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土石方量計算中的應用

近年來,伴隨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土石方量計算是工程項目核心環節之一。為了能合理安排項目進度,準確計算工程量大小與費用,通常需要高效、準確地計算土石方量。因此選擇合適的測繪方法十分重要。

傳統的土石方測量方法有水準儀測量法、全站儀測量法和GPS測量法[1] 。水準儀測量法是通過使用水準儀測量事先在測區佈設方格網的每個角點高程來計算土石方量的。該方法適用性單一,若測區不適合佈設方格網,該方法就不適用了,且費時費力。全站儀測量法具有操作簡單,儀器要求低等優點,適合測量面積較小和通視良好的區域,反之,則會非常繁瑣,且效率低下。GPS測量法是目前土石方測量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它不受距離和通視限制,且測量速度和精度較全站儀測量有所提高,但當測區有一些建築、樹木、電磁場等影響GPS信號時,該方法就不太適用了。因此傳統方法受場地影響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亟待尋求一種高效、安全且經濟的測量方法。

新興無人機航測技術為解決上述難題開闢了一條嶄新途徑[2] 。無人機航測作為測繪發展的新技術,以其機動靈活、數據現勢性強、影像分辨率高、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等優點,已在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竣工驗收及運行等多個環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 。國內外眾多學者也已開始嘗試用該技術進行土石方量測量。該方法不受場地障礙影響,費用相對低廉,在對場地土石方量追蹤管理方面成本較低,同時由於避免了大量人工現場作業[4] ,大幅提高了測量人員的安全保障。

本文采用無人機航測技術,對測區改造前後的地形分別進行航空攝影測量,獲取場地變化前後三維地形及影像數據,再將數據導入Autodesk 的Civil 3D軟件中,快速生成前後兩次三維地形模型,以對改造前後土石方量的計算進行分析。

1、實施技術路線

土石方量計算的目標是求取地表面體的體積差,關鍵在於對現狀地形和改造後地形進行表述[5] 。因此,利用無人機航測技術進行土石方量計算主要是通過無人機獲取地形改造前後同一區域數字高程模型DEM 與數字正射影像DOM,然後將地形改造前後的DEM 與DOM 導入Autodesk的三維可視化分析軟件Civil 3D中,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再通過DOM 選取需要計算土石方量同一區域的DEM,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得出改造過程中土石方的填挖方量。總之,基於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的土石方量計算作業流程主要包括:測區踏勘、航線規劃、地形改造前後航測數據採集、航測數據處理、DEM 製作、DOM 製作、地形改造前後數據分析、土石方量計算分析8項。

2、應用實例

本實例為某一房建項目的土石方量計算任務。本任務航飛工作採用六旋翼微型無人機對改造前後的地形分別進行航測數據採集,內業航測數據處理使用Pix4D 進行,再使用Autodesk的Civil 3D軟件做前後兩次地形分析,計算改造前後地形變化,得出場地平整過程中的土石方量。

2.1 外業數據採集

實施航測外業數據採集時,基本流程如下。

(1)航帶設計。對測區進行現場踏勘,確定測區範圍與地形情況[6] ,根據《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範》(CH/Z 3004—2010)中1∶500地形圖航測規範要求,對本項目外業進行航帶設計[7] 。根據要求,該項目確定航飛高度為200m,航向重疊度和旁向重疊度分別為75%和45%。

(2)像控點佈設。根據規範要求,本項目在測區四周以及中間均勻佈設了12個平高控制點,保證100張相片能有6個控制點,並保證控制點至少能在兩張影像上同時找到。

(3)航測參數設定。根據航飛現場情況,確定各項飛行參數,完成航測數據採集工作。

2.2 航測數據處理

對採集完成的兩期航測數據採用Pix4Dmapper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圖1)。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土石方量計算中的應用

