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永新校長寄語畢業生:偉大人格成就偉大夢想

親愛的2018屆畢業生同學們,

尊敬的各位校友、家長朋友們,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轉眼又是一個畢業季。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安慶師範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為應屆畢業生同學們撥穗、加冕。在此,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向全體畢業生同學們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向始終站在你們身邊、關心愛護你們的父母和親友們表示最親切的問候,向辛勤教書育人、潛心傳道授業的各位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閔永新校長寄語畢業生:偉大人格成就偉大夢想

閔永新校長寄語畢業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正是傳承、創新、融合“大學”的地方。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正規大學——博羅尼亞大學在意大利建立,之後歐洲各地相繼出現了大學。現代大學則肇始於19世紀初,是啟蒙運動以後、經過理性主義改造、特別是以德國洪堡創辦的柏林大學為代表的新型大學的開辦,標誌著現代意義大學的誕生。

121年前,安徽最大的省學——敬敷書院移建於菱湖之濱,揭開了我省近代高等教育的序幕,也開啟了我校長達兩個甲子的辦學歷程。121年間,學校大師雲集、名流輩出,歷經戰火洗禮,與民族命運休慼相關,沐浴改革春風,與祖國建設血脈相連。回首121年,變化的是校舍樓宇,凝成的是辦學精神和育人傳統,不變的是一屆又一屆學子從這裡走向四面八方,為自己贏得喝彩,為學校爭得榮譽。

此時此刻,我和同學們一樣滿懷喜悅和憧憬,從今天起,你們離夢想又邁近了一步。在去年的畢業典禮上,我曾經說過,從這裡出發,你們不缺前輩大師的庇廕,不少歷史文化的薰染。也許我根本不必提醒你們,生活將如何具體瑣碎,社會又如何複雜現實。

我唯一的希望,是請同學們記住,不管生活如何艱苦、創業如何艱難、堅守如何不易,都不要忘記給心靈留點空間,讓精神家園有點安放的位置。

社會也是一所大學,一所更為廣闊的大學,從中我們能汲取更多的營養。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一直屹立於世界文化之巔。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從孔、孟、老、莊到濂、洛、關、閩,思想巨匠燦若星海,學術流派異彩紛呈;從屈原、岳飛到戚繼光、鄭成功,從雷鋒、焦裕祿到鄧稼先、錢學森,民族大義彪炳史冊,愛國精神世代流傳。自強不息、崇德向善、精忠報國、以民為本,成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基因。

大約200年前,康乾盛世不再,天朝上國夢終。這是時代悲歌的前奏,也是積貧積弱的前夜。178年前,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辱我華夏,甲午蒙恥、辛丑忍痛、戊戌泣血、辛亥首義。同時期,千年偉人馬克思在萊茵河畔誕生。僅僅30年後,以《共產黨宣言》發表為標誌,馬克思的偉大理論正式創立,從而深刻改變了中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命運。

閔永新校長寄語畢業生:偉大人格成就偉大夢想

閔永新校長為畢業生撥穗

今天,我們又處在一個偉大而變革的新時代。作為生逢其時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讓人生出彩?!這是我們應該用青春和實踐作答的時代命題。我想,我們要響應總書記的號召,學習馬克思,致敬馬克思,不僅學習馬克思的偉大理論,還要致敬馬克思的偉大人格。

——向馬克思的偉大人格致敬,就要像馬克思那樣早立鴻鵠志。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為人類解放不懈奮鬥的一生。早在中學時代,馬克思就立下了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志向。此後,為著這一志向,他自強不息,孜孜以求,傾盡畢生精力研究資本主義,創立了閃爍著真理光芒,深刻改變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命運的科學理論。

古人云: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早立志、立大志。孔子“十有五而志於學”終成一代聖人,朱熹9歲讀到《孟子》的“聖人與我同類”時而欣喜萬分,立志做“聖人”。少小立志而成大事者在中外歷史上不勝枚舉,也是一個人成才成人、成德成功的重要因素。

俗語說:立大志者成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我想,作為生逢其時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向馬克思的偉大人格致敬,成就偉大夢想,我們要有“須知少年拿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的氣概,要有“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膽魄,把目標定得高遠一些,宏大一些,加之不斷求索,必然能夠實現人生理想。

——向馬克思的偉大人格致敬,就要像馬克思那樣追求為人類求解放的高尚情懷。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馬克思的一生,更是不畏艱難險阻、為追求真理而不懈奮鬥的一生。

馬克思的時代,在資本增值的推動下,一切與資本和市場緊密相關的學科得到發展,人文學科特別是哲學開始褪去它在前資本主義的神聖光環。然而,馬克思一個沒有一點“資本”的人,從事《資本論》研究和寫作長達40年之久。創作的艱難,不僅在於理論思維的艱苦,還在於生活的極度貧困。1865年7月,在給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這樣寫到:“我已經有兩個月完全靠典當維持生活,愈來愈多的而且一天比一天更難受的要求糾纏著我……唯一使我挺起身來的,就是我意識到我們兩人從事著一個事業……”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我想,作為生逢其時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立足新時代,向馬克思的偉大人格致敬,獻身偉大事業,我們要樹立崇高的家國情懷,按照總書記告誡我們的,只有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國家和民族事業中,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理想才會絢爛,人生才會出彩。

——向馬克思的偉大人格致敬,就要像馬克思那樣不懈奮鬥。馬克思的一生,就是為著崇高理想、為著光輝理論、為著人民解放而奮鬥的一生。馬克思對人類未來充滿希望,他堅信,共產主義是消滅現成狀況的現實運動,這個運動建立在人類自覺運用社會基本矛盾的原理和規律之上;每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一定會在無數人的創造性活動中實現。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吃驚地發現,在馬克思的稿紙中竟有超過兩立方米的材料是一大堆關於俄國現狀的統計數字,馬克思還用細小的字體寫滿了3000頁的閱讀筆記。恩格斯感嘆道:“馬克思比我們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大學時諄諄告誡青年學子“要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求真學問,做實幹家”。今天,十幾年寒窗過,同學們初成“文武藝”,到了勇擔重任的時刻了。我想,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實踐中,廣大青年既是追夢人,也是圓夢人。“追”是過程,“圓”是結果。向馬克思的偉大人格致敬,獻身偉大斗爭,我們要永葆奮鬥這個最美麗的青春底色,永葆奮鬥這個最靚麗的青春姿態,以馬克思的偉大理論為指導,以馬克思的偉大人格為榜樣,追夢、圓夢,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

“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無需千言萬語,只待揮手告別!母校不會忘記每一位在這裡學習過、生活過的學子,會始終關注著大家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長。也希望同學們有空能回母校多走走、多看看。今後,同學們會在不同的崗位上,經歷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的生活。但是,無論你職位高低、收入多寡,無論你生活如意、或是倍嘗艱辛,有緣相逢之時,以母校的名義,相互道一聲珍重,彼此拍一拍征程上的塵土。

請同學們銘記:偉大人格成就偉大夢想;

請同學們謹記:無奮鬥,不青春!

祝同學們前程似錦,夢想成真!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