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我們都知道我國曆史上漢朝分為兩段,分別是西漢和東漢,這兩個朝代都叫做漢朝,其實三國時候的劉備建立的蜀國政權也叫漢朝,只是劉備沒有能統一全國,如果他成功了的話,那麼歷史上又得有一個朝代用“漢”來稱呼了。

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也都知道,諸葛亮在與劉備隆中對的時候,曾經提出一個戰略規劃,就是佔有荊州和西蜀兩地,待天下有變時,兩方面都出兵就可以像漢高祖劉邦那樣統一天下,這個隆中對策的三國志中也是有記載的,基本上屬於歷史事實,那麼為什麼劉備最終沒有想漢高祖那樣一統天下建立又一個漢朝呢?

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劉備稱“漢中王”時的勢力最為興盛,那時他的地盤是要比劉邦最初稱”漢王“的時候更大一些,他擁有荊州,益州,漢中三地,而劉邦做漢王的時候,他的地盤包括益州、漢中兩地和荊州的三個郡,雖然這些州郡都比較偏僻,但是地盤兒卻是不小的,而且人力和物力資源都非常豐富,成都平原號稱“天府之國",人力資源相當豐富,但是兩者的戰略卻不相同,先說劉邦,他雖然對項羽的分封有很大意見,但是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待天下有變(項羽東歸、齊王反叛),才出漢中而定三秦。

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劉邦,還在於它沒有治國才能,實際上在他從劉邦手裡得到咸陽之後,他是已經成為天下霸主了,上天其實是非常眷顧他的,這個時候的他和皇帝沒什麼區別,只是他不想叫皇帝,於是就叫“西楚霸王”了。可是他實行的又是周朝分封諸侯的那一套,要知道正是周朝的分封諸侯,才造就了春秋戰國的亂世局面,所以項羽這樣的方法無疑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時代迫切需要一位進步的君王來主治天下。所以也就在項羽棄關中而去彭城的時候,齊王田廣舉兵反叛,其他諸侯王也紛紛響應,而劉邦也審時度勢立即出兵關中,手下大將韓信平定三秦,這時的劉邦據有關中之地,差不多已經據有一半天下,在地盤和人力物力上比項羽還多,於是開始和項羽爭天下。

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我們在看劉備,他就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當時的魏國已經統一了北方,並沒有鬧內亂,諸葛亮在和劉備進行隆中對的時候,特意對劉備強調了要“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以出秦川”,然而劉備一生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反而在關羽丟了荊州之後與盟友東吳鬧翻,夷陵之戰喪失了幾十萬軍隊。

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劉備沒有成功,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劉備沒有劉邦的軍事人才,比如韓信,他對劉邦太重要了,正是因為韓信的存在,劉邦才能在與項羽的作戰中越敗越強,劉邦每次與項羽交戰都會失敗,而且幾乎每次都是慘敗而歸,但是由於韓信在不斷的為劉邦擴大著地盤,所以劉邦對項羽一直保持著實力上的優勢,到垓下之戰前,劉邦的實力實際上已經據有了天下的一大半,這時劉邦又採用了正確的戰略,他聯合天下諸侯共同對抗項羽,並且讓軍事家韓信做軍事指揮官,一戰就擊敗了項羽,迫使他烏江自刎,所以劉邦最終得到了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劉備和劉邦的創業基礎差不多,為啥劉邦成功了,劉備卻沒有

然而劉備用以鎮守荊州的關羽顯然不具備韓信的軍事才幹,雖然北伐時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最大的失敗卻是把荊州弄丟了,這是劉備集團最大的損失,基本上一下子就使劉備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後來劉備方面和曹魏的鬥爭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後來雖然有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基本都是為了自保罷了,在後來蜀國吳國相繼被滅,三國並歸於晉,沒能出現又一個漢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