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成都娃讀書不用愁 3年時間 增加學位28萬個

教育福利,直接關係到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6月26日,成都市公佈《關於促進教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行動計劃(2018-2022年)》

,提出到2022年,形成與高品質和諧宜居公園城市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高水平實現“學有所教”,讓城鄉居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同時,努力把成都打造成國際研學旅行和留學目的地。

福利!成都娃讀書不用愁 3年時間 增加學位28萬個

三年攻堅

建設中小學、幼兒園536所

在增加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成都市全面實施中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三年攻堅”行動計劃,至2020年計劃建設中小學、幼兒園536所,增加學位約28萬個,滿足市民公共教育服務需求。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鼓勵扶持普惠性幼兒園。到2022年,全市3-5歲幼兒入園率達99%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80%以上,全市優質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二級園以上在園幼兒數佔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70%以上。

教育領跑

重點支持高校創辦國際校區

成都市全方位推動專業人才培養,將全力支持在蓉高校“雙一流”建設,重點支持高校創辦國際校區,與世界一流大學共建契合成都長遠戰略的學科和院系。改革中職學校生活性服務類專業教師評聘辦法,建立引進具有行業實踐能力的生活性服務類專業課教師選聘制度。到2022年,全市建設2-3個生活性服務類專業特色院校,建設3-5個生活性服務類專業實訓基地,每年培養15000名生活性服務類專業技能型人才。

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職教園區建設,開展示範性職教集團和特色職業院校建設。深入推進“技能成都”建設,深化現代學徒制試點。出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專業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海航集團創辦成都天府旅遊職業學院。推進成都大學與新華三集團開展專業建設、在線教育等合作。推進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與京東方集團合作成立“成職京東方學院”。加快推進成立軌道交通學院,為百年軌道交通事業培育人才。

保障入學

建立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制度

在保障各類人才子女就學方面,成都市將優化高層次人才及企業高端人才子女在蓉就學服務措施,強力支撐“產業新政五十條”和蓉城人才綠卡制度,確保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子女在蓉就學率達100%,切實消除各類人才來蓉創新創業的後顧之憂。建立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制度,妥善解決隨遷子女入學。

同時,推進教育由“標準化供給”向“個性化服務”轉變。創新構建“互聯網+教育服務”新模式,匯聚名校名師,打造“成都數字學校”品牌。弘揚天府文化,開發“熊貓課程”,辦好“天府學堂”。推動出臺《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實施意見》,擴大國際友城留學生獎學金、“一帶一路”留學生獎學金、東盟藝術獎學金影響力,努力把成都打造成國際研學旅行和留學目的地。改進實踐育人,出臺《成都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意見》。

社區學習

打造40個市民遊學體驗學習基地

活到老,學到老。社區學習也將深入開展。到2022年,全市建成“安全教育”“親子教育”“老年教育”等40個市民遊學體驗學習基地,開發都江堰水文化、蒲江茶香遊學、龍泉汽車文化、郫都舌尖上的蜀味、蜀繡體驗遊學等40條遊學體驗學習線路。推動出臺《成都市關於加快老年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建設老年教育示範點位。

同時,順應新一輪消費升級大潮,成都市將積極培育培訓市場新的增長點。鼓勵民辦文化教育培訓機構開設營地教育、科普教育、藝體教育等培訓項目,探索非遺文化、創意設計、STEM教育等辦學空間。鼓勵有條件的民辦幼兒園面向家長和社區開展公益性0-3歲早期教育指導。支持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舉辦面向青少年的公益培訓和研學活動。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培訓機構,鼓勵和支持音樂、舞蹈、美術、國學、文史、科創等教育研培機構發展。配合市人社局做好職業培訓。出臺民辦文化教育培訓機構治理方案、監管辦法和分等定級標準。完善區(市)縣綜合(聯合)執法機制,建立文化教育培訓市場常態管理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