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生活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是驚喜,有的是驚嚇。

面對風險,不同的人應對方法不同,大病籌款互助計劃保險,就是應對重疾的三種態度。

很多朋友會好奇,那些籌款平臺、互助計劃到底靠不靠譜?和保險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深藍君就通過一篇文章解答你的全部問題,主要內容如下:

1)大病籌款有什麼優勢,容易籌到錢嗎?

2)互助計劃靠譜嗎,有什麼優點和不足?

3)和眾籌、互助計劃相比,保險有何優勢?

一、大病籌款,容易籌到錢嗎?

在經濟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 “災難性醫療支出”,當一個家庭自付的醫療費用超過家庭可支付能力的 40% 時,就認為這個家庭發生了災難性的醫療支出。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深藍君查到 2011 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災難性醫療支出的發生率為 12.7%,就算是一個有穩定收入的中產家庭,在遭遇重疾時,都有可能發生災難性醫療支出,這就是大家說的 “一病回到解放前”。

在朋友圈,每月都能看到幾例大病籌款募捐,估計大家都習以為常了。2015 年以來,公益籌款平臺雨後春筍般出現,深藍君列舉了部分機構主體: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1、籌款需要哪些流程?

對需要籌款的人來說,申請這些平臺的流程並不複雜,只要把病情寫清楚,準備好相關病歷和證明資料上傳給平臺就可以了。

如果不會操作,平臺還提供了比較詳細的操作指引,深藍君嘗試操作過一次後,平臺隔三差五就會提醒我發起籌款。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提交資料後,平臺一個工作日就會審核完畢,然後就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去籌款了。捐助的善款會先統一匯入平臺賬戶,當項目成功後才能申請提現,有的平臺會收取 2-6% 的提現手續費。

2、大病籌款容易嗎?

深藍君看到某知名平臺,通過審核正在籌款的項目有近 30 個,目標金額大多在 10萬 - 30 萬,但卻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大病籌款越來越難了。

如果想籌款成功,那麼一般要滿足如下幾點因素:

內容足夠真實:為提高籌款的真實性,平臺一般會要求上傳患者的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是患者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樣子,看了之後總會讓人心生惻隱之心;

社交關係足夠廣:每個籌款項目發起時間大多隻有 30 天,如果社交圈廣,在短時間內被轉發的次數就會越高,籌款成功的機會也就越高。

另外,深藍君也瞭解到,部分眾籌平臺只要病歷資料審核無誤就可以申請提現,並沒有實地審核機制,這就會給一些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網上也有報道提及到,現在有專門的團隊協助製作假資料騙取善款,也可以把原來只需要 10 萬的籌款運作到 20 萬、 30 萬,多出來的錢一起瓜分……

另外深藍君還接觸過一位舞蹈演員,特別要強,愛面子,罹患癌症後雖然壓力巨大,但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悲慘展示給大家,來博得可能並不會太多的公益善款。

所以大病籌款是走投無路的辦法,到底效果好不好,可能真的看造化了。

二、什麼是互助計劃,靠譜嗎?

除了大病籌款,現在很多平臺還推出了各種各樣的互助計劃,只要存 10 塊錢,就可以獲得 30 萬的大病補助,由於交費少、保障高、易操作,吸引了大量會員加入。

也許很多人會好奇,10 元錢就能有機會獲得 30 萬,那還需要買保險嗎?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深藍君做了如下對比圖供大家參考: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從對比圖可以看出,無論從監管、還是具體保障,其實互助計劃都存在極大的差異。下面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

1、互助計劃靠譜嗎?

