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猝死,這些運動也是危險需要注意!

馬拉松跑者死亡事件,似乎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了。不管是在何處舉行,都在運動愛好者的狂歡中,夾雜著悲傷。這種事情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其中,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有問題”。

因為心臟病有一過性、偶發性和隱匿性。平時我們在檢查的時候,很難檢查出來有心臟問題。再加上不是所有的心臟問題都會表現出“胸悶、心慌、心悸、心跳過快、心率不齊”的症狀,從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隱匿性心臟病。

作為一個跑者,心臟的負荷是非常大的。在過度勞累、心臟無法負荷過度運動的情況下,就會引發器官衰竭、猝死等嚴重問題。

運動猝死與哪些因素有關?

運動的風險與運動的強度有著直接關係,過高的強度使得運動風險急劇增加,甚至引發猝死。

運動中出現的死亡病例,多是由基礎心臟病引起。年齡在35歲以下的青少年體育參與者群體中,心肌炎和早發冠心病,是年輕人群體運動猝死的主因。年齡在35歲以上的體育參與者中,冠狀動脈疾病是運動猝死的較大誘因。

有人做了運動平板試驗進行運動極限測試。結果顯示,當心率超過94%峰值心率時,心電圖中ST段顯著下移,這意味著心臟處於缺血狀態中。大量文獻報道,超過85%峰值心率時,心輸出量開始下降,心臟可能隨之發生缺血,最終導致猝死。

哪些是猝死高發人群?

1. 既往有心臟病的患者。

2. 感冒患者。感冒病毒會引起心肌炎,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導致猝死。感冒後1-3周內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浮腫或暈厥一定要看心內科。感冒未愈不宜帶病運動。

3. 高血壓或心律不齊的人,超負荷的運動容易導致血壓急升和心律失常。

4. 糖尿病人注意超負荷運動誘發低血糖,而且糖尿病人也常常合併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5. 肥胖者部分伴有代謝障礙。

6. 未經系統訓練和平時體質較差的人群,過大運動量加重心臟負擔,引發意外。

7. 兒童和年紀過大的老人。

這樣運動才能避免運動猝死

平常注意生活細節,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經常檢查,不因為年輕就疏忽大意,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從源頭上排除猝死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

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中老年: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