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教育:崛起的“民辦”,失落的“公辦”

世界好似巨大賭場,我們卻沒有制勝籌碼。

----《一個憂傷者的求救》

搖號教育:崛起的“民辦”,失落的“公辦”

據報道,本次西安民辦“小升初”搖號,共有5萬多學生報名參加,搖中8560人。

不開玩笑,雖然我未婚未育,但我認真想過,如果我有一個孩子,而他恰好到了小升初的年紀,我該咋辦?

蠻痛苦的!實話說,就只是想想這種假設,都覺得壓力與崩潰“撲面而來”。

畢竟江湖上流傳的名校價位榜以及西安一直以來有關“教育”的新聞,就沒有一個讓人舒心的

有為讓娃上幼兒園,全家齊動員徹夜小板凳排隊,還報不上名的絕望;有為讓娃進好小學,勒緊褲腰帶、花盡積蓄買學位房卻入不了學的憤怒;有為讓娃上名校,尋情鑽眼託人找關係卻被騙的崩潰……

尤其是昨天5萬多學生參與、只有8千多中籤的小升初“搖號”,那緊張到毛孔,或喜極而泣、或失望而歸的糾結觀感。

實在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搖號教育:崛起的“民辦”,失落的“公辦”

但似乎,可憐的遠不止這些已被為難成“螻蟻”的家長,還有已經被“說爛”的被擇校、學託、中介、教輔、“民”強“公”弱等一地雞毛亂象“綁架”的西安基礎教育。

而就這一點,絕非是“削尖腦袋想擠進名校”的家長們在“推波助瀾”,而是生活在這片優質基礎教育成稀缺資源的土地之上,“不安感”早已成為貫穿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許多時候,我們可能偏執地對一些東西形成了一種不合規的“反向反射”——什麼口號喊得越響,越要提高警惕,譬如房子限購的漲價信號;譬如教育搖號的公平途徑收窄的信號。

而這,某種程度上來講,不是因為我們不清醒,而是因為我們太明白:

西安教育的病在骨子上,不是“傷筋動骨”的大刀闊斧根本不會有顯著效果。而這樣的改革明顯需要時間成本與試錯空間,我們的孩子明顯“等”不起也“玩”不起。

一面是曾經培養出某某、某某某的某某中,敗落得就差出租校舍,學生大量流失,用腳投票的一天天衰落的“公辦”,一面是已經明顯形成“集群效應”,師資設施超卓,蠶食鯨吞,成長茁壯、一天天崛起的“民辦”,這個選擇題,不用說,我們心裡都有答案。

搖號教育:崛起的“民辦”,失落的“公辦”

當然,我們不否認間或有一二間“公辦”學校辦得極好的,學費很低。只是這樣的學校,明顯不是誰都能上的,一般人要上就得拿錢,還得現金。就像辦得好的算幼兒園了,安全實在,但就那麼幾所,入門費是必須的,還得有熟人拉託,每月五六百加上“門票”,基本也就和市場接軌了。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民辦”由“非義務”到“義務”的遠超祖國花朵的生長與擴張速度、且門檻兒逐年見長的趨勢絕非良性。高中比清華北大考了多少,“義務”比能進入考上清華北大的學校有多少,進門越來越難,學費水漲船高的教育“炒作”與附帶形成的“偉大光榮、獨步世界”的產業,以及讓管理這個產業的權力,有了更高的權重和擴張空間的態勢也絕非正常。

但事實敵不過現實,利弊權衡,我們明顯不能用孩子冒險,不能因為“正義”就放棄明顯更為“光明”的出路。

所以每到入學季,做一回熱鍋螞蟻。習以為常之後,大家罵幾句,然後該幹啥還幹啥——尋情鑽眼,託人送禮;款大則拿錢夯,沒錢咱從牙縫擠;有關係的轉戶口,有錢的買學區房——各盡所能,各顯神通。我們和相關部門、機構相互合作,願打願挨,你情我願,演繹出21世紀最宏大、最具民族風情的滑稽劇。早忘了“義務教育”主要是國家的義務,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把孩子送到學校。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今人說“知識改變命運”,古今一理。所以我們可以不尊師,但不能不重教;我們本來是信奉人生而不平等的,有尊卑貴賤的,今天卻忽然虛幻出一根所謂的“起跑線”,以為像奧運會一樣可以公平競爭。然後大家一擁而上,終於擠爆了“名校”的大門,以至於政府需要像房屋“限購”一樣,出臺“搖號”政策了。

搖號教育:崛起的“民辦”,失落的“公辦”

任志強說,凡是搖號的地方,就是房價要漲的地方。按這樣的思路,那“搖號”教育的節奏,是不是也要追上翻番的房價?

更讓人焦慮的是,搖號之後,就有教育部門專家放話:“從長遠來看,靠削峰填谷,搞低水平的教育均衡,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大相徑庭。”“只有提供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才能從根本上避免擇校熱。”

這話沒錯,但換個思維一想,卻讓人萬分不安——這是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麼?事實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隨著教育經費的逐年增加,公辦教育終於把自己搞成“低水平教育”,民辦教育逐漸上升為“優質教育”,並攻城略地,已全面“控股”西安教育了。

依照這樣發展,只怕要不了多久,需要“搖號”的就要轉成“低水平的”公辦教育了——畢竟窮人尚多,對我們這樣一窮二白三沒關係的“低素質人群”來說,到時想“輸在起跑線”恐怕都不容易。難道只能等著被“騰籠換鳥”了?

當然,也不要這樣悲觀,至少我們還可以選擇:

一、斷子絕孫;

二、逃離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