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100%搖號,我家孩子上學靠運氣?


民辦100%搖號,我家孩子上學靠運氣?

■文|張是之

一直以來,教育問題都是熱點話題,牽動著無數父母的心。

而談起教育,必談公平,“教育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這句話深入人心。

甚至可以說,某種意義上,教育公平問題是人們唯一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同樣深入人心。

然而,這兩句話都是錯的,錯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好的教育需要成本,教育公平同樣需要成本。

為什麼放著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去?在私立學校收費昂貴的情況之下,還有那麼多家長擠破頭送孩子去私立學校?

很顯然,在這個問題上,有支付能力的家長也不糊塗,私立學校貴自然有貴的道理。

更好的教學環境、更好的師資力量、更精細的交際圈子,都是吸引學生家長的原因所在。

民辦100%搖號,我家孩子上學靠運氣?


當然,好的公立學校在很多城市其實也有著絕對的碾壓優勢。但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學位不夠用,教育資源是有限的。

於是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在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施行“雙軌制”。

要進公立學校,主要是看戶口、看學區、看房子。進私立學校則相對簡單一些,主要是看人民幣。

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在看家長的綜合實力,還是一個拼爹的遊戲。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這還是不夠公平,不是他們認為的那種公平。


【搖號錄取真的公平嗎?】


今年 6 月份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搖號錄取”這個概念。


《意見》第17條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這個《意見》出臺之後,很多城市都宣佈,民辦學校將實行 100%搖號。

看房子不公平,看人民幣不公平,那麼電腦隨機錄取就是公平了嗎?

我們看到的是部分家長們追求公平的良好願望,卻忽視了學校同樣有追求公平的權利。

學校當然希望通過自己的篩選方式,找到更合適的、更優質的生源,一刀切的方式剝奪了學校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本身就不公平。

與此同時,家長們追求的公平甚至也不能實現,因為很多家長希望自己孩子的同學也能夠是經過嚴格篩選才進入學校的。

畢竟同樣優秀的孩子和家長聚在一起,更容易形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但簡單粗暴的要求電腦隨機錄取,顯然也剝奪了部分家長們的選擇機會。這也不夠公平。

民辦100%搖號,我家孩子上學靠運氣?


而另一方面,當我們一味追求看上去的、浮於表面的教育公平的時候,卻忽視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育產業同樣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產權結構等等,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而從《意見》提出的具體要求和全國各地的落實情況來看,政策制定者看到的都是教育資源的存量,想的辦法、給的指導都是在如何分配這些存量。

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刺激供給側改革,如何吸引和鼓勵教育增量的產生。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曾經指出:“今天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國民教育裡最好的資源都退出了教育,每個家庭因此而為市場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價。”


【資本對教育的投入】


事實上,與渠敬東所言恰好相反,最近這些年教育行業發展迅猛,無論是線下教育、還是線上教育都在朝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而且,有不少教育集團紛紛選擇了上市,以謀求更大的市場資本從而取得更快的發展。

2006年,新東方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教育企業,開啟了教育機構赴美上市的熱潮。

2007年,諾亞舟、弘成教育、雙威教育

,都先後登陸美國。

2008年,ATA 和正保遠程在美成功上市。

2009年,中國教育集團借殼上市。

2010年,更形成了教育培訓機構上市的小高峰,登陸美股的分別有安博教育、環球天下、好未來(原名學而思)以及學大教育。

2014年,達內科技也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主營IT職業教育,是該細分領域的首家上市企業。

2015年,海亮教育也成功登陸,是美股的第一支學歷教育機構。

2016年,51talk 成為登陸資本市場的第一個K12領域的互聯網教育企業。

2017年,先後有博實樂、紅黃藍、瑞思英語、四季教育四家機構分別上市。

2018年,包括流利說、21 世紀教育集團、精銳教育等 14 家公司上市(包括美股、港股和 A 股)。

這些資本市場的投入都是真金白銀,一方面他們逐利而來,看到了父母為孩子投入教育的巨大商機。

另外一方面,他們獲得了以父母為主要消費者的認可,所以他們才能夠成功上市,繼續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看到,實際上並不缺教育資源的投入,但為什麼北京大學的教授會說,“國民教育裡最好的資源都退出了教育”呢?


【教育也需要供給側改革】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漏掉了兩個關鍵字,那就是最好的資源都退出了“義務”教育,而並非退出整個教育領域。

我們看一下這些上市的中國公司,業務領域有 K12 領域的也有但不多,即便是在 K12 這個階段的公司,也並沒有私立的中小學機構上市。

以新東方、好未來等這些公司的實力,組建有競爭力的學校團隊,理論上沒有問題,優勢也很明顯。

有管制的地方就沒有市場。而正是管制的存在,使得敏銳的資本市場不會,或者無法將資源投入到這個階段的教育中去。

我們當前只看到教育資源稀缺的後果,而背後的本質原因卻沒有看到。

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年代過去了幾十年,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已經吹了四十年,我們終於吃飽了肚子,而平均主義的思維卻還刻寫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遠遠沒有甩掉。

吃飯,我們要平均、要大鍋飯,那就一定會餓肚子。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向教育要公平的時候,勢必會集體面對教育資源的不斷短缺。

我們需要做的,是去掉平均主義思維的桎梏,來一場教育產業的供給側改革,這才是更大維度的教育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