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實支撐的元代趣聞有哪些?

Lost-學不會

每個時代都會有很多趣聞,元朝也不例外,只是因為元代比較冷門,大家看著蒙古名字蒙圈,就影響大家想對元代的多瞭解一點的心情。

蠻小滿對少族歷史很感興趣,覺得蠻有意思的,今天就寫幾段元代的小故事,給大家一閱,當然是有史實支撐的,大家放心,蠻小滿不會胡扯歷史的人。

四帝之母

提起四帝之母,大概所有人會想到北齊的婁昭君,婁昭君生的兒子中有四個是皇帝和追尊皇帝,即高澄、高洋、高演、高湛。而元代呢,也有一位四帝之母,她就是拖雷的遺孀,克烈部的唆魯火貼尼,她是王汗的侄女,父親叫札合敢不。

唆魯火貼尼的四個帝王兒子分別是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

唆魯火貼尼是一個很有謀略的女性,機智果斷,能清晰看清局勢,能屈能伸。所有人都知道拖雷死的不清不楚,唆魯火貼尼當然也知道,但是她隱忍不發,利用窩闊臺對拖雷系的那一丁點的愧疚之情,趁勢發展勢力。

窩闊臺當然知道這個弟媳很不簡單,所以他企圖讓唆魯火貼尼嫁給自己的長子貴由,來逼唆魯火貼尼就範,這位聰明的女性不直接拒絕,就是婉言說等孩子們再大一點的時候再考慮嫁人。窩闊臺當然明白弟媳的意思,一個拖字訣嘛,因此,窩闊臺就把蒙哥要走,讓他的昂灰皇后收養蒙哥;還把拖雷的三千戶劃到自己兒子闊端的手下,這些,都被唆魯火貼尼忍了。

漸漸的有傳聞說唆魯火貼尼是個高尚的女人,丈夫死了沒有再嫁的願望,可比月倫太后更高尚,當初鐵木真的媽媽月倫太后在丈夫死後竟然想再嫁,鐵木真就讓母親嫁給了自己的養父蒙力克。

大家覺得這些傳聞是誰搞出來的呢?


忽裡勒臺大會

貴由汗死後,窩闊臺一系為了繼承人的事爭的一團糟,拔都就在阿剌豁馬黑召開忽裡勒臺,推舉蒙哥為汗。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不來,海迷失派遣使者畏兀兒人八剌到會,提議失烈門。八剌說太宗遺詔讓失烈門即位的。拖雷的兒子木哥懟回去:太宗皇帝的遺詔已經被太宗皇帝的後人違背了,憑什麼還讓我們來遵守,當初貴由汗即位,就已經違背了太宗皇帝立失烈門的遺詔了,說明太宗皇帝的遺詔已經失效了。失--效--了·····八剌無言以對。


失去儲位的和世剌

武宗海山死後,弟弟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仁宗接受儒家教育企圖立自己的兒子,違背武仁授受的約定,就把海山的長子和世剌封到雲南去做周王,並派人護送和世剌去雲南。

當時雖然沒有人有異議,但是宮廷朝廷內外還是有不少對和世剌表示同情的,覺得他太倒黴了,如果他爹武宗海山不搞什麼武仁授受,他身為武宗長子是必然的太子啊,現在卻被貶出京城。

原來的江浙行省的丞相、武備卿答失蠻就很同情和世剌,他把武備庫鎮庫之寶元世祖的一副御鎧贈送給和世剌,以此來強化和世剌帝嗣的身份地位。

因為此,答失蠻被元仁宗處以極刑。


歡迎大家關注喜歡少族歷史後宮八卦的小滿,謝謝!