圖1 航測數據處理流程圖

2.3 土石方量計算與分析

在計算機處理過程中,地表面模型DEM 的主要數字表現形式是不規則三角網TIN,故土石方量計算主要是利用TIN進行的[8] 。因此,需要將改造前地表DEM 生成的TIN 和改造後生成的TIN 疊加,形成交線,即是場地開挖過程中開挖區與回填區的分界線。通過計算每條分界線所包圍成的封閉區域的體積大小,就可以計算每一個開挖區與回填區的體積,然後對每個開挖區與回填區進行累加,即為所求區域裡土石方的挖方與填方量。因此,改造前後兩期地形的土石方量計算主要流程如下。

(1)將改造前的點雲數據DEM 導出為文本格式,並導入Autodesk的Civil3D軟件中,生成TIN曲面模型。對改造前的地形進行分析,統計各處最大高程、最小高程以及各高程區間範圍(圖2)。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土石方量計算中的應用

圖2 改造前地形TIN曲面模型分析結果

(2)將改造後的點雲數據DEM 導出為文本格式,並導入Autodesk的Civil3D軟件中,生成TIN曲面模型。對改造後的地形進行分析,統計各處最大高程、最小高程以及各高程區間範圍(圖3)。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土石方量計算中的應用

圖3 改造後地形的TIN曲面模型分析結果

(3)在正射影像上圈出需要計算土石方量的區域,並用確定的邊界對該區域地形的TIN曲面模型進行提取(圖4)。無人機航測可同時得到測量區域影像,可直接在影像上確定土石方量的計算範圍。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土石方量計算中的應用

圖4 確定土石方量計算範圍

(4)在Civil3D中打開需要計算土石方量區域的兩期地形TIN 模型,利用軟件中的地形分析工具,以改造前的地形為參考基準,計算改造後地形的填方量和挖方量(圖5)。

(5)統計分析兩期地形變化,得出填挖方量結果,輸出土石方量報告:投影面積14 814.51m2 ,挖土石方量18740.80m3 ,填土石方量47.28m3 。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在土石方量計算中的應用

圖5 改造前後地形的填挖方量結果

3、精度分析

為了分析無人機航測技術測算土石方量的精度,本文將該方法與傳統GPS測量法進行比較。採用傳統GPS-RTK方法獲取測區範圍內兩期地貌特徵點各60個,記錄各點平面座標、高程及每個點對應的實地位置作為檢查點。從兩期地形模型中提取各檢查點對應位置的模型點座標與檢查點座標作比對,進行精度評估。

先利用兩期測量的各60個檢查點分別對兩次航測的平面、高程進行精度分析,結果為地形改造前平面中誤差±0.39m,高程中誤差±0.32m,改造後平面中誤差±0.36m,高程中誤差±0.29m,滿足1∶500大比例尺低空數字航空攝影成圖要求。

再利用CASS9.0軟件中土方計算功能完成異常點剔除、計算邊界界定以及基準確定等工作後,基於方格網法計算改造前後的土石方量。然後將傳統GPS測量法計算得到土石方量結果與無人機航測計算結果進行比較,結果為兩種方案的挖方量相差80.95m3 ,佔總挖方量的0.4%,填方量相差1.59m3,佔總填方量的3.3%。

比較分析結果顯示,採用無人機航測得到的土石方量精度可以滿足土石方量計算的一般工程測量規範要求,可用於工程項目土石方量計算。

4、結語

研究了採用無人機航測技術進行土石方量計算的流程以及數據處理法,結果表明,將無人機航測技術運用於工程土石方量計算有如下優勢:

① 相對於傳統土石方測量方法,無人機航測技術更加機動、靈活,不受地形限制,在平緩、陡峭地區均適用;

② 數據採集更加快速,傳統方法數據採集通常需要數週,該方法一般僅需1d就能完成,特別是當測量面積較大時其優勢更加明顯;

③ 在測得地形高程數據同時,該方法獲取了影像數據,可更加精確界定土石方的計算範圍,使計算結果更加精準;

④ 所得的DEM 為數字形式[9],可直接導入商業軟件中進行計算分析,提高了計算效率;

⑤ 減少了人員投入,減輕了外業工作量,節約了生產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