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並不是西安教育的加分項 增加教育資源供給是關鍵

2018年西安市民辦初中招生電腦隨機派位(以下簡稱“搖號”)工作於6月12日全部結束,44所民辦學校共報名52263人,錄取學生10575人。未被錄取的41688人將參加後續7月份“面談”,且也無法保證這部分學生能如願進入心儀的民辦初中。

西安的“小升初”,從“筆試”走到了“搖號+面談”,看似簡單的錄取方法升級,突顯的仍是教育資源不足、分佈不均,公辦、民辦教育水平失衡等“民生痛點”。

無倒逼機制 教育部門身無壓力輕飄飄

如今,無論是政務公開、執法創新、民生改善,無不是源於職能轉變、體制改革。而在各項改革中,推動力量最大的,莫過於“倒逼機制”。對於西安教育,遲遲得不到令民眾滿意的結果,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倒逼制度”的缺失。

在當下西安教育資源供應不足、分佈不均的情況下,教育主管部門必然會對有限資源進行“調控”,購房入學、學區劃分、奧數考核等都是“調控”下增設的層層關卡。對於家長和學生,求學之路便是與一個團隊在戰鬥。這個團隊中,手握教育資源的教育主管部門成為了“主攻手”,而擁有學區的開發商,能夠交授奧數等“特殊知識”的補習班變成了“助攻手”。

面對層層關卡,於無任何資源而只有上學需求的家庭而言,無法形成“倒逼”力量,只能發發牢騷後成為規則下的“遊戲參與者”,最終連牢騷聲都淹沒於未能獲得入學資格的失望之中。

“倒逼”多源於被迫,這種被迫或源於外界的壓力,抑或是自身求變之心。以眼下西安的教育情況,從4月8日教育問政以來的變化和承諾履行情況來看,民聲並不足以對西安教育形成“倒逼”之力;對於西安教育局自身而言,結合教育問政上的21.89分與兩個多月的努力成效來看,也並未有破解教育難題的決心。

無法形成“倒逼”合力,讓西安教育局和西安教育,身無壓力輕飄飄。

“搖號”只是“方法創新” 觸及教育問題本質才是關鍵

西安教育作為民生9難的“釘子戶”,從每一年的西安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不難看出,教育是西安市委市政府最關心的民生問題。

2018年是西安“小升初”啟用“搖號”機制的元年。無論是過去“筆試”,還是如今的“搖號+面談”,均是在現有教育供給量與教育需求量持續性不匹配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方法創新”。而不管方法如何改變,不從增加教育資源、縮小公辦、民辦教育差距等方面入手,“方法創新”的作用也僅僅是對家庭進行分流。

除此之外,隨著西安人才新政和戶籍新政的大豐收,西安落戶人數的增量和增速持續刷新紀錄。大批新西安人的背後,是教育需求量的增加,教育資源缺口的加大。未來幾年,將是新增人口教育需求的釋放期,西安教育無疑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2018年“小升初”“搖號”結束了,對於未收到錄取短信的家庭,求學之路遠沒有結束。相比於西安教育局讓“小升初”加入“搖號”大軍,民眾更想聽到的是教育資金在公辦幼兒園、小學、中學中投入的大幅增加,更想看到的是一座座公辦校園的拔地而起。除了增加教育資源,西安教育局還應大幅提升公辦教育水平,端平“公辦、民辦”這碗水,破除“民強公弱”的教育現狀。

再難不能難上學,再窮不能窮教育。西安教育的“搖號”元年,更應是直面“痛點”、改變現狀的希望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