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的巨头会从物联网平台企业中产生吗?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终端设备都将连接并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是屏蔽物联网碎片化的特征,将各类物联网设备统一管理并结合各类计算机技术开发智能化场景的应用。而这些功能,都将集成在物联网平台之上。在互联网我们看到了windows,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看到了IOS、Android。那么在物联网时代的巨头会从物联网平台企业中产生吗?

三类物联网平台、两种实践方式

目前,市场存在的这些物联网平台都只是对未来物联网平台的探索和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道路,一切都还只是雏形。现如今的市场上存在有这样三类物联网平台:基础设施类(如AWS、Azure IoT、阿里云IoT等)、开发工具类(如涂鸦、U+等)、运营服务类(如大到Predix、Mindsphere、EnTM OS、小到摩拜、ofo、街电等),当然,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对发展的探索,这些物联网平台的定位已经互有融合的趋势了。此外,在物联网平台实践的探索道路上,也分为了两种实践方式:云端化的物联网平台和嵌入式的物联网操作系统(以下暂且都简称为物联网平台),此中优缺点我们暂且不提。虽然两者之间定位不同,但其本质上都是为了构建物联网的生态环境。

物联网时代的巨头会从物联网平台企业中产生吗?

物联网平台之于物联网四层架构

脱胎于CPS的物联网平台是集成物联网四层架构的大成之作,是实现万物智能、互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数据共享、云端计算的支撑,与之对应的三层结构共同推动设备不断地智能化发展,使得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为万物赋能。而整个物联网平台则是以上四个层面技术及应用的完美结合,实现对万物的使能和统一化协同管理。

中、西方对物联网平台发展态度的差异

当今,世界连接更为紧密,在全球范围内以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计算机技术的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和计划的实施将物联网平台推向了风口。世界各地的物联网平台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而其中又以我国为最。

截至今年年初,仅在我们联动原素的数据库中就显示有735家企业开发了所谓的物联网平台。窃以为,西方大部分人对于物联网平台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传感网的阶段,他们更注重传感设备和通讯技术的积类和蓄力,以期打通更多苛刻的使用场景。而我国的认知已经从传感网走向了智联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当代企业家多受移动互联网时代应用大爆发的影响,将更多的焦点放在了计算机技术上,希望通过覆盖传统的使用场景来迅速变现。同时,西方的企业偏向从底层设备到高端产品的深入式发展,具有工匠精神(容易产生尖端技术企业),而我国企业家则更青睐于市场选择、追逐资本的广阔式发展(容易产生平台整合类企业)。正是中、西方思想角度上的差别,造成了如今中、西方企业对物联网平台发展态度的差异。然而,正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浪尖上,物联网平台理论的缺失也使得现如今物联网平台的发展进入了迟滞期。

什么样的平台是真正的物联网平台

完善的物联网平台会是为连接万物使能、赋能的智能中枢,统筹管理所连接的任何设备。未来的设备将不只是现如今由厂家出厂所规划好的使用方式和场景、材质乃至形态,而是由一个个多种功能模块的结合,可供用户选择、定制的DIY模式。物联网平台将根据定制化设备的功能组件,从云端为它提供智能化的使能、赋能。而这些功能的使用则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所接收的信息实现的新型交互方式而实时提供的,不再需要下载,也没有实体化的APP,只需特定的“口令”,这个“口令”可以自定义为语音、动作、眼神,也可以是特定时间、光线、温湿度乃至脑电波等。

物联网时代的巨头会从物联网平台企业中产生吗?

物联网平台架构—属性—职能

从商业模式和生态建设的角度上看,这五大架构也会是各类企业间的收费关系重点。设备的连接由硬件厂商供应,数据接入则是电信运营商管道端的收费范畴,数据处理(如AWS按数据处理量收费)、功能服务(如解决方案收费)以及应用构建(如APP Store中的APP收入分成的模式)对应的则考验的是各类IAAS、PAAS、SAAS类平台的能力。

此中,作为物联网平台中第三方开发者的身份,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他们会是构建整个物联网生态的基础之一。类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软件开发者的方式,通过构建独立功能类服务组件(音乐、影视等)付费使用、或是开发资源整合类服务组件(如消费、出行等)等服务组件的方式赢利润。构建的服务组件可以针对人,也可以针对物。给人以监(监视)、控(控制),让物以运(运营)、行(智能化服务于人)。

现今物联网平台的发展瓶颈

一、(设备方)目前传感器分布过于碎片化,实现全连接的难度较大。

同时现今的传感大多停留于室内和静止条件下,在极端条件下传感器的精准度、功耗和续航能力依然是个问题。就如目前NB-IoT的低功耗在多数实际使用场景上依然没有想象中和理论上的那么低。同时,我国在高精尖器材上有着脱节化的发展,高精尖器材的制造设备依然是国外所提供的,一旦面临贸易竞争的抽底则会瞬间塌陷。

二、(连接方)各类协议标准繁多、无法实现统一化。设备端的连接与通讯协议以及云端的应用层协议种类繁多,造成了物联网的碎片化。而物联网通讯协议的不统一则造成了各物联网平台企业间的孤岛式发展。从辩证的角度看,各类协议的标准统一便于连接管理,是发展趋势所在。而标准的不统一则容易促进各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推动研发能力,强者生存,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数据处理方)数据量积累不足,难以变现。数据即是资产是现今我们的共同认识,那么如何将数据变为更有用的,在什么场景下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正是我们现在所追寻的问题。同时,各细分领域上数据的种类多种多样,云端批量处理、流式处理的处理方式繁杂,难以简易化。

四、(功能服务方)过于注重做解决方案而无法将服务产品化地推向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工业、农业方向,无法大众化服务,杀手级应用缺乏。

五、使用场景开发不足,难以落地。第三方开发者数量不足,应用少,目前的开发者多是做解决方案,或是使用企业做的内部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