婉轉動聽,有較豐富的表現力,既能說唱小段,又能說唱大書,是當時比較盛行的曲藝形式。



範莊龍牌會歷史悠久,村民一直認為自己是遠古共工之子勾龍的傳人,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到初四舉行聲勢浩大的龍牌會,祭祀木製龍牌和所有天神地祗,龍牌正中下方刻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龍之神位”12個字,逐漸形成了組織嚴密、獨具特色、傳承彌久的民間信仰會社組織“範莊龍牌會”。





趙縣南寺莊背燈挎鼓相傳起源於清聖祖康熙三年,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歷史。因表演者腰挎小鼓、背後背燈表演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