保險的本質是一紙合同,受保險法的保護,而互助計劃並不是。

互助平臺並沒有對互助項目兜底,在《行動公約》裡,深藍君看到了其他無法順利獲得互助的情況:

有可能受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影響,而無法繼續提供服務;

由於技術、網絡等原因導致會員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會員數量低於 20 萬人時,有權終止本項目。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互助計劃有一句特別提示:會員對其他患病會員的分攤是一種單向贈予行為,儘管存在會員公約等約束機制,但並不能預期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

2、理賠服務不同:

另外深藍君發現,互助平臺很少公開提到這樣一筆費用:如果發起求助,需要提前交 2500--4000 元的調查費。不管求助項目通不通過,這筆錢都是不會退還的。

為此深藍君致電諮詢了多家互助平臺得知確有其事,對於這件事我還是挺驚訝的,因為保險公司所有的調查費用都是自己承擔的。

審核通過後,還得把我們的個人情況和隱私在平臺公示 7 天,其他會員可以在這段時間提出質疑,而保險所有的理賠都是隱私保密的。

3、保障成本不同:

互助計劃只是看起來門檻很低,但是需要長期繳費,累計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深藍君曾經也參加過一些互助計劃,每個計劃裡面都存了 10 塊錢,本來是奔著佔便宜去的(花最少的錢,獲得最高的保障),沒成想其中 1-2 個平臺每月都有互助事件發生,不到 2 個月,我存的錢都被扣完了。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而保險都是經過依據各種歷史數據,嚴密的精算後,提交銀保監會審批通過後才能進行銷售的,所以整個產品精算體系並不相同。

4、運營監管不同:

同樣很多互助平臺的主體都是網絡科技公司,對股東和資金等都是沒有具體太多要求的。僅過去 2 年時間,就有數十家互助平臺倒閉。

而對保險公司來說,在成立之初就已經銀保監會嚴格把關,不僅對成立的股東和資金有嚴格要求,在保險法的規範下,通過償付能力的實時監管和保證金制度等一系列舉措,確保公司能持續運作。

如果你擔心保險公司倒閉破產怎麼辦,那麼強烈建議你閱讀《保險公司倒閉了,我買的保險怎麼辦?》這篇文章。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確有部分患者拿到了 10 萬、20 萬的互助金,相信對這些人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

上面這些風險點,深藍君並不是想造成大家的困擾,只是希望大家有一個全面的瞭解,至於要不要參加,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定就好。

三、保險是嚴謹的金融產品:

其實保險和互助本身就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我們把保費交給保險公司統一管理,一旦有人發生疾病或者意外,保險公司就會把這筆錢給到符合幫助的其他人,本質上也是分攤風險的一種形式。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早在 17 世紀以前,海員為了防止出海遭遇風暴遇難的風險,大家會交一筆錢成立一個基金會,一旦有人遇難,家人就可以得到一筆錢維持生活,這其實就是人身保險早期的雛形。

在過去幾十年很多人對保險存在一些誤解,這裡有銷售人員的問題,也有消費者自己的問題。

保險是不會騙人的,什麼能賠什麼不能賠,到底怎樣賠,所有細節都寫在合同中,在《保險是如何騙人的?讀懂這兩點,沒人能坑你》這篇文章中已經有了詳細的分析。

值得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保險、接受保險,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保費規模第二的大國。

在《2017 年 18 家保險公司理賠年報》一文中,深藍君也列舉了部分保險公司的理賠情況,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從去年部分公司的理賠年報可以看到,每家公司都是幾億、甚至是上百億的理賠款,給千千萬萬不幸的家庭送去了溫暖。而且幾家公司平均下來 有 98% 的獲賠率,說明絕大部分的案件都是賠付了的。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而且現在保險產品特別多,價格也並不是非常貴,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可以選擇相應的保險獲得保障。

隨著銀保監會對行業的有效監管,以及保險姓保理念的倡導,深藍君對未來保險行業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我也希望能為行業壯大,貢獻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

四、寫在最後:

不管是眾籌、互助還是保險,歸根結底只不過是應對風險的一種方式,談不上誰好誰壞。

前段時間處於言論風暴中的鳳雅媽媽,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選擇了網絡眾籌,雖然被媒體曝光幸運地拿到了救命錢,卻也被動地接受了網友的討伐和審視。

王鳳雅小朋友去世後,鳳雅媽媽給其餘的孩子上了國家醫保,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選擇呢?

有失必有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深藍君看來,保險只是給那些敢於直面風險的人,送去了一份 100% 確定的安全感。

僅此而已。

輕鬆籌、互助計劃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內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