猴格大人

一,黃金家族


黃金家族是蒙元正統,所有的大汗都出自黃金家族。黃金家族也號稱是最純潔的蒙古人,是天命之子。

但是在蒙古人自己的傳說中,對於黃金家族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故事。

蒙古族的祖先叫做阿蘭,據蒙古歷史傳說阿蘭與她丈夫一起生了兩個兒子之後,他丈夫就病死了。

阿蘭在她丈夫死後又生了三個兒子。於是引起了兩個大兒子和部落親戚的質疑和指責。

阿蘭卻毫不緊張的說這三個兒子是一個黃白色神仙專門賜予她的後代,是上天的兒子。

從此之後,這三個兒子的後人就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是其中一個兒子的後代。

二,路易九世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曾經派遣傳教士盧布魯克前往東方覲見蒙古大汗,準備商討傳教和結盟對抗阿拉伯人事宜。

盧布魯克歷經千辛萬苦見到了蒙古大汗蒙哥。

蒙哥要求以長生天以及它在地上的代表“大汗”的名義命令法蘭西國王承認是他的屬臣。

蒙哥在國中說:“這是長生天的命令。天上只有一個上帝,地上只有一個君主,即天子成吉思汗。”

三,小亞美尼亞


小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於1244年歸附蒙古帝國,成為屬國。

1254年春,海屯一世親自前往蒙古草原覲見大汗蒙哥。到了9月13日,海屯一世終於到達蒙哥汗廷(哈拉和林)朝見蒙哥,並獻上貢品。

海屯一世得到蒙哥頒賜的詔書,詔書上蓋有蒙哥的御璽;蒙哥還叫小亞美尼亞不許人欺凌他及他的國家。並且蒙哥允許小亞美尼亞各地教堂擁有自治權。

同學們,劃重點了,記住自古以來啊。😂


以史為鑑

1.拉風頭銜

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國女王/統治者、全境守護、大草海的卡麗熙、鐐銬/鎖鏈破除者、彌林女王、龍石島公主、不焚者、龍之母、彌莎、母親、銀髮女王、銀髮女士、龍女王

如果有看過《權力的遊戲》或者原著《冰與火之歌》的讀者,應該知道,這是其中一個人物“龍母”的稱號。

這一長串雖然看起來很有視覺效果,但在元朝一位叫伯顏的丞相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位伯顏丞相的稱號是:

元德上輔廣忠正節振武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書右丞相、上柱國錄軍國軍事、監修國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萬戶府都總使、虎符威武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奎章閣大學士、領學士院知經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戶哈必陳千戶達魯花赤、宣忠斡羅思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提調回回漢人司天監、群牧監、廣惠司、內史府、左都威衛使司事、欽察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宮相都總管府、領太禧宗禮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鎮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提調宗人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事、提調哈剌赤也不幹察兒、領隆祥使司事。

共計二百七十七個字。

2.八百媳婦

元朝時,西南地區有個少數民族部落,名字叫“八百媳婦”——別笑,真叫這個名。

這個國家大約在今天的泰國北部,緬甸東北部一帶。國家名字的由來,來自一個令男人羨慕的傳說(咳咳),據說是部落領袖有八百個媳婦,每個妻子各自掌管一個寨子,所以得名。

八百媳婦者,夷名景邁,世傳其長,有妻八百,各領一寨,故名。
——《新元史·八百媳婦傳》

後來這個小國臣服了元朝,於是由“八百媳婦國”改為了“八百宣慰司”。

3.古代蹺蹺板

元朝有個少數民族叫羅羅,又叫烏蠻,是現代彝族的先民。

羅羅人有一種遊戲:

每歲以臘月春節,豎長杆,橫設一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為戲。

這不就是現代的蹺蹺板嘛……


北門猿

元順帝時,淑妃龍瑞嬌名列後宮“七貴”之首,宮女如有人冒犯了她,就讓人用鞭子活活打死,不想殺人時,便想出種種酷刑,比如,把醋灌進鼻子裡,叫酸刑;把汙穢的東西塞進口裡,叫臭刑;夏天用大火燻烤,叫蒸骨;冬天綁臥在冰上,叫煉肋。


元順帝喜歡木工活,有魯班天子的美譽,曾設計出有“千門萬戶”之稱,由數百間房子聯為一體的穆清閣,是後宮宣淫場所。除了宮殿,園林外,還設計一艘長一百二十尺,寬二十尺的龍舟,史書稱前代所未見。

