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一律——先干该干的,后干想干的!

家庭教育第一律——先干该干的,后干想干的!

该干的想干的

01

昨晚八时许,退休的老同事打来电话,说她的孙子上小学四年级了,每天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就开始意兴盎然地玩游戏,连饭都不好好吃啊。她说,为此,她和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孩子软硬兼施,但无论如何都无济于事。她让我帮忙开个“药方”

我问她:“你儿子儿媳下班后干什么?”

她说:“他俩工作特别累,回到家都散架了,啥都干不动了……”

我不依不饶地追问:“此刻他俩在干什么?”

她压低声音说:“儿媳妇忙着网购呢,儿子看电视呢,孙子还在玩游戏,得玩到九点左右才肯写作业……”

我说:“我明白了,你们家那三个人此刻都在干一件事——‘想干的事’。我呢,真的也没啥好建议,只希望去你找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上这10个字:

先干该干的,后干想干的。写好了,贴在你家最显眼的地方,全家人共同遵守,谁违规,就罚谁洗碗一周!哈哈。”

她听了将信将疑地说:“那我试试吧。”

我猜,她试也不大可能成功,因为,她狠不下心让儿子、孙子刷碗。所以,在他们家,先干想干的,后干或不干该干的,依然会大行其道!

02

我认识一个“只干想干的”的狂徒,理性全无地由着性子干想干的事——打牌!我送他的昵称是“54号文件控”

有一回,这厮在上班时间公然组织牌局,反锁了办公室的门跟同志们打牌,不想被领导闻到了风声,疯狂打门,门内人闻声丧胆,大气儿不敢出;领导遂喊来几条壮汉,一二三,撞开门,门内人顿时屁滚尿流,魂飞魄散……

后来,这厮身体出了故障,病休了,天天到凤凰山公园打牌。下雨天,我亲见他和众牌友一人顶着一块破塑料布,牌甩得山响,嗨翻天!

在许多人那里,想干的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短半衰期快乐”。游戏,吞进去的是时间,吐出来的是空虚。就算快乐的泡沫能瞬间反射五彩的光芒,破灭,注定是它唯一的下场。

03

我早年教过的一个学生,步我的后尘,读了师范,教了语文。

最近见面,她惊异地问我:“老师,你教我们那会儿,当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孩子那么小,全靠你一个人带,可是,你一直在发表文章,你哪来的时间写作呀?”

我说:“我把事情分成两类:一类是该干的,一类是想干的;最难得的是,这两种事情的高度重合,也就是说,该干的事,恰好就是想干的事!写作,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件妙事啊!你想,在这件妙事面前,我怎么能好意思没时间呢?”

04

说起来,上帝给了每个人足够多的圆梦时间,但是,这时间被太多的鲸和蚕觊觎——鲸要吞它,蚕要食它,当我们拿着鲸和蚕吃剩下的时间去兑换梦想,却不幸被告知我们买不起了,这,是多少人上演的相似悲剧?

我想,在“该干的事”与“想干的事”未能重合的时候,将它们分出先后是靠谱人士的靠谱做法。在一个家庭中,大人先要“打样儿”,不要被“想干的事”劫掠了去,只有大人率先生出“定力”,孩子方可能生出“定力”。

梁实秋在其散文《麻将》中为同胞们生动画像:“一个中国人,闷得发慌。两个中国人,就好商量。三个中国人,做不成事。四个中国人,麻将一场。”八十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同胞依然大有人在。试想,如果屋檐下有一个这样的“游戏瘾君子”,小孩子耳濡目染,其“游戏童子功”怎会不傲煞群伦?

家庭教育第一律——先干该干的,后干想干的!

05

先干该干的,后干想干的。

亲,你是否愿意把这10个字视为你家的“家庭第一律”?你可愿意将它郑重写出,贴在你家最显眼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