還設計製造了新型報時器“宮漏”,用水流衝動運轉,有玉女,飛仙,懸鉦,鍾鉦,金甲神等,每天子時午時一到,(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飛仙便合為一隊,魚貫而行,度過仙橋至三升殿前舞拜,懸鐘齊鳴,時間一過又自動退回原處。


元朝時,皇后,妃嬪有身孕,臨產前須搬到氈毛帳房裡,生下男孩,元帝就會賜給百官金銀財帛,稱為“撤答海”。如果皇后妃嬪有人身患重病,也會被遷到宮外氈毛帳房,每天殺羊兩隻,用羊肉祭祀上天,連祭七七四十九天,待病人去世後,氈帳再賜給大臣。


南方鵬

元代也有很多趣聞,隨便講幾個吧。

窩闊臺的故事:

在和林,有一個窮人,他用羚羊角做了一個大杯,獻給了窩闊臺,窩闊臺收下了,命令手下給那個窮人50巴里失(蒙古初期的貨幣單位),這個官員很吃驚賞賜的數目,就再次詢問窩闊臺賞賜多少?窩闊臺說:給你們說過很多次,不要質疑駁回我的賞賜,也不要對窮人吝嗇我的財富,如今我偏和你作對,既然你認為賞賜的數目太大,那就給他100巴里失吧!

忽必烈的故事:

忽必烈是拖雷的第四子,他的母親是克烈部的唆兒忽黑塔尼別吉,忽必烈出生時,祖父鐵木真看到他說:我們的孩子都是火紅色的,這個孩子卻生的黑黝黝的,顯然像他的舅父們。去告訴唆兒忽黑塔尼別吉,讓她把孩子交給一個好的乳母去餵養。

忽必烈就被交給他父親的一個奈曼妃子撒魯黑餵養,撒魯黑在兩個月後生下忽必烈的弟弟末哥則交給一個唐兀剔乳母餵養。

阿拉伯的一則諺語:合法的出生的孩子像自己的舅父。

口吃的甘麻剌:

鐵木耳和大哥甘麻剌爭奪帝位,偏心幼子的闊闊真說:薛禪合罕忽必烈曾經說過,讓精通成吉思汗的必裡克的人繼承帝位,現在你們兄弟倆就來講講必裡克,讓大臣們看看,誰更精通必裡克。

極有口才的鐵木耳用他美妙的聲音流利的講述必裡克,口吃的甘麻剌無力和弟弟爭辯,只能敗北。


高大壯就是這麼自信

說四個趣聞吧。第一個,元代的馬拉松,比世界上最早的奧林匹克比賽馬拉松早了近六百年。元代的馬拉松是元世祖忽必烈發明的,時間為公元1287年,里程為九十公里,時間是六小時以內,前五名有金銀獎勵,六至十名有綢緞獎勵。參加者皆為士兵,目的是為了提高士兵的長跑技能和身體素質,以便軍事上送文書之用。世界上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馬拉松項目發生於 1896年的雅典,比忽必烈的馬拉松晚了近六百年,而且里程上也比忽必烈的短了一半多。

第二個,元朝第六任皇帝泰定帝期間,去世了世界上最長壽的一位壽星。這位壽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生於唐朝,經歷了五代十國,兩宋三百年,到元泰定帝公元1324年才去世,享年443歲。這位長壽公名叫陳俊,又叫菜籃公。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第三個,元朝的科學考試很有意思,元朝因為國土面積廣大,所以報考科舉的民族也數不勝數。其中報考並考中的,離北京距離最遠的狀元,叫金元素,金元素原名哈喇,是元文宗賜他姓金的。他是西域拂林人,也就是古羅馬人,歐州人士。還有一位進士也很有名,他是一位印度人,名叫蒲理翰,這是中國科舉一千多年中惟一的一名印度籍人士。

第四個,元世祖對於南宋皇帝的處置很有意思,宋恭帝趙顯對於佛教很感興趣,忽必烈如其所願,送他到西藏當了僧人,法號和尊。和尊在西藏翻譯翻譯了不少佛教經文,《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就是其所譯。宋恭帝被俘時是個五歲的小孩,五十三歲才去世。這也是奇聞一件